李星宇
(榆林市廣播電視臺,陜西 榆林 719000)
播音員主持人是新聞搬運工,是各種有效信息的傳播者,是文藝工作者,是藝術的發揚者。所以,播音員主持人必須具備專業的播音基礎功底,使自己的語言具備生命力、欣賞性、感染力、富有號召性等,讓受眾產生共鳴。新生代的播音員主持人與前輩播音員主持人相比,最需要學習和掌握的就是語言基本功和藝術文化修養的基本功。如果吐字歸音不扎實、氣息支撐不靈活和情感表達不精準,就很難得到聽眾和觀眾的認可。
那么,播音員主持人在平日的工作外,有沒有更有效的方法和渠道來階段性訓練提升自己的語言藝術基本功呢?有的,這就是朗誦藝術。
朗誦藝術是現當漢語言中異彩紛呈的一種實踐活動的藝術表現形式,不是簡單地把文字變成聲音,不是自我欣賞的一種宣泄過程,而是要求朗誦者在扎實的普通話語音功底和理解作品原文承載的信息的基礎之上,去調動誦讀者豐富的思想情感,運用停連、重音、語氣、節奏、情景再現等一系列富有韻律的表達方式,用心地投入作品當中,方能更有效地創作出朗誦作品。而這些創作的要素和創作的過程,正是播音員主持人在語言藝術基本功訓練方面的最有效的方法。朗誦具有規范現代漢語言的作用。如果這樣,怎樣通過朗誦藝術訓練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藝術基本功呢?
口齒清楚、吐字鏗鏘、字音準確、字正腔圓,這是播音員主持人必須具備的。一些老播音員曾有“咬字千萬斤,聽者很動容”“清楚的口齒,用力的字,動聽的聲音”的說法,當然,“千斤重”和“沉重的字”不是用濁勁把字咬得死死的,而是要做到“就像一只大老虎叼著小老虎穿越過山澗,叼得緊了,就咬死了;叼得松了,小老虎就容易掉了”。朗誦藝術表現對吐字歸音的清晰度要求非常高,好的朗誦作品應該做到字斟句酌,這方面的訓練非常適合選用古詩詞。
例:《黃鶴樓》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追溯著歷史,采取上行的語勢,句尾微揚延長時值并有引領下文的語氣)
此地空余黃鶴樓。(撫今而追昔,音量略降,音高略低)
黃鶴一去不復返,(音高略揚,“不復”處于高點,“不”字延長時值)
白云千載空悠悠。(淡淡的惆悵感,“悠悠”要拉長時值,可略有虛聲)
晴川歷歷漢陽樹,(語速略快,音色略亮)
芳草萋萋鸚鵡洲。(語速略快,音色略亮)
日暮鄉關何處是,(情感逐漸轉濃,“是”延長語氣,句尾略揚起,以引領下文)
煙波江上使人愁。(惆悵的感情,語速稍慢些,“使人愁”音色偏暗給人以惆悵的情緒)
為了讓字音飽滿,可以適當放慢語速,把字音立起并延長時值,進行夸張的朗誦訓練,訓練口腔的控制力量,需要注意規范的舌位與口腔的控制,打下扎實的語音基本功。
經過階段性的訓練,會明顯感受到自己的吐字歸音逐漸圓潤飽滿了,堅持不懈地訓練以至于穩定后,就可以嘗試練習一些易于上口適合自己音域的作品,練習抑揚頓挫、變化較大的一些詩歌,主要是為了對吐字歸音的控制力量恰如其分地做到用聲自如。實際上運用朗誦訓練語言基本功,對于播音主持專業的播音員主持人來說并不陌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選取幾篇自己喜愛的詩歌,通過朗誦訓練,既可以怡情凈化心靈,更可以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功力。
要想成功地演繹完整的朗誦,氣息強有力的支撐非常重要。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原動力,聲音強、弱、高、低、長、短以及共鳴特點與呼出氣息的壓力、速度、氣流大小都有著直接的關系。氣流的變化直接影響聲音的清晰度、響亮度,音色的優美、圓潤,嗓音的耐受度及情緒的熱情、充沛。氣息要情動于內,聲發于外,情與氣之間只有氣隨情動,才能聲隨情之,只有以情運氣、以氣托聲,才能以聲傳情。聲音的收放自如需要憑借氣息情感。知名朗誦表演藝術家李默然說:“練聲先練氣,氣足聲才亮。”氣息的控制是吐字發聲、歸納語音語調、形成聲音魅力的重要一環。
當吐字歸音的訓練卓有成效后,就要對氣息的控制能力再進行訓練。開始可以先選取一些大章節的、具有一定韻律美感的作品進行朗誦練習。
舉例:《四月的紀念》(節選)劉擎 王嫣
第一段:二十歲,我爬出了青春的沼澤,如同一把布滿傷痕的六弦琴,喑啞滾動在流浪的主題里。你來了,像風鈴草般亮閃閃的眼神,擦拭著裸露的孤獨,真的,第一次,太陽暖溶溶的手,輕輕的,碰著我了……
第二段:我知道,我并不是巖石,并不是堤壩,并不是可以依靠的堅實的大樹,可是假如你愿意?我一定會的,我一定會勇敢地用我并不寬厚的肩膀和一顆高原培育出的忠誠的心,為你撐起一片沒有委屈的天空!
原詩是男女對誦作品,現節選部分作品作為朗誦示范訓練材料。第一段節選是作品開篇,男聲用深沉渾厚的聲音展現出作品的畫面、人物和情節,如“二十歲,我爬出了青春的沼澤,如同一把布滿傷痕的六弦琴,喑啞滾動在流浪的主題里”;運用氣聲,快速急促的回吸氣息,使朗誦達到聲情并茂,如“你來了,用風鈴草一樣亮晶晶的眼神,擦拭著裸露的孤獨,真的,第一次,太陽暖溶溶的手,輕輕的,碰著我了……”。第二段節選是作品的情感高潮部分,朗誦時用充足的氣息發出飽滿扎實的實聲,由淺入深、由弱漸強,層層推進,直到“為你支撐起一塊永遠沒有委屈的天空”達到情感爆發式表達的高潮,反復訓練會收到較好的氣息控制的鍛煉效果。
在播音訓練的初期,常常會覺得往往朗誦到后半段時,我們的氣息就很難支撐了,這是因為沒有或缺乏長時間的氣息基本功的訓練,通過基本功的訓練和長時間的大篇章作品的朗誦就可以有效解決。根據作品的內容,氣息也要時常變化,表現出符合作品內容的實虛強弱、輕重緩急、氣貫相通。
假設我們的基本功沒有問題了,就可以全心投入稿件中,從表達入手開始訓練。我們在播音主持專業課程中學習到的內在語、對象感、情景再現以及停連、節奏、語氣、重音都是表達過程中的技巧需要,而朗誦藝術的表達,其最高的境界就是要具備“無技巧”的能力,也就是在有了表達功底的前提下,把這些表達技巧變成語言表達的習慣性狀態,從而在朗誦進行中完全地從作品出發,做到聲音清晰圓潤、層次豐富、達意準確、情感真摯狀態自如、聲音流暢。
例:《祖國萬歲》(節選)朱海
今天,如果有人問我祖國是什么,我會告訴他,祖國是地球上最耀眼的發展坐標,祖國是東方最美麗的微笑,我還會告訴他,祖國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加上十三億中華兒女澎湃的心跳!
《祖國萬歲》這首朗誦詩是為國慶六十周年而創作的。隨著祖國的日益繁榮強盛,人們濃烈的愛國情感通過作品有感而發。在朗誦訓練時,注意把握每一處的排比,將情感層層遞進式地提升抬起,充分調度記憶中的畫面,運用榮譽感和使命感,將情感調動并控制在最佳狀態,充滿激情地完成朗誦訓練。
通過朗誦藝術的實踐活動,尤其是藝術水準較高的主題朗誦會等舞臺形式的演出活動豐富朗誦經驗,播音員主持人就會形成迅速調動情感的內在技巧,氣息控制自如,吐字發音清晰飽滿,在各種節目中處于興奮狀態的感情色彩,彰顯出播音員主持人能夠游刃有余地調動情感的基本功。
朗誦藝術就像是一幅“神同而形不同”的油畫。播音員主持人在藝術表達和朗誦藝術上是接近的,因此我們可以運用朗誦藝術實踐夯實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藝術基本功,從而利用有限的空間創造出無限意境,為飛速發展的廣播電視事業呈現最美好的聲音。
[1]李克萌.朗誦藝術與播音員主持人[J].電影評介,2010(14):78-80.
[2]張紅 .普通話朗讀與說話技巧[D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5f07ecf4f61fb7360b4c65c7.html,201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