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君
(忻州市廣播電視臺,山西 忻州 034000)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相繼出現并日趨完善,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廣播電視媒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此同時,新聞工作者也面臨著較大的生存挑戰。新聞記者要不斷了解、學習新鮮事物,熟知當下的新傳播媒介,轉變觀念并注意與新媒體相契合,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與傳統媒體相比較,新媒體傳播特征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于是新聞信息傳播者應具備何種素質方可滿足新媒體傳播環境下的需求成為一個急需思考的問題。
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它是一種面向大眾群體傳播,或者可以說是一種泛眾形態的傳播方式,是一種人人可傳播的新聞媒介。[1]在新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信息的傳播者,如果有突發新聞,在事發現場的人往往能最先獲取新鮮的新聞材料并上傳到網上。這樣一來,新媒體平臺上的新聞傳播速度遠遠快于傳統新聞傳播的速度。傳統的新聞報道因在播出前需收集材料、整理文案、現場收集等而失去先機。例如,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發生后短短數分鐘內,央視等媒體便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媒介發布這一突發重大事件。[2]當時,國內所有的傳統新聞媒體都還未掌握和報道這一消息。
新媒體在傳播效率、傳播速度、接收方式等方面優于傳統媒體,傳統媒體存在播出時段固定化、傳播方式單一化等弊端。新媒體傳播的時效性毋庸置疑,社會上發生的絕大多數事件都能在短短數分鐘之內傳播出去。新媒體傳播信息利用的是手機、電腦這些便于攜帶的硬件設施,人們可以通過各種社交網絡APP瀏覽和分享信息。這樣一來,一傳十、十傳百,無須過多操作,就能達到廣為人知的效果。在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報道新聞事件之前,受眾便早以通過新媒體獲知相關的信息,于是人們對傳統新聞的關注度大打折扣。除此之外,與傳統新聞播出方式相比較,新媒體傳播的信息更加通俗易懂、風趣幽默,更能獲得大眾的青睞。
新聞記者往往是從現場獲取資料的第一人,但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展,大眾越來越重視運用數據,數據資源逐漸演變成新聞內容的核心資源,廣大媒體也開始重視這種以數據為基礎不斷強化新聞深度和廣度的新聞制作方式。這種制作方式也影響了電視、報紙、宣傳欄等媒介,導致媒體行業大幅度裁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傳統記者的職業發展。
新媒體的誕生使信息傳播方式更加豐富,時效性更強,而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不再單單依靠傳統媒介,傳統新聞記者的地位也變得沒有以往那么重要。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在信息化、數字化的發展潮流下,契合時代發展的需求,牢牢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努力適應新媒體發展的需求。新聞記者要轉變角色,從傳統的思維模式中跳出來,這對記者而言也是一種創新和發展。基于此,新聞記者要認真分析當前新媒體發展的情況,準確把控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并不斷學習新媒體技術,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并了解政府部門的政策文件,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從而達到新媒體對新聞記者的要求。
從某種意義來說,傳統新聞記者就是信息收集者,為傳統新聞報道收集必要的媒體資訊,完成上級分派的采訪任務。但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新聞記者的職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如果新聞記者還在滿足于簡單的新聞采集,傳統媒體必將被新媒體取代。
新聞記者可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對采集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能有效地收集有價值的新聞資訊,從而提升新聞記者自身的價值。新媒體為記者整理新聞提供了便利,因此新聞記者不可走極端路線,要充分結合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優勢,做到揚長避短,使新媒體從傳統媒體的勁敵轉變為傳統媒體的強大武器。[3]此外,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要想順利,就要在收集新聞信息的過程中時刻保持清晰的采訪思路,完好地處理采訪中遇到的緊急事件;并注重新聞的真實性和時效性,在保證新聞準確性的情況下,逐漸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
在新聞信息不斷更新的今天,以筆紙、照相機等為主的傳統采訪方法以及以廣播、報紙等為載體的新聞傳播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新聞需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廣泛使用,錄音筆、微信、互聯網等成為開展新聞工作的重要手段。面對不斷更新升級的新聞工作硬件設施,新聞記者要轉變工作思路,提升自己的新媒體業務技能,熟練使用各類新技術設備提升工作效率,確保能夠及時、有效地收集信息,并通過多種渠道實現新聞信息的多樣化傳播,從而滿足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需求。
無論身處哪個時代,新聞記者都應該不斷學習更契合時代的職業技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做新時代的創新楷模。無論是在傳統媒體環境下,還是新媒體環境下,遵守職業道德都是新聞工作者的首要條件。本文探析了新媒體語境下新聞記者的發展路徑,希望可以為新聞記者提升業務素質提供參考。
[1]楊斌.新媒體環境下廣電新聞記者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16(17):176-177.
[2]吉海濤.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記者的新聞敏感性與受眾心理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11):135-136.
[3]余軼群,陸芳蔭.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攝影記者的轉型[J].視聽,2014(7):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