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新聞中心,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當前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傳媒行業廣泛運用自媒體傳播信息。所謂自媒體傳播,是指傳播者通過移動終端,隨時隨地將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在新媒體載體上傳播。自媒體時代下,互聯網的獨特信息生成機制和信息傳播使之成為當代社會輿論的重要陣地。一般來說,輿論要么依靠群眾自發形成,要么來源于有目的引導。首先,網絡輿論的產生在時間上存在同步性,主要基于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特性,它突出強調草根性、平民化,用戶沒有性別、職業、身份、知識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只憑借電腦、手機、互聯網等客戶端就可以自由地發布信息、表達觀點,使輿論信息呈現出共享的特點。其次,網絡輿論生成之后就不是孤立的,它會從虛擬空間向現實空間外溢,使大眾能隨時隨地發布信息,基本上實現了信息零時間傳遞、意見零時間發布,其傳播速度大大超過了傳統媒體,有強大的融合性。另外,網絡輿論中輿論主體本身存在融合的特點,一旦有輿論產生,傳統媒體與互聯網、專家意見與網民記者、境內與境外、網上與網下主動互通互動;網絡信息碎片化、信息流動快等特點,加速了輿情的形成和擴散,加大了輿論事件的處理難度。
互聯網作為新媒體,它有著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傳播優勢,已逐漸成為宣傳思想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網絡輿論兼容創新的傳播路徑是社會輿論能及時形成輿論擴散的重要原因。總體分析,網絡輿論的傳播路徑一方面主要是從傳統媒體開始,然后經由互聯網媒介慢慢聚合放大。比如“好客山東”的青島大蝦事件、“四川省瀘州太伏鎮初二學生趙某意外身亡”等輿論事件,都是首先經由媒體披露,然后引起網民關注,再由互聯網媒介形成特定的輿論場,在特有的輿論情境中相關事件的社會影響力逐漸升級。另一方面是從互聯網本身開始,引起網民的群體性互動,從網絡起源,在網絡上聚集最多的評論,所有信息在同一層次上迅速流動,并順著無數條路徑快速傳播。
就社會輿論產生來看,自媒體時代的輿論場使整個社會的輿論環境更加多元,這樣無疑會引發許多輿論病態。
首先,網絡輿情涉及者缺乏正確的認識,看不到網絡輿論是社會情緒,認識不到網絡輿情表達是人們現實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利益訴求和情感宣泄的反映,雖然輿情中摻雜著“敵意”“情緒”,但更多的是民意民情、利益訴求,涉事者不能對大眾的訴求表現出關切。
其次,自媒體時代輿論的特性使網民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隨時隨地發布、傳播信息,在虛擬的網絡空間產生的信息內容可信度不高,網絡輿論主管部門對輿情風險評估不足,信息傳播迅速,極易引發非理性輿論風暴,形成網絡輿情熱點,激化社會矛盾。
再次,當網絡輿論熱點出現時,受眾急于了解情況,而速度快、覆蓋廣的微博、微信等網絡途徑就成為受眾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但是當事人發布的信息常常夾雜著個人的情感偏向、利益導向,傳播者辨別是非的能力差,使得不實信息或謠言隨著信息在廣泛傳播的同時也迅速蔓延。
最后,當前針對互聯網的輿論監督機制即使進行了相應的革新,但整個互聯網輿論環境規則和相關的法律不健全,缺乏剛性制約力,使整個互聯網輿論生態仍存在諸多不和諧因素,這些先天不足都是互聯網監督過程中的不穩定因素。
陳力丹在《輿論學》中寫道:“媒介引導輿論必須首先尊重公眾,深刻理解已有輿論,多提供一些選擇,以求少出現‘復數的不知’的現象。”因此在自媒體時代,正確引導網絡輿論首先要重視社情民意,加強網絡輿情監測和輿情風險評估,掌握輿論引導的話語權、主動權,并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從源頭上減少不穩定因素,及時化解矛盾。
其次,要建立日常的網絡輿情監測機制,通過微博受理民眾投訴質疑以及主動通過搜索來獲取輿情;設立網絡信息聯絡員,監控熱點事件、網絡輿論熱點并掌握輿情發展態勢,及時、主動公開信息,搶占輿論引導先機,最大限度地消除謠言傳播。
再次,要展開輿情分析研判和預警機制,利用政務微博提高應急反應與處置能力,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和專業新聞人員對網絡輿情進行及時匯集,研判可能出現的輿情風險點,將輿情風險化解在萌芽階段。
最后,要深化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推進網絡法制建設、職業倫理道德建設,強化網絡行業自律,應該從立法、普法、執法等多方面入手,以法治網,凈化網絡空間,進一步加強網絡管理,促進網絡輿情向著社會和諧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在自媒體時代進行信息傳播,人們應該重新定位媒體、網民、決策者,做好社會輿論引導,牢牢把握主陣地,從嚴從實把好輿論出口關,對于謊言、謠言以及危害社會的輿論信息要充分運用法律武器堅決打擊,努力構筑健康和諧的網絡輿論。
[1]陳力丹.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58-59.
[2]王中橋.自媒體時代應對網絡輿情的理念與做法[J].湖北社會科學,2013(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