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延
(重慶日報,重慶 400010)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進一步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重慶日報提出“內容為王”,把內容建設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集中精力抓好內容建設,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其總體思路就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增強“四力”、打造精品、深耕本地;聚焦重點、突出優勢、彰顯特色,突出黨報不可替代的內容生產核心競爭力。確保每天報紙有一個重點版面,每個版面有一條重點稿件,確保全媒體傳播平臺每天有話題、有亮點。
時政報道是黨報的核心競爭力,是黨報內容建設的重中之重。為此,重慶日報要求時政報道必須圍繞中央、市委中心工作,按照“時度效”的要求,“快、準、好”地做好主題報道,打好主動仗。
第一,重點突出。對中央精神和重大決策部署、市委中心工作要吃透吃準,進行專門的梳理。在報道中要強化黨的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容。
第二,行動要快,反應及時。及時做好中央媒體稿件的轉載落地;做好第二落點和第三落點的報道,不斷持續跟進,實現宣傳效果最大化。對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要及時跟進,落實到部門人頭,一一對應,要有點有面,有動態消息,深度解讀,重點調研,也要有階段性的總結綜述,確保始終保持新聞熱度。
第三,報道要準確。準確把握中央、市委精神和決策部署,嚴守紀律和規矩,解讀報道要準確。把握好度,不出現偏差,不產生誤讀,不以偏概全,既不排浪式、夸大式報道,又要保證報道力度。
第四,注重宣傳效果,做到上下兩滿意。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強調移動優先,全媒體傳播;改進會議報道、成就報道、經驗報道,強調新聞價值和新聞規律。積極踐行“走轉改”,尤其要重視改文風,到基層抓鮮活素材,反對形式主義,善于講好故事。
第五,全面推行“新聞日歷制”“重點報道預案制”“項目負責制”,重大報道一律有書面策劃預案。編委專人專項負責,做到忙而不亂,有條不紊。根據新聞日歷提前策劃方案,安排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了“兩點”、“兩地”、西部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重慶日報在做強做精經濟報道方面,既要推出有思想、有見解的深度報道,又要搶抓鮮活的本地有創新意義的經濟信息、個案;同時,要重點關注“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建設、旅游發展、重點交通工程、軍民融合、科技創新、重慶自貿區、成渝經濟區等重大題材。
按照“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判斷,重慶日報將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實體經濟,建設制造強國;圍繞創新驅動、內陸開放等方面,以市委五屆三次全會提出的八大戰略行動計劃、三大攻堅任務為重點,做好重點報道。
2018年,重慶日報還將積極與相關部門聯合開展“巴渝工匠”評選、“重慶大數據智能化年度”評選、“重慶旅游經濟大數據年度發布”、“新能源汽車論壇”、“重慶環保產業博覽會”等活動,提高經濟報道品牌的影響力。
當前,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熱門話題。重慶日報鄉村振興報道將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螅扇《c調研的方式,開設“基層筆記”欄目,深度調研基層鄉村產業發展脈絡、鄉村治理、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村規民約約束等方面的情況;采用故事化寫作,遴選基層涌現出的致富帶頭人,塑造出“愛農村 懂農業 愛農民”的三農隊伍群像;以重報調查、內參等方式,詳細記錄“三變”改革、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農村改革發展方面的內容。每周刊發一個“鄉村振興”專版,同時開設“來自田坎的報道”專欄。
扶貧報道也是一個重點。重慶日報將持續關注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的攻堅進展,抓好脫貧攻堅典型人物報道,做好扶貧機制體制創新報道。今年繼續深化“跟著黨報去扶貧”的全媒體活動。
此外,重慶日報要做好歷史文化名村保護、留住鄉愁的報道;積極與有關部門開展好“鄉村振興年度人物評選”活動。
圍繞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深入推進環?!拔宕笮袆印?,做好環保領域報道。
民生無小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著眼于市委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舉措,重慶日報將圍繞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養老、居住、環境、出行、消費等方面做好民生報道,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注重民生報道的服務性、有用性,做好解讀。要發揮好讀者來信版的輿論監督作用,適度、適量地搞好有關民生的監督報道。
積極聯絡有關部門開展“健康直通車”公益活動,做好“重慶健康大數據年度發布”。
2018年,重慶日報要突出日報人文特色,打造日報文化品牌。具體思路是創辦“人文巴渝”周刊,圍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挖掘弘揚巴渝優秀傳統文化、文化熱點現象、文化人物做深度報道;同時,開設“聚焦巴渝大文化”“尋找巴渝文脈”等日常欄目。
兩江潮副刊改版后,要更加注重新聞性與文學性的結合,聚焦當下,結合身邊事,用隨筆或散文的形式講述與當前社會生活尤其是重慶生活密切相關的現象,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捕捉城市變化。
“重走”報道已經是重慶日報文化報道的一個響亮品牌,今年將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完成“重走重慶紅色地標”大型主題報道。
重慶日報歷來重視理論評論,今年將更加突出黨報在思想、觀點方面的價值引領優勢,對評論版欄目和內容進行優化升級。
巴渝論壇將豐富選題范圍,擴大稿源渠道,培育發現并聯絡一批穩定的專業作者隊伍。理論版要精耕,對每周刊發的兩個理論版進行合理安排,增加策劃性選題,力爭一月一訪談、一季一專題。要突出理論與實踐層面的結合。要梳理出幾套理論新媒體產品的模板,并在重要時間節點運用。“兩江短評”每周不少于三期,提倡廣大采編人員參與寫作;同時提倡記者手記、編后語等形式的評論。
2018年,重慶日報版面設計將突出簡潔舒朗大氣的風格,規范版面語言,不過度包裝。注重一版主圖和其他版面圖片運用,按照“文走兩極、圖片放大”的思路設計版面。
建設重慶日報圖片庫。建設資料完整、用戶體驗佳的新聞圖片數據庫,開發網頁版和移動版,并逐步開發運營功能。圖片庫將在2018年上半年建成投用。
辦好重慶攝影節。將每年6月18日確定為重慶攝影節,打造成為西部有代表性的、以反映工業文明、城市與人為特色的攝影節品牌。
舉辦各類攝影大賽。繼續舉辦“山水重慶·美麗之都”第三屆生態文明建設等攝影大賽,并出版相應攝影集。積極與各部門聯系,舉辦各類主題攝影大賽。
做好視界版。每周固定一個版,突出主體性、新聞性、特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