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瑾
(畢節市廣播電視臺,貴州 畢節 551700)
快速發展的融媒體給傳統廣電新聞行業帶來嚴峻挑戰,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推進,傳統廣電新聞媒體的轉型升級已經成為行業發展趨勢,其中文字編輯工作的創新是廣電新聞媒體轉型的基礎環節,所以新時代下推動文字編輯的創新對提高廣電新聞內容輸出質量及增強新聞欄目品牌感知具有重要意義。
文字編輯作為廣電新聞工作的重要內容,對內容輸出以及欄目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下,廣電文字編輯工作的創新是廣電新聞媒體順應行業發展的必然舉措,文字編輯工作的創新有助于推動整個廣電新聞媒體的轉型,進而提高整個欄目的市場價值。
傳統廣電新聞與互聯網融合已經成為傳統新聞媒體實現自我創新的必然選擇,對于傳統新聞媒體而言,融媒體更加注重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和交互性。通過創新文字編輯工作模式,能夠將互聯網技術更好地運用于日常的編輯工作當中,有助于工作人員整合信息并進行決策,從而從根本上提升文字編輯工作效率,優化工作模式。
新時代下,廣電新聞媒體更加注重高質量的內容輸出及讀者交互,因此創新文字編輯模式有助于將工作視角聚焦于高質量的內容建設及互動交流,提升讀者與欄目的黏性。由此可見,創新文字編輯模式能夠推動文字編輯角色的轉變,更好地提升內容質量,服務讀者。
廣電新聞媒體作為黨和國家進行政策宣傳的重要媒介,在引導社會輿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新時代下,文字編輯工作人員必須持續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學習,并將其作為開展文字編輯工作的行動指南,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政治理論的理解,同時必須將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方法融入文字編輯等相關工作當中,推動自我認知的完善和升級,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
新型文字編輯工作人員除了參加基本的業務能力培訓之外,還應該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識地訓練自身的組織協調能力,不斷挑戰自己。在新時期,廣電新聞欄目建設與互聯網具有緊密聯系,無論是節目優化、專題打造,還是標題詞句的潤色,都離不開業務技能培訓。此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營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成為編輯能力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強化對基本業務技能的學習,比如文字撰寫、意見修改、潤色以及內容審核等,只有這樣才能適應融媒體的發展需求,增強內容質量的可讀性和規范化。
現階段,關注民生已經成為新聞媒體聚焦的重點領域,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廣電新聞欄目針對地方特色進行整體開發已經成為重要趨勢,所以對于文字編輯而言,在新時代下應該轉變新聞傳播觀念,緊密貼合地方性特色,注重對基層訴求的搜集,不斷優化和提升民生選題,將地方性元素作為欄目建設的重要切入點,使其能夠全面反映大眾呼聲,加強廣電媒體與大眾的聯系。
隨著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文字編輯的工作效率顯著提升,鑒于新媒體的文字編輯模式與傳統廣電媒體具有顯著差異,在融媒體的發展背景下,應該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化現有文字編輯模式,利用文本文字、聲音、圖片以及視頻等形式,提升新聞報道及欄目建設的可視化程度,提升文字表現力。推動新聞報道形式的多樣化能夠強化傳播力度與深度,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可視化技術不僅可以提高新聞閱讀率,也為增強新聞社區傳播提供技術支撐,這樣才能打造多元化的精品欄目,吸引更多讀者參與欄目建設。
在消費升級背景下,特別是在以“內容為王”的互聯網時代,追求深度閱讀逐漸成為一種消費習慣。對于傳統廣電新聞媒體而言,讀者與編輯的交互是單向式的,讀者無法與編輯或者其他讀者實時溝通,這為不良社會輿論的滲透提供了有利條件。廣電新聞媒體具有正向引導社會輿論的責任,所以需要做好編后評論,營造良好的交互氛圍,及時發現潛在不良思想傾向并對其進行相應引導,維護溝通秩序。值得注意的是,編后評論需要建立在真實描述新聞事件的基礎之上,這既是文字編輯素養的體現,同時也是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
在新時代下,創新廣電新聞文字編輯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文字編輯工作人員必須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升專業能力、緊跟時代和地方發展狀況、將互聯網技術融入日常工作以及加強編后評論,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文字編輯的創新,實現正面引導社會輿論的最終目的。
[1]劉方坤.新媒體時代文字編輯轉型及創作策略[J].新聞傳播,2016(23):66+68.
[2]王琬琪.淺談如何培養文字編輯的工作素養[J].新聞傳播,2016(03):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