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中
(武漢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新聞傳播會向接收者傳遞新聞信息,這個過程也是傳播者產生權力的一個過程,而且權力的范圍也十分廣泛,如政治權力、經濟權力以及文化權力等,而這些權力是以不同的方式存在著,也有其所獨有的意義。研究調查顯示,新聞傳播過程中,傳播者的權力生成主要有三種渠道:一是新聞傳播者借助生產文本以及意義來產生權力;二是傳播者借助自身在傳播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來產生權力;三是借助技術以及傳播途徑來產生權力。本文分別對這幾種權力生成進行了分析。
新聞傳播主要就是報道一些客觀的新聞事件,以此來更好地幫助群眾了解時事,可是知識生產運作方式究竟是怎樣的呢?不管是話語的產生或者是對話語的理解,我們都能從中發現,對于知識的認知主要就是對現象、事物以及事件進行重新構建和塑造,從某些方面反映出了人們對于某一事物的認知或者理解。以“知識草案”為例,其就是通過最簡單的形式將自身記憶中所存儲的知識在需要的時候有效地激發出來,而且對于不同的事物也會存在不一樣的詮釋過程,這個時候也就會產生不一樣的命名方式,從而敘述的語境也會存在差異性,最終向群眾所傳達的新聞認知語境也同樣會存在差異性[1]。為此,新聞傳播和新聞文本之間權力的生成就是對已有知識圖示進行再生產的一個過程。
新聞傳播者一般都會按照新聞價值來選擇新聞,而在這一過程中也沒有相應的標準來對新聞價值進行判斷,所以在新聞選擇過程中也很難將其真正的價值有效地挖掘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新聞傳播者在選擇的時候也就會無意識地按照自身的意見和觀點來進行選擇,從而也就會生成權力。所以說,新聞產生的價值這一個過程可以說是傳播者權力生成的一個過程,新聞的價值和意義也就成為權力生成的主要制約性因素。
任何新聞在傳播過程中必然要在特定的關系中進行,這個過程本身就表現出了一種權力關系,而傳播關系則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社會權力機構所造成的影響。在進行新聞傳播的時候,新聞媒介和接收者之間存在傳播關系,可是兩者之間的關系從某方面來說不存在任何的強制力,因為在通過傳播媒介進行新聞傳播的時候,很多傳播媒介也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發展,所以不管是規章制度還是管理觀念都在不斷完善,也正因如此,這些傳播媒介也就受到了較多人的追捧以及信賴。新聞傳播和其他領域不一樣,其所涉及的領域也較為廣泛,包含了文化、政治以及經濟等。所以,在由新聞媒介進行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地位以及權力也就在無形之中灌輸到了人們的思想當中,也正是因為如此,接收者才會在還未曾接收新聞的時候就已經在無形當中接受了新聞的內容[2]。
技術對于社會發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新聞傳播者在選擇傳播技術的過程中,一定要了解不同的技術環境會帶給群眾怎樣的心理形象或者是社會影響,為此,也就要從空間、時間以及社會權力結構等方面來對事情發生的根源進行分析。在實際生活中,任何一種體會或者感受都會直接改變我們的想法和觀點,尤其是聽覺以及視覺方面一旦受到影響,觀念變化的速度也就會更快。因為在所有器官中,兩者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為此,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時間、空間這兩個媒介也有著顯著的作用。時間媒介能夠確保時間,具備較為良好的連貫性;空間媒介有利于社會控制以及統一。所以,技術影響了社會的發展,也為新聞傳播者權力生成提供了條件。
在新聞傳播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對文本的生產來生產出象征性的權力。可是,就實際情況來看,傳播過程中的權力關系如果越發的制度化、結構化,新聞媒介在傳播新聞的時候也就會對文本生產以及生產象征性權力造成影響。在借助新聞媒介進行新聞傳播的時候,其中的內容會直接使人們思維以及心靈受到影響。傳播者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傳播,口頭交流也是最通俗易懂的,這也就有利于新聞的傳播。所以,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傳播者如何選擇正確的傳播媒介來表達自身觀點也是十分重要的。
新聞傳播過程中會生成較多的權力,在這一過程中新聞本身的真實性以及價值也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新聞傳播者一定要承擔一定的責任,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和道德,避免出現權力濫用的現象,從而才能確保新聞傳播的真實性和效用。
[1]劉立剛,段豪杰.共享傳播:社會化媒體的權力與權利重構[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8(2):73-75.
[2]吳斯.從福柯視角看網絡同人傳播中的權力生產[J].新聞界,2013(17):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