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婷婷
(網易新聞·廣東創投,廣東 廣州 510000)
當下,直播答題似乎已經成功霸屏,成為手機端流量的一個巨大入口,“百萬英雄”“沖頂大會”“芝士超人”等爆款直播答題產品逐漸走入大眾視野,熱度持續走高。直播答題是指依托互聯網實現在線答題贏取獎金的直播活動,每場設置12道題目,內容涵蓋數理、歷史、音樂、常識等,無所不包,活動由主持人出題控場,每次答題時會彈送畫面并限時10秒作答,答錯可以使用復活卡繼續參與答題,全部答對12題與其他闖關成功的在線網友平分獎金,獎金積累到一定額度可以提現。[1]
第一,參與門檻低。在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以及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媒體普及的情況下,我國網民數量急劇增加。當前,絕大多數人能夠熟練使用手機在線支付、玩微信、瀏覽新聞等。基于用戶具備的這些良好的觸網習慣,只需聯網打開答題界面便可在線進行作答的直播答題相對來說容易被接受。答錯題無損個人利益,還可在線實時觀望他人的答題結果,彌補自己的知識缺陷并認清盲點;連續作答正確者相對來說涉獵面較廣,看著屏幕上跳躍閃爍著的答對人數不斷減少,會激發自我驕傲感和認同感,最終拿到的獎金不管有多少,知識變現會帶來個人心理上的滿足和愉悅。
第二,超強的互動性。活動采取“主持人出題+界面彈送題目”的模式,參與者需要輕觸屏幕作答,這樣的互動使答題過程少了些許乏味,也不流于表面形式,增添了幾分趣味。
直播答題依托互聯網連接了上百萬網友,使他們共同聚合于同一個網絡空間,營造出了“你不是一個人”的氛圍,實現了眾多網友同時在線答題,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忘了發現身邊的風景,停不下步伐去細細品味冷暖,保持奔跑的姿態造就了現代人的孤獨感,此時,任何有助于擺脫心理“囚徒”困境,與他人接觸的新生事物都有很大的接納度。在直播答題中,人們除了可以參與答題外,還可以發送彈幕與其他網友或者主持人互動,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抒發己見和排解孤獨的窗口。
第三,用戶面廣。直播答題中所設置的題目,內容不局限于某一專業領域,而是帶有娛樂性質,頗有同臺展開競技的意味,參與者似乎在進行一場智力大比拼。這樣的直播活動可謂老少咸宜,活動一經上線就在用戶群中快速升溫。艾媒咨詢最新發布的《2018中國在線直播答題市場運行與商業模式變化監測報告》顯示,2017年底出現的直播答題引發參與熱潮,于2018年1月8日迎來首個高峰,在1月15日達到最高峰。[2]一個人知識面有限,還出現了親朋好友、同事等抱團參與答題的組合,大大提升了作答的準確度,也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活躍了氣氛。
2018年1月初,坐擁近3000萬微博粉絲的王思聰截圖曬出參與直播答題《沖頂大會》獲得的300多塊錢,聲稱“我撒幣,我樂意”。而謝娜微博粉絲接近1億,發布《芝士超人》答題界面截圖,為該款直播答題產品作了很好的宣傳。知名人士的參與提高了人們對直播答題的關注度,廣大粉絲對于明星追捧的對象推薦或者關注的事物,出于好奇一般也會前去試試,一旦發現該事物滿足自己娛樂、提升素養或社交等某種訴求,便會積極參與其中,這助推直播答題迅速成為熱點,使其在短時間內吸引了一大批用戶,成為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
傳統的電視答題模式受節目編排和播出時長的約束,同時受到當前流媒體行業發展的沖擊,電視用戶量有所下降。而直播答題可以一天多場,廣告可植入題目中,也可以由直播主持人進行在線口播,存在很大的商機。當前,廣告費用其實并不便宜,但是收效甚微,而直播答題可以通過這些有待瓜分的高數額獎金吸引幾百萬人參與其中,可謂廣告投放的好時機,因此逐漸得到諸多廣告“金主”的認可。[3]花椒的答題平臺“百萬贏家”獲得美團100萬元贊助,映客的“芝士超人”獲得趣店旗下大白汽車高達1億元的分期贊助廣告費。這些廣告主的豪擲,使獎金不斷提高,也極大地刺激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答題贏取獎金的熱情。
微信作為時下最熱門的社交平臺,微信群成為線上社交集群的匯聚點,曾經的微信朋友圈是熟人間的社交,現在的微信群則將社交圈延伸到了陌生人領域,人們可以相互分享鏈接、圖片等,這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加豐富多彩,避免了社交“孤島”的形成。直播答題則將微信的分享機制運用到了極致,要獲取復活卡以增加在答題過程中決戰到最后贏取獎金的概率,用戶需要把直播答題的有關鏈接分享到一定數量的微信群才能拿到復活卡,分享的過程也是一次傳播的過程,會吸引其他用戶進入,誘發下一輪的分享高潮,達到裂變式傳播的目的。
從以上對直播答題的特點和傳播方式的分析來看,雖然直播答題能在較短時間內迅速吸納用戶,掀起陣陣熱潮,但如今也遭遇了滑鐵盧,玩直播答題的用戶在銳減,熱度在持續下降。由此可見其未來發展趨勢并不樂觀,新的問題也在不斷出現,比如因網絡卡頓或平臺技術漏洞導致題目的匹配答案出現明顯錯誤,肉夾饃明明是陜西名小吃,答案卻非此;網上購物平臺有復活卡售賣;技術控研發輔助工具助攻答題通關等。[4]
任何新生事物都必然伴隨著問題而發展,其發展必將是機遇和挑戰并存。不容置疑的是,直播答題確實對傳統的電視答題作出了改進,迎合了當下移動互聯網用戶的獵奇心理和觸網偏好,與廣告的結合,更是帶來了流量的變現。然而,發展的同時也要著力解決存在的各種問題,一味地“燒錢”并不會長久保持活躍度。要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必須提升平臺的質量,在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基礎之上還要注重內涵式的發展,避免其僅僅是曇花一現而最終跌落谷底。直播答題只有不斷提升用戶黏性,在用戶體驗上下足功夫,同時注重與傳統的答題模式融合發展,才有可能進入新的發展軌道。
直播答題搭乘直播行業快速發展的便車,成了直播市場的又一顆新星,對傳統的電視答題造成了不小的沖擊。然而亂象亦有,這需要各直播平臺不斷增強自身的責任感,提升產品的質量,同時有關部門也應出臺相關政策,加大監管力度,以促進直播答題行業平穩發展。
[1]張蓋倫,劉潤芝.直播答題:撒錢狂歡能嗨多久[N].科技日報,2018-01-12.
[2]2018中國在線直播答題市場運行與商業模式變化監測報告[R].艾媒咨詢,http://www.iimedia.cn/60647.html,2018-02-09.
[3]吳晉娜.熱鬧的“直播答題”能火多久[N].光明日報,2018-01-14.
[4]吳麗蓉.直播答題火得快,問題也不少[N].工人日報,201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