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琳達
(半島都市報社 要聞采訪中心,山東 青島 266071)
記者是站在客觀的角度及時有效地傳遞信息的職業。以往,信息都是通過記者傳播的,記者在社會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他們在無形之中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如今我們進入了新媒體傳播時代,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改變。對于新媒體時代的記者來說,怎樣提高職業素養才能滿足新媒體環境的需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新媒體傳播特征角度分析,總結新媒體時代記者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新媒體之所以“新”,是因為相較于傳統媒體,其傳播信息的方式有了新變化。新媒體指的是通過新的技術讓信息的傳遞方式發生改變,如網絡、手機或者平時人們用到的微博、論壇等。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腦,從高昂的物品變成人們的必需品,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象。我國從1994年才開始運用互聯網,網民數量在15年后就超過了美國,居全球第一。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在傳播方式上有很多優勢:
第一,傳播速度快。互聯網有“信息高速公路”的美稱,可見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是很快的,能瞬間到達用戶手中。
第二,互動性強。互動性是新媒體最獨特的特點,它可以實現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一、多對多。用戶不僅可以獲取信息,還能夠與傳者互動,實現了平等交流。
第三,多元化。如今,新媒體已經遍布各個行業領域,信息發布主體發生了變化,任何人都是信息的發布者,新媒體受到了人們的追捧。
記者的工作就是傳遞信息,而在新媒體時代,任何人都會成為信息傳播的主體,這使記者在工作中面臨著無限的挑戰。在新媒體時代如何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記者,是每一名記者面臨的現實問題。結合新聞工作特點和新媒體信息傳遞特征,筆者認為記者應該具備法律知識、專業能力和高尚的職業素養。
首先,記者應該掌握應用網絡傳播信息的能力。現在,人們使用電腦不僅是用來進行打字、瀏覽網頁等簡單的活動,還進行創作、玩網絡游戲等復雜的活動。所以,記者如果只會用電腦打字、發送郵件等簡單的操作,就不能滿足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信息的需求。記者應該嘗試接觸新鮮事物,如微博等,并且試著去學會如何使用。我國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記者更應該學會使用4G手機,使用無線網絡發送和接收信息。網絡時代的發展速度我們有目共睹,稍不留意就會落后。所以,記者應該不斷學習,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迎接新的挑戰。
另外,記者要積極參加網絡新聞傳播。目前人們喜歡在各大網站上瀏覽新聞信息,運用互聯網瀏覽新聞的占比約80%,并且每年都在增加。互聯網的特點是傳播速度快、方便,所以受到大眾的喜愛,其傳播速度和效率完全高于傳統媒體。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奧運會的各種重大新聞,都是通過互聯網及時傳播出去。在這種背景下,傳媒行業緊缺媒體傳播人才。
記者應該都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新聞事業最難的地方就是既要保持新鮮報道的生命力,又要使其受到約束,而不是隨心所欲的”。記者肩負著重要的社會使命,應當將社會責任放到第一位。在這種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記者的職業道德更應該提高到新的高度。李長春曾要求新聞記者務必加強道德建設,使黨放心,讓人民放心。記者要加強道德素質培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摒棄腐朽的思想,要經得住考驗,堅決不傳遞假新聞、不造謠、不捏造事實,實現公平、公正和公信,以高尚的情操、優秀的職業素養、認真的工作態度贏得人們的尊敬。
我國的法治建設正在不斷完善和推進,我國大部分公民已經具備了遵紀守法、懂法的素質。而記者則肩負著為人民樹立標桿的重任。在傳播新聞輿論時,記者不能為了增加瀏覽量、吸引廣告商、增加自己的利益而采用不正當手段,使報道違背事實,致使群眾忽視客觀性、公正性和社會責任。若這種事情持續發展下去,記者的信譽度和名譽度將會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大大降低,影響新聞行業的發展,這也將會給記者職業帶來沖擊,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所以,廣大新聞記者要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加強對法律知識的學習,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新聞報道。
黨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原則和制度是必須堅持的。記者應該牢牢把握輿論導向,以正面宣傳為主,在新時代傳播健康的輿論。
在只有報紙、廣播進行信息傳播的時代,傳播的信息量受到限制,所以記者要整理大量的信息并進行多次編輯。但是在如今的網絡時代,一切都發生了改變,網絡具有無中心、無國界的特征,網絡傳播方式相對隨意,這就缺少了信息的把關。網絡上,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發布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尤其是隨著QQ、微信等社交軟件的興起,人人都可以及時了解網上發布的消息。在這種情形下,如何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除了加強有害信息的控制之外,記者更應該注重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嚴格把關信息內容,將正確的社會信息傳遞到人們手中,正確地引導輿論方向。
新媒體的出現和普及,使信息的發布不是記者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當今社會,新聞傳播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這就要求記者不能只發布信息,還要對大量的信息進行篩選、甄別、歸納和總結,對新聞信息進行深層次的解讀,傳播更加完善的新聞信息,宏觀把控信息的走向和輿論的引導。只有這樣,記者才能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所以在當前形勢下,記者加強新聞的深層次解讀能力是無可厚非的。
記者應該不斷探索、研究目前面臨的新問題,并善于激發自身潛力,培養新的思想和觀點,探尋事物的發展規律和新事物的發展趨勢。對于剛剛接觸新媒體的記者來說,一定要想辦法克服在報道中面臨的問題,不斷地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成為一名合格的記者。
[1]胡占凡.創新典型宣傳――深化“走轉改”報道[J].電視研究,2012(09):18-19.
[2]張帥.略述新聞記者在網絡時代的角色轉換[J].法制與社會,2009(0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