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榕
(南安市廣播電視臺,福建 南安 362300)
人物專題片是電視紀錄片中最具生命力的一種體裁。在一切藝術作品中,人物主題是不可少的,人的心理、人的命運是最能打動人和感染人的。一部優秀的人物專題片應該是既有看點又耐看,能夠打動觀眾,直指人心。本文以央視焦點訪談《板凳醫生——李菊洪》為例,分析人物專題片如何做得既有看點又耐看。
人物專題片《板凳醫生——李菊洪》,講的是一名沒有雙腿的基層女醫生,依靠兩把板凳,在重慶的一個偏遠小山村開展日常的衛生服務的故事。主人公李菊洪從事的工作很平常和普通,就像解說詞說的,“沒有驚心動魄的醫學難題,也沒有太多疑難雜癥等著她”,只是幫村民建立健康檔案,看看感冒、量量血壓、包扎傷口,做這些基礎護理工作。但是這個看似普通的題材之所以有很好的看點,在于新聞人物是一名沒有雙腿的鄉村女醫生。她和從事的工作之間構成了良好的“新聞點”。其實類似的題材,在我們平常的新聞采訪中也很常見。央視焦點訪談制作的這部片子為我們操作類似題材提供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鑒。
專題片和新聞不同,篇幅長,時間長,要承載的信息量很多。非人物性專題片,比如事件性的專題,有一個時間發展的線性過程,或者有一個新聞由頭,比較好操作。人物類專題片相對比較難做,特別是如果要報道的這個新聞人物,是一個普通的人,從事的也是普通的工作,就更難了。
央視的編導以李菊洪在衛生院一天的工作開始作為介入點,展現在沒有雙腿的情況下,為村民開展的日常衛生服務,然后引出其殘疾的原因,學醫、從醫的過程。接著以她的另一項工作——入村隨訪,普及衛生知識的工作展開,介紹了馬店村的情況,展現了李菊紅行醫環境的困難及其工作的盡職盡責,以及和村民之間超越醫患關系之外的“親情關系”(村民在衛生院擺龍門陣,聊天說笑,村民認為李菊洪是無所不能,能看病,還能修手機),然后,又通過丈夫背著她長途跋涉,給村民看病,組織村民體檢,道出了她獲得村民信任的原因。最后一小部分升華了主題,展現了她希望長久扎根基層,當鄉村醫生的愿望和信念。
整個片子在15分鐘內起承轉合,循序漸進,娓娓道來,人物形象逐漸豐滿。前面部分的內容和后面部分內容之間很好地銜接遞進,慢慢展開。通篇結構順暢、完整。
在拍攝人物專題片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使人物顯得“高大上”,有意無意地就會把人物拔高,特別是一些有很強“精神光環”的人物。但是在這部片子里,李菊洪給我們的感覺很真切、很真實,就像是我們身邊隨時可以看到的人。我們能夠深深感受到她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兢兢業業的職業精神。
也就是說,制作這部片子的記者選擇了一個“平視”的視角,把李菊洪當作一個普通人來呈現。片子里呈現的是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做著平凡的工作,就像李菊洪在采訪中所說的,“我需要這份工作,這份工作也需要我”,但是這對她來說并不容易,其通過自己長期的堅持和努力,使村民獲得了更多的醫療服務,她自己也感到自豪和驕傲。
在這部片子中,筆者認為有一次采訪做得很好,那就是記者對李菊洪丈夫的采訪。李菊洪走村入戶,光靠板凳不行,還要她的丈夫劉興堰來背。有的記者就會習慣性地問他,怎么看待妻子常年堅持走村入戶開展衛生服務之類的問題,好像在有意無意、間接地展現李菊紅的崇高。但是央視記者是這樣問劉興堰的:你妻子做這個工作,她有她的成就感,你的成就感在哪里?丈夫回答說:我的成就感就是陪在她身邊,做飯洗衣服幫助她。記者把視角和落腳點放到丈夫身上,是非常恰當的。
細節是展現人物形象很好的方式。這部片子中的很多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比如李菊洪日常依靠板凳活動的鏡頭,板凳使用多、使用久了,掉漆、磨損的鏡頭。這些細節鏡頭都蘊含著豐富的信息,讓人感覺到李菊洪工作的不易以及她的自強不息。
整部片子開頭的第二鏡頭(第一個鏡頭是衛生院外景),李菊洪打開門,開始一天的工作。這個鏡頭乍看起來很平常,但是后面緊接著她移板凳活動的鏡頭,這個鏡頭中的開門動作鏗鏘利索,開門聲洪亮,一下子就把人物充滿正能量的形象呈現出來了。
片子的后面,講到李菊洪要組織村民去體檢的時候,盲人鄧婆婆出門不方便,不愿意去,劉興堰就背著李菊洪一遍遍去家里做工作。解說詞說:“礙于記者在場,鄧婆婆終于答應去做檢查。”其實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李菊洪平時工作的不容易。
這部片子用了很多數字來刻畫李菊紅。比如工作15年用壞了20多對板凳;走遍了轄區內的700多戶人家,累計行程80000多公里,行醫6000多人次。這些數字,對正常的鄉村醫生來說都很難做到,但卻是李菊洪在沒有雙腿的情況下走出來的數據,就具有更強的表現力。
片子中還有一個對話的細節處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李菊花多年行醫,板凳就是她的雙腳,家人為她做了一對新板凳,李菊紅說:“這個板凳很好,也就像女孩子買了一雙新鞋,拿出來給他們看看,炫耀一下。”這句出其不意的同期聲,看似輕輕提起,放下卻又鏗鏘有力,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震懾。這既表現了她人生的不易,也體現了她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令人萬分動容。
總之,在人物專題片制作中,應該充分運用電視表達的特點和優勢,不管是同期聲、電視鏡頭,還是數字刻畫,這些細節處理都使電視人物專題片更加有看頭、更加耐看、更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