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鵬
(滿洲里市廣播電視臺,內蒙古 滿洲里 021400)
攝影攝像的發明為人類記錄現實生活提供了新的空間,而視頻編輯的產生是出于影視作品發展的技術需要——最開始拍攝影片使用的膠片、技術規格并不是拍攝的鏡頭恰好需要的長度,所以就產生了專門進行剪輯工作的視頻編輯。
一開始,影視作品往往只是通過一個固定的大景別記錄故事的產生、發展和結局,這就很難抓住一些場景里的細節部分,而且單一的鏡頭和不變的視角讓受眾也容易產生審美疲勞。所以,影視作品制作人員開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展現作品的內容、豐富作品的內涵,于是視頻的分鏡頭就產生了。
鏡頭是一部影視作品的最小單元,而不同鏡頭的編輯又為不同場景、不同內容的鏡頭提供了可以流暢觀賞的可能,這不僅豐富了影片的內容,在特定條件下也會給觀賞者以視覺上的沖擊。
在影片《月球旅行記》中,出現了由多個鏡頭組合在一起的視頻編輯新形式,運用這種方法來表現一組完整、連續的內容。這部作品講的是一個宇宙探險的故事。故事從決定去宇宙到在宇宙中探險再到勝利返航,時間跨度是很大的,但在這部影視作品中,導演把故事通過鏡頭編輯的方式,在很短的時間內展現給了廣大觀眾,讓觀眾在短時間內欣賞了一個驚險刺激的故事,但并沒有給觀眾帶來突兀感和違和感。
雖然影片《月球旅行記》的視頻編輯手法有了新的突破,但是由于當時的理論和經驗還處于起步階段,影片在鏡頭的表現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鏡頭之間缺少抽象的思維表達形式,而蒙太奇視頻編輯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把影視作品的表現方式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通過蒙太奇的表現手段,影視作品的敘述在時間與空間上更加自由,我們可以直接從一個地方跨越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個時間維度穿梭到另一個時間維度,這就大大增加了創作人員的主觀意識,讓廣大受眾可以欣賞到更多更好的影視作品。蒙太奇手法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包括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對比蒙太奇、反射蒙太奇等等??梢哉f直到現在,不論影視作品的后期技術如何發展,無論影視相關理論如何完善,蒙太奇手法都是影片豐富表達影視作品內涵和意義的基礎。所以說,視頻編輯的實踐經驗也是經歷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完善的過程,這種完善可以讓影視工作者更容易地駕馭作品內容,給觀眾比較全面的視覺感受。
視頻編輯的表現形式如果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細分的話,可以分成多種類別,比如在編輯的時候,先進特效的應用;在鏡頭選擇上,長鏡頭、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的應用;在表現手法的選擇上,寫意型鏡頭和寫實型鏡頭的結合,等等。但是,筆者覺得視頻編輯的表現形式歸根到底可以分為兩大類別,即視頻編輯的形象表現形式和邏輯表現形式。
視頻編輯的形象表現形式也就是以事物客觀形象為基礎,用最真實的手段反映一個個場景、一幅幅美麗的風景、一張張迷人的笑臉、一個個讓人感動難忘的瞬間,視頻編輯通過這些鏡頭的組合,把具體的事物直接反映到畫面上,通過畫面直觀地呈現在觀眾的眼前,讓觀眾對畫面的內容一目了然,從而產生耳聞目睹和身臨其境的感覺。
一個個具體的鏡頭通過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組合和加工,就形成了視頻編輯的邏輯表現形式。邏輯表現形式會更多地把導演、視頻編輯等主創人員的主觀想法和意圖融入畫面之中,比如為了凸顯某一個人或事物,視頻編輯會把這個人通過技術手段處理為彩色,而畫面其他元素則為黑白色,這樣讓人一眼就能明白主創人員的意圖,而且因為是邏輯表現形式,它是形象表現形式的升華,觀眾也不會覺得這樣的畫面有什么不對,而且由于一部分是彩色一部分是黑白,這種畫面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常見,從而增強了畫面的新鮮感。
至于兩者的關系,兩者孰輕孰重。筆者認為,兩者在影視作品中雖然作用不同,表現方式不同,但是對整個影視作品作用都是不可忽略的,兩者是一部影視作品基礎的兩個支撐點,缺少一個都不行。有一位國外的知名導演說過一句話“:沒有抽象思維,就不可能把哪怕兩個自然界的事實聯系起來,或者弄清它們之間實際存在的內存聯系,從總體上把握兩個分散的現象。”
視頻編輯的形象表現形式是一部作品的表現基礎,它讓觀眾能最直觀、最簡便地欣賞一部作品,而視頻編輯的邏輯表現形式是在形象的基礎上不斷提煉、不斷升華,讓影視作品有了新的高度、新的意義和新的含義。
一部影視作品展現給受眾的不僅有畫面,還有背景聲音,包括現場音、對白、配樂等等,如何讓一部作品看上去更加和諧、更有欣賞性呢?筆者認為,在處理畫面和作品聲音的問題上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視頻編輯畫面與背景聲音節奏的配合,表現畫面的節奏有很多要素,比如說鏡頭內部主體的運動速度、鏡頭的運動速度、鏡頭的切換頻率以及鏡頭景別的差別。在與聲音節奏的配合上,要做到不突兀、不拖沓。在鏡頭切換頻率比較高的時候,背景音樂的節奏也要選擇比較快的,這樣受眾觀看的時候,不僅可以獲得視覺上的享受,也能獲得聲音上的享受。如果一個畫面的鏡頭很長、運動得很緩慢的話,就應該選擇比較緩慢、比較抒情的背景音樂;如果畫面景別是大景、遠景,一般加入的背景效果音就要多一些、豐富一些;而要是小景別或者特寫,背景效果音就會相對少一些。一組在室內拍攝的對話鏡頭,只需要有對話的聲音或者談談的背景聲音就行,因為這個環境相對簡單,而如果在交通繁華地段錄制的大景,背景效果音可能就要加入車聲、人的喧囂聲等等,這樣更顯真實。
二是視頻編輯畫面與背景聲音主次關系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近年來影視界爭論不休的問題。廣大普通觀眾在欣賞一部影視作品的時候,首先關注的往往是畫面的精彩度,其次才會注意到背景音樂的效果,但這并不能說明畫面的作用大于聲音。筆者認為爭論畫面和聲音哪個重要是沒有意義的。畫面和聲音就像人的雙眼、雙手一樣,在影視作品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兩者運用得當,還能產生作用疊加的效果。例如,如果畫面是黑場,就只有背景聲音提前進入這一表現方式,當加入的是一段柔情音樂或者是一個人的表白,我們很容易就能聯想到這是一個很美很浪漫的故事;而如果這時加入一段槍炮聲和音樂,我們就會明白這是一個有關戰爭的影片。在這種情況下,提前進入的音樂就給整個影片奠定了基調,能讓觀眾更容易進入影片設計的情景之中。所以說,視頻編輯在處理影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畫面與聲音的配合,力爭把有最好效果的影視作品呈獻給廣大的觀眾。
視頻編輯可以說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要考慮多種因素,而且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受眾審美水平的提高,視頻編輯的分工也會越來越細,用專業的人員來做專業的工作,這樣才能不斷制作出優秀的影視作品,滿足觀眾的需求。
[1]姜妍.略論剪輯的作品意義[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