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有光
(廣西機電工業學校 廣西 南寧 530022)
會計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及網絡環境下運行的會計專業多媒體教學材料。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發布,教育信息化提上了發展日程,各地職業學校也積極響應。
會計專業數字化資源建設和利用,對提高中職學校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整體素質貢獻巨大。
會計專業的系列課程,由于專業術語多、專業規則多、處理方式繁瑣等特征,對中職學生而言是個非常大的挑戰。數字化資源能以趣味圖形、圖像、動畫、游戲等豐富的多媒體手段,輔以精煉的文字說明和動聽的音樂背景,為學生創設只管生動、形象逼真的教學場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關于增值稅范圍的內容,利用中職學生愛玩的特性,將增值稅的征稅范圍設置成游戲,使學生們積極參與。通過數字化資源的利用,會計專業的課程對中職學生而言,將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寓教于樂。
傳統的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是填鴨式的,老師講授課程內容,學生只能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由于班級學生之間的興趣、基礎、學習能力不同,教學效果較差。而利用數字化資源可以使學生和計算機有效融合。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內容,安排學習進度,獨立解決課程專業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探索性。如關于消費稅的計算,稅目稅率表上只有稅目、稅率兩列,由學生自主完善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引導學生全面深入思考。通過自己推導出計算方法,獲得學習成就感,體驗創造和發現的快樂。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開展,職業學校教師獲取教育資源的方式也發生了重大改變。受教育改革、政策引導、學習效果的影響,以往占據主要比例的傳統教學資源,如紙質圖書、期刊、光盤已大幅下降至1成左右,而豐富的數字化資源已經成為職業學校教師的主要教育資源。會計課程教學中的財務軟件T3、U8和金蝶,由于其核算準、效率高、數據全,深受會計專業教師的喜愛,但在數字化資源中尚未得到充分挖掘,甚至部分學校沒有教學化教學資源平臺。
目前,職業學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劃,開發者多從自己的認識角度出發,對教學資源進行分類、策劃和建設,導致各種資源重復開發。許多高職院校從學校評估、專業建設或職稱提升角度出發,重數量、輕質量,往往只是課件、教案、習題、大綱等教學資源的簡單堆積和拼湊,導致大多數字化教學資源質量低下,優質資源匱乏。
會計專業課程數據的采集因人而異,沒有標準化和規范化的設置,導致教學資源的重復開發,也給資源共享和資源交換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目前,會計專業數字化資源的共享已成為職業學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和開發的瓶頸。從職業學校的整體建設而言,教學資源必須流動起來才能促進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完善和利用,進而產生更大的價值。但大部分優質教學資源無法有效貢獻,呈現孤島效應,不能通聯通用。
目前,許多職業學校的教學模式仍然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授課老師受教學習慣、計算機水平、教育態度的影響,習慣于“黑板+PPT”的教學方式,很少引導學生利用課程數字化資源庫。而且許多職業學校在數字資源庫建成后,缺乏后期管理和監督,使得數字化資源的使用效率較低。同時,部分數字化資源質量較低,形式單一,對學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或與課程設計不匹配,也是造成數字化資源使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由于建設水平不一,部分職業學校已建成的數字化資源平臺功能并不十分健全,有的資源平臺只能提供單一一的數據資源服務,而不具備完善的教學功能。數字化資源平臺與教學之間存在距離,導致資源庫不能有效地輔助教學。此外,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也絕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時代在發展,會計專業的專業知識和政府規則也在不斷更新,職業學校應該時刻保持對專業知識的更新迭代和完善補充。然而事實上很多職業學校教學資源庫缺乏后期維護,知識和技能得不到更新以及補充,不能讓資源庫做到持續健康發展。
結合會計專業課程的特性,如何有效地將枯燥化為趣味,將單一化為豐富,是會計專業數字化教學庫建設與開發的重點。在以往的課件、電子教案、習題庫等資源條件下,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者可以適當增加與專業相關的視頻資料,如收納、收銀、倉儲管理,可以增加崗位介紹、流程解說、真實案例分享等,這樣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又能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同時也可以帶動學生去思考和探究。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資源建設者還可以利用迅捷屏幕錄像、EV錄屏、Show Me、課程派等錄課軟件系統制作微課視頻及慕課,打造教學資源的多元化和層次性,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是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必須由專業的企業人士和會計專業老師通過收集、整理、加工和開發共同建立標準和數據庫。在技術角度方面,會計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開發和建設必須與國家標準保持一致,或充分考慮其通用性,使資源更好地兼容、復制、擴展、交流和移植;評價標準方面,制訂統一或通用的評價體系,同時方便用戶進行篩選查詢;素材使用方面,充分考慮素材的獲取便利性,選取一些較為典型的元素,對資源屬性進行標注,規范資源的屬性和編寫類型。為有效規避數據孤島的產生,保證教學資源庫長期運行及連續性更新,建議各職業學校依托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從下層往上層依次建立“同一課程—同類課程群—相似課程—交叉課程群組”的四層數字化教學資源共建與共享的聯動機制,開展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協作,實施多元化的共建與共享路線。
會計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建設,其根本目的是通過有效的使用,促進學生對會計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要鼓勵學生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新興教學資源的優勢,提高學生信息化學習的能力。同時,職業學校也要積極鼓勵教師對數字化資源的學習和利用,如出臺配套教學管理制度,積極引導學生選擇網絡課程庫中的一門或幾門課程進行在線學習,自修學分;在課后,可以查閱、了解與教學有關的所有素材.課件、視頻進行自學,通過訪問教師提供的學習參考網站進行探索式學習;遇到會計專業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學生可以主動通過網絡尋求教師和同學的幫助,或開展互動式學習。
目前許多職業學校的會計專業數字化資源平臺與教學實踐之間存在差距,導致數字化資源不能有效地輔助會計專業的日常教學,因此必須健全會計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功能。
首先,建設職業調研報告、專業人培方案、職業崗位職責、職業規劃、職業證書、就業指導等方面的資源;其次,以會計專業學生需求為導向,以會計職業生涯發展為主線,重點建設會計核算技能、出納實務、初級會計實務、成本核算實務、納稅實務等核心課程。最后,以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綜合虛擬實訓平臺、能力訓練與測試平臺和視頻教學平臺,融教、學、做于一體。在完善會計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功能和數據庫共享的基礎上,還要重視資源庫的后期管理與更迭。建議各職業學校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不斷更新和完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
數字化資源的開發與建設,在會計專業課程的學習中逐漸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不斷開發優質數字化資源,共享與完善會計專業的數字化資源庫,是適應中國新常態與教育信息化任重而道遠的重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