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波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 商貿外語學院 浙江 寧波 315800)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商務日語專業為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加強校企合作和課程開發與建設,學生語言技能、商務技能及職業素養、綜合素質培養等方面有了明顯的提升。然而企業教師參與人才培養主要是教堂教學和協助承擔校內實訓課程,課堂教學和校內實訓不能完全滿足培養所需。為盡可能規避“紙上得來終覺淺”的困境,組織合作企業開展研討,結合企業現狀和優勢,商討可行有效的新合作模式,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課程建設、教材開發與評價體系等方面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從根本上提高語言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
學校2015年開工建設的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援外大樓已于2017年底投入使用,新大樓的建成,為本專業的教學用房得到最好的保障。同時日語角、第二課堂、日語協會、中外語言學習等活動項目和載體具備良好的設施和場所。在此基礎上,專業的實訓設施也得到更新和添置,商務模擬室、商務單證平臺、日本文化體驗館、日語語音室等功能先進的校內實訓室的投入使用為開展“語言+商貿+素質”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提供了有利的校內保障。
專業對現有合作企業進行資源整合,項目開展時新建2家校外實訓基地,成立指導教師團隊,讓商務日語專業學生在企業“零距離”接觸真實的工作崗位,了解職業技能要求,明確學習目標和技能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理論認知、操作技能和綜合素養,為學生的技能實踐和實訓提供保障。通過“雙平臺 雙導師”模式,結合校內任課教師和校外實訓基地指導教師的優勢,學校日常教學和管理融合企業元素,校企聯動,共建“語商融合”的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基地,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專業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典型工作崗位職業技能要求確立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完成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組織教學活動的依據和參考。商務日語專業組織行業、企業專家和校內專業教師深入開展研討,引企入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開發課程體系。以典型工作崗位和職業技能要求為引領設置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內容,優化課程體系,突出專業特色,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創新創業精神的教育,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雙導師”模式下的課程開發主要包括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的融合、課程內容與崗位任務的結合、職業素養與企業文化的滲透、校內外教師協同授課等幾個方面,形成優勢互補下的多元開發與實踐,將企業課程植入校內課堂,將學生實訓納入企業真實環境,改革現有教學模式與形態。
為貼合行業、企業實際,符合社會對人才的職業技能要求,商務日語專業成立教學指導委員會,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實現理論課與實踐課、校內實訓課程與校外實訓課程優化組合,同時增加實踐課程和實訓課程的比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使學生的知識素養和職業素養符合職場基本技能的要求和崗位需求。
“雙導師”模式下,結合企業對人才的職業技能要求,打造“定向型”和“項目紐帶型”課程,語言課程與商貿課程的比例達到3:1,其中商貿類課程包括由企業導師直接授課的形式、校企協同授課及企業實地實踐三種方式。實現“理論-模擬情境-現場實訓”三段式教學模式,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和商務技能。
結合專業特點,創新表現形式,注重綜合能力運用,建立“語商融合”專業課程體系,通過課程優化、技能競賽、創業培訓提升學生的商務實踐能力。同時,企業參與專業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制定,將職業標準融入專業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將典型崗位任務和要求滲透到教學目標和實際教學,既適用一般企業用人單位的需求,又能滿足同一類別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理論課時由校內教師承擔,實踐教學部分由企業教師負責,校內外教師獨立授課或校企協同授課,實現課程有效性的最大化。校企協同授課要求校內教師和企業教師共同備一門課,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校內教師和企業專家通過充分的研討進行合理的分工,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組織課堂教學。校內教師承擔理論知識講授、答疑、和作業輔導。企業教師結合崗位實際,以任務為引領、項目化教學的方式進行實踐部分的教學。
根據“評價內容多元化”的原則,結合課程性質、內容、教師各授課占比等確定考核評價比重,對于協同承擔的課程均需由校內教師和企業教師對課程進行考核和評價。要求校內教師采用過程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考試方式,企業教師按照崗位職位要求進行評價和考核。校內教師和企業教師的考核權重依據課程性質而定。“理論+實踐”課程的校內校企協同授課課程按5∶5,在校內實訓室完成的模擬性的實訓課程,需要校內教師全程跟進的情況下,企業教師8:校內教師2,在企業完成的實訓課程,校內指導教師起協調作用,考試由企業教師承擔。
經過一學年的實施,實踐證明“雙平臺 雙導師”模式下對專業建設、企業、師生成長均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是專業服務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體現,專業建設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雙平臺 雙導師”模式是現代學徒制在語言類專業的落地模式,既有利于學生人才培養的實行,也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內涵發展。通過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可以幫助專業明確專業發展方向、建設目標和措施,從而推動專業的結構優化和有序良性發展。企業教師加入到教師團隊,有助于教師團隊結構的優化,提高了專業整體教學水平。
企業的良好運行需要大量的人才,高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脫離社會、行業、企業培養出來的人才難免知識結構和技能與現實所需脫節。企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成本,對新進員工進行培訓,以達到崗位技能要求。通過校企合作,企業參與到高校的人才培養活動中去,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制定、共同開發課程,按照企業的用人標準提前“量身定制”,使得學生能夠在畢業時達到其崗位要求,從而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的人才資源成本。高校和企業通過有效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對高校的專業建設起到推動作用的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效率。
在“雙平臺 雙導師”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學校師生進入企業,教師通過帶隊、校企協同授課、企業實地考察、協助企業導師案例分析等手段,一方面了解和掌握行業、企業對所需人才的職業技能要求,另一方面分析行業形勢、把握專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明確自身能力的提升方向,有助于專業建設和加強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教師借助專業建設的平臺,進行自我提升。學生通過真實工作崗位的實踐,能把掌握的理論知識與職業技能更好地結合起來,提升商貿能力和職業素養。
職業技能是企業教師的強項,但在授課、教案制作、輔導答疑等方面存在經驗不足,通過校內外教師協同授課,企業教師不斷吸收來自校內教師的成熟的教學理念和管理方法,使企業教師在教學態度、授課水平、管理能力與合作能力等方面均有明顯的改善和提高。校企協同授課通過校內教師和企業教師共同備課、實施和評價來確保整個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校企協同授課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校內教師和企業教師通過研討集思廣益、優勢互補,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和承擔課程,基于教師雙方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互相協作,使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總結順利進行。校企協同授課既有利于學生的“學”,也有助于教師的“教”,對提升師生的協作能力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實踐證明,校企合作是企業和學校的“雙贏”之路,是師生共同的成長之路。高等職業教育語言類專業結合自身狀況,在遵循教育和市場規律的前提下,緊密貼合行業需求,不斷改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新形勢下的校企組合模式,有利于語言類的新形態發展。專業會積極深入開展校企合作,通過切實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開拓專業、企業、教師、學生和社會發展的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