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霞
(忻州市廣播電視臺,山西 忻州 034000)
本文從分析新媒體崛起的背景出發,總結現階段電視新聞記者的工作狀態,最后從提高專業能力、培養長遠目光以及把握正確的“三觀”這三個角度提出新媒體崛起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轉變與創新的內容及途徑。
新媒體是指除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之外的傳播媒體,包括互聯網、手機客戶端、云電視等。新媒體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新媒體的崛起是伴隨互聯網的普及逐步實現的。新媒體崛起的最大特征就是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信息共享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從原來的家庭式傳播、群體式傳播,到現在的信息爆炸式傳播。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新媒體觀看新聞、接收信息,新媒體的崛起也成為當下人們議論的一個熱點。
電視新聞記者工作包括新聞采集、新聞編輯、新聞制作以及新聞報道等多個環節。新聞最重要的價值在于及時性、真實性。電視新聞從初期采編到后期制作完成,凝結了新聞記者和攝像師大量的心血。目前,新媒體的興起對傳統媒體造成了極大的沖擊與影響。新媒體,特別是手機客戶端隨時隨地分享信息的特點與電視新聞制度化的新聞傳播相比,電視新聞的真實性優勢明顯,但在時效性方面卻稍顯滯后。特別是隨著群眾的話語權增加,電視新聞的權威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新媒體的崛起無疑對電視新聞記者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聞記者的工作強度不斷變大。
電視新聞記者雖然受到多媒體技術的沖擊,但同時也是新媒體技術的受益者。一方面,電視臺新聞記者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對新聞進行技術編輯,減少了工作量;另一方面,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信息共享性增加,電視臺新聞記者可以利用該平臺搜集更多的新聞素材,制作更加精美的電視新聞。此外,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電視新聞的傳播途徑也大大拓寬。只要電視新聞有足夠的價值和可視性,電視新聞記者將新聞播報的數據分享到互聯網平臺上,便會基于網民的大規模轉發實現快速傳播。
在新媒體崛起的背景下,各種新聞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相對于其他新聞媒體而言,電視新聞是新聞行業的主心骨,發揮著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的關鍵作用。作為電視新聞的主要制作者,電視新聞記者要有明確的政治是非觀,只有這樣才能辨真假、識忠佞,才能做出有水平的電視新聞。[1]另外,電視新聞在訴諸利益時,務必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在新媒體崛起的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承擔著傳播社會主流觀點的重要職責。
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記者是新聞的傳播者,要有深厚的語言功底。新媒體時代,只有新聞內容獨特且富有內涵,制作剪輯精致,才能讓電視新聞從眾多的新聞中脫穎而出。法拉奇是世界著名的新聞記者,她曾多次深入戰爭一線,撰寫了許多新聞稿件,并寫下數本新聞采訪書。從她身上,我們可以認識到語言功底對新聞創作的影響。她在創作新聞時可以吸掉60支煙,足見她對新聞寫作的重視與專注。也只有對新聞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加以重視,才能在媒介形式多樣的新時代做出令大家耳目一新的新聞。在學習新媒體技術方面,新聞記者應學習和了解微博、微信、美拍、火山小視頻等軟件的功能與使用方法,吸取其中可以為我所用的內容,努力做到電視媒體以外的媒體技術與電視新聞的有機融合。目前,很多新聞欄目在播報過程中,會在屏幕下方設置專屬的二維碼,觀眾則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關注更多的同類新聞或者觀看重播新聞,這都是新媒體新聞傳播與電視新聞傳播成功結合的例子。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電視新聞記者不僅要關注身邊的新聞動態,更應該開闊眼界,關注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動態;不僅要關注本臺內的工作動向,也要注意觀察其他類似頻道的新聞欄目。電視新聞記者必須有高度的新聞敏感和政治覺悟。電視新聞在新聞行業占據絕對的權威性優勢,因而電視臺新聞記者也應該有更長遠的眼光。法拉奇是一位值得所有電視新聞記者學習的楷模,她對電視新聞作出的卓越貢獻值得我們每個人欽佩。只要有值得報道的新聞,她會在第一時間趕到新聞現場。還有前央視記者柴靜,在汶川地震時也是在第一時間奔赴災區,用自己專業的新聞知識給我們播報了災區第一現場的情況。這兩位記者不僅僅是新聞行動上的巨人,她們在播報新聞時還將自己的所感、所聞與新聞現場融為一體,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為世界觀眾傳達了新聞獨特的價值。[2]
新聞記者在新聞傳播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電視新聞記者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策劃人民群眾喜愛的新聞欄目,做反映人民群眾訴求的新聞。長期以來,網絡及客戶端的新聞報道沒有真正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與心聲。一方面,這與新聞制作者的專業能力有關;另一方面,這與新聞制作者的修養有關。電視新聞作為主流的新聞傳播途徑,要求新聞記者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王克勤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揭黑記者,被業界稱為“中國的林肯·斯蒂芬斯”“中國揭黑記者第一人”。他曾任《中國經濟時報》調查部主任、《西部發展報》總編輯、《權衡新青年》雜志總編輯等。2003年,他還被中央電視臺評選為首屆中國風云記者第一人。作為“中國揭黑記者第一人”,王克勤代表了中國記者界的良心與社會責任感。當看不見他的時候,他在水下默默潛航,而一旦浮出水面,他一定會給黑惡勢力致命的一擊。王克勤為中國新聞界樹起了標桿,昭示著中國新聞界可能達到的專業高度和精神高度。這是2010年在北京大學,多個媒體對王克勤送去的致敬。在新媒體時代,電視臺新聞記者都應向王克勤看齊,學習王克勤遵循的是非觀,學習王克勤敢于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無畏精神。
隨著新媒體的崛起,電視臺新聞記者要逐漸轉變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斷向優秀的同行記者學習,吸取優秀前輩的工作經驗,做一名合格、優秀的新時代記者。
[1]張乃文.論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轉型的困境和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5(3):36.
[2]曾慶藝.關于電視新聞記者工作創新的幾點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5(6):74.
[3]何安琪.論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的轉型[J].西部廣播電視,2015(1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