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南南
(尼勒克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新疆 伊犁 835700)
“看書看皮,看報看題。”標題作為新聞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精心制作。一個好的新聞標題能夠產生巨大的魅力,吸引受眾的眼球,撩撥他們的心弦。
標題通常被用來指代整篇的新聞內容和主旨。
第一,提示新聞的主要內容,點明報道主題。新聞標題的提示功能是指它能用精練的文字將新聞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事實呈現給讀者。
第二,評價新聞內容,為報道定基調。讀者閱讀新聞,主要是從中了解外界正在發生的不斷變化的事實,而對新聞中變動事實的提示,應是標題各項功能中最主要的功能。
第三,吸引讀者,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
新聞標題的個性化的含義:個性化是指個體存在的個別差異性及特殊性,把它融入新聞標題中,就是指新聞標題具有個性。新聞標題的個性化是新聞標題區別于其他題材標題的最顯著的特征,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特殊性。
新聞標題對于受眾而言是第一個視覺沖擊波,它對傳播信息、溝通受眾、引導輿論、表現主旨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當下許多人為了達到某種傳播效果和宣傳力度,盲目地追求新聞標題的個性化,從而步入了新聞標題個性化的誤區。透視當下一些報紙新聞標題的制作誤區,突出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是標題標出的新聞是一回事,報道正文中講的卻是另外一回事,題文明顯不相符。
二是故弄玄虛,即故意將標題寫得云山霧罩、模糊空泛,使讀者讀完之后也不知道新聞報道寫了些什么,有點摸不著頭腦。
三是故意在制作標題時運用夸張、煽情或者低俗的手法極盡渲染之能事,只為吸引讀者。
新聞標題的語言不能很好地表達新聞報道的內容和主旨,容易讓讀者產生歧義或者誤解新聞報道內容,這也是新聞標題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
一是雅俗表現不當。雅是指新聞標題具有文學性且富有文采,但不能過于咬文嚼字、堆砌辭藻;俗是指新聞標題具有大眾化、通俗性特征,但不能低俗、粗俗。
二是褒貶詞性不明。漢語詞語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即使是同一個詞語,用到不同的詞句中詞性也不同,褒貶色彩也會大相徑庭。
在制作新聞標題的過程中,有些記者或編輯為追求精練,常常不按照語言的邏輯規律隨意變換語意的承接、轉換等關系,使得標題的語義表達支離破碎,主題邏輯關系混亂無序,讓讀者產生歧義。
標題是報紙版面上的“柵欄”,是幫助讀者選擇所閱讀新聞信息的向導和廣告牌,是引導讀者理解新聞主題、閱讀新聞內容的綱要,更是滿足讀者獲取新聞信息需求最直接、最便捷、最省時、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只有讓新聞標題的制作走上個性化道路,才能虜獲更多讀者的心,獲得更多讀者的青睞。
目前,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在通過報紙或網絡了解新聞時,通常會先看標題,然后再決定是否看詳細內容。所以,新聞標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1.巧用流行詞語。目前,我國的網民規模龐大,網民高度關注國計民生,國際、國內發生的事情通過網絡快速傳播,這是在事件傳播中產生流行語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些流行語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傳遞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同時也進入了新聞標題之中。
2.巧用方言。一個好的新聞標題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讓人過目難忘,但是怎樣才能提高新聞標題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呢?這就要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而巧用方言,將方言融入標題不僅可以生動形象地詮釋新聞事實,還能增強標題的可讀性和人情味。
修辭格是新聞標題的一把利器。大量的事實證明,靈活運用各種修辭格,是實現新聞標題個性化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人自身的運行規律與新聞事件的運行規律結合起來,在新聞標題中用描述人的動作、狀態、名稱的詞來描述新聞事件,讓新聞標題更加形象。
1.巧用動詞短語。動詞短語形式的標題能細膩地描繪動作、行為、心理狀態,突出動作行為本身的態勢,使標題呈現強烈的動態,渲染氣氛、增強感染力。
2.名詞短語入標題。加入名詞短語的標題,一般通過名詞活用,感情色彩的移入來突出、傳遞特殊的意義。此類標題有側重、有選擇地概括部分內容,甚至只引出某種現象、背景以設置懸念,富有鮮明的特色,蘊含豐富的情感,在新聞版面嚴肅的基調中增添了幾分活躍的情致,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如:
(主題)歧路口的“笑面人”
標題中的“笑面人”是用名詞短語的形式做標題,但它更側重的是感情色彩的移入,想要使讀者清楚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感情基調,以激發讀者的情感共鳴。
[1]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新聞標題選評》編寫組.新聞標題選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103-108.
[2]陳衛星.傳播的觀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2-56.
[3]胡興榮.新聞哲學[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