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鋒
(河南理工大學 河南·焦作 454000)
首先,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從古代到現代,物質文明可能隨著時間推移慢慢被遺忘,但是民族文化經過世世代代的傳承,并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隨著時代發展,民族文化也被賦予新的時代意義,民族文化中的哲學思想對我國民族藝術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此外,我國56個民族,每個民族獨特的文化風俗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民族藝術的發展必須扎根于民族文化,民族藝術和民族文化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二者缺一不可。在中國畫的傳承過程中其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中國的文史專著、傳統民族文化的影響,例如用中國畫表現中秋節的盛況。中國畫作為民族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個性特點產生于民族文化。
其次,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為中國畫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和創作靈感。民族文化對中國畫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對中國畫獨特個性的形成起關鍵作用。優秀的民族文化,可以提供給畫家獨特的靈感與思路,是畫家的思想源泉,也是優秀作品形成的重要一環。另外,中國的書法、雕刻等民族藝術豐富了中國畫作品形式,這些民族藝術的獨特手法技巧,是中國畫長遠發展的養料。中國畫在創作過程中要求畫家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只有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畫家才能創造出優秀的中國畫。此外,傳統民俗對畫家的作畫內容也產生重要影響,例如,中國畫中的魚代表年年有余;棗和桂圓代表早生貴子的含義,這些都是傳統民俗對畫家創作潛在影響的結果,同時,也使作畫素材更貼近生活。總之,民族文化是中國畫家創作的基本根基,脫離民族文化的中國畫,則會變成無根之木、無水之源。
民族文化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各種形式的民族文化對中國畫的影響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首先,作為文明古國,漢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瑰寶之一。在書寫漢字的基礎上形成了各個流派的書法藝術。書法與中國畫具有微妙的關系。書法和中國畫一樣,都講究達意,書法通過線條藝術表達書寫著的思想;中國畫則是在線條藝術的基礎上,加入畫家對生活或者現實的看法,形成屬于自己的風格。其次,中國畫往往與古詩相結合,中國畫的意境往往只能通過詩句來表達。古人云,中國畫落筆前,胸中早有詩意,畫家胸中有詩意,才能更好將畫作內涵表達得更豐滿,因為畫作的表達除了視覺的觀察之外,更注重的是畫作本身傳遞出來的內涵。再次,中國傳統戲曲對中國畫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京劇作為我國的國粹,抑揚頓挫的節奏是京劇的靈魂,節奏的快慢表現出情節的起伏;在中國畫中,通過筆墨的深淺來表現畫作的藝術層次,中國畫和京劇一樣,把生活中不必要的色彩全都摒棄掉了,用強烈的手法,去表達濃厚的感情色彩,達到視覺與意念相結合的目的。最后,中國傳統剪紙對中國畫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剪紙要求構思自然,形象生動,這種要求恰恰是中國畫所體現出的自然狀態。在剪紙中,每一部分既是緊密相連,又是充滿層次感的,這與中國畫中的詩意是相通的,中國畫的深層內涵往往表現在層次感中。綜上所述,要促進中國畫的不斷完善,必須深深扎根于民族藝術之中。
我國儒道佛三家思想,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同時也是中國畫發展的動力。儒道佛三家思想在相互沖擊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中國畫形式;在它們的相互融合中,形成中國畫的總體特色。
首先,儒家思想對我國傳統文化產生重要影響,儒家思想強調仁者愛仁,將情感寄情于山水中,在儒家思想中,山水等自然萬物是道德的重要載體,思想家往往將情感寄情于山水。而中國的歷代畫家,將自己的情感寄于山水之間,游歷于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游歷中探尋自然的奧秘,觀察世間萬象,最后將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展現于畫中。中國畫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繪畫具有實用性、藝術真誠性、風格壯美性等特點。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中國畫注重畫家人品和作品的合二為一,注重作品的寫意和傳神。
其次,在中國古代流行外儒內道。道家強調,人們的追求不僅僅在于自我滿足和富貴,更多的是在于自己內心的安定與自由。在道家思想的影響下,中國畫家在創作過程中,注重天人合一,用超脫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在古代,道家思想主張無為而治,不拘泥于章法,不拘泥于細節,這使得中國畫在創作過程中,畫無定法卻表現出物有定理的原則。
最后,佛教思想對中國畫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佛教一直倡導“空”,強調萬物皆空,這不僅影響中國畫的繪畫手法,同時還影響中國畫的繪畫意境。在佛教思想的影響下,畫家開始對中國畫更多地強調氣韻與萬物的統一,注重參悟萬物的精髓。
說到中國畫,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往往將中國畫和藝術家聯系在一起,忽視了中國畫的基層教育。目前,大多數家長,會把中國畫作為學生的一項藝術特長培養,通過讓孩子上輔導機構或者聘請專門的中國畫老師進行一對一輔導,這是因為目前中國畫并沒有納入到學生的義務教育學科之中。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中,除高等院校專門開設美術專業課程之外,其他教育階段并未涉及。在這種背景下,雖然有些高校開設專門的中國畫課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卻存在很多問題。目前,我國教育體制規定,大學生分為普通大學生和藝術生,對于藝術生來說,只要自己的藝術功底足夠厚,文化課稍微弱勢,也不影響藝術生考入大學。在我國古代,中國畫大師往往也是著名的詩人或哲學家,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有屬于自己的繪畫方式。但在大學里,一部分大學生文化功底特別薄弱,對相關知識可能根本就沒有把握。更有甚者,在中國畫課堂上,存在著有些藝術生不知道中國畫的具體使用工具,不知道宣紙的分類,并將中國畫簡單地等同為水墨畫的現象。這些都是受目前的學校招生制度的影響。在很多高校中,不論報考什么畫種,在藝術考試中,往往要考察學生的素描功底和西方繪畫色彩,這就使學生將大部分精力主攻于素描,忽視對中國畫的學習,更談不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另外,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對于中國畫的教學往往只注重技巧,對待中國畫的講解重點主要在于怎樣畫、為什么這樣畫,而對于一幅中國畫所應該具有的內涵,僅僅一筆帶過,并沒有深入地講解。
在目前中國畫的教育中,部分學生失去學習中國畫的傳統根基,忽視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學習。他們認為只有學習歷史專業或者文學專業的學生,才應該注重對民族文化的學習,對于藝術生來說,僅僅主攻藝術就足夠了。這種錯誤觀點,不僅影響了對中國畫的傳承和發展,也影響學生自身對中國畫的理解。只有學生自身具有良好的文化功底,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目前,在中國畫的教學中,由于教育體制和學生自身原因,普遍存在著學生文化素養較低的現象。在中國畫的學習過程中,僅僅注重學習技法技巧,忽視相關文化知識的學習。事實上,只有具有良好的民族文化功底,才能讀懂古今,讀懂未來。中國畫深層次的內涵需要學生慢慢品讀,僅僅具有嫻熟的繪畫技巧,并不能很好地拿捏住題材與畫作之間的關系,也就無法讀懂中國畫本身的精髓之處,更不用說自己去創造一幅別人能讀懂的中國畫。因此,在中國畫畢業生中,由于文化功底的缺乏,存在嚴重的模仿現象,作品大多缺乏創新性。
雖然民族文化作為重要根基,對各種文化藝術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西方文化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國人的生活之中,特別是一些年輕人,越來越注重對西方節日的慶祝,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中國畫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響。西方拜金主義等思想的傳入,使一些中國畫畫家忽視對精神的追求,在創作的過程中,更多體現出對物質的追求與渴望,表現出自己急功近利的浮躁內心,這是不利于中國畫的發展與傳承的。
中國畫既注重手法與技巧,又注重精神實質的表達。當前社會雖然一直倡導精神文明建設,但是,在中國畫的繪畫中受物質文明影響,使中國畫的創作失去精神內涵,顯得蒼白無力,部分畫家創作受物質因素的影響過多,導致我國中國畫的發展整體處于停滯狀態。古代中國畫創作,不受太多物質因素影響,物質因素并不能撼動他們追求藝術之心,所以才留下這么多不朽的作品。在當前,真正的中國畫畫家是相對較少的,大部分受物質因素影響,放棄自己對中國畫的追求,迎合市場,這對中國畫的發展很大程度起到了阻礙作用。
中國畫作為我國優秀民族藝術,其發展不僅能促進我國民族藝術的進步,更能使中國畫在世界民族藝術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在中國畫的教學過程中,國家應該制定相應的教育制度,將中國畫落實到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從小培養學生對中國畫的認識。尤其是對于中國畫專業的學生來說,對于傳統民族文化的學習是重要的基礎,學校要加強相關知識的教授,在學習專業課基礎上,加大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學習。對中國畫專業的學生來說,要積極學習中國的歷史、文化、藝術、學術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另外,學校應該相應地開設文學課程,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文學創作,同時,在古詩的學習中,理解不同時代的發展特點,這對中國畫的創作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對于中國畫來說,嫻熟的筆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學校要積極開設書法課,書法課不僅能使學生修身養性,還能使學生鞏固繪畫手法和技巧。中國畫專業的學生的實踐課也是不能或缺的,學校應該將學生的實踐放在重要位置,積極組織學生到各個歷史文化名城進行創作,既訓練了學生的繪畫技術,又能增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其次,中國畫專業教師要注重改變以往對學生的專業知識講解,不能片面強調繪畫技巧,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要注意運用最新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授山水中國畫的過程中,可以開展小組討論,大家搜集有關山水的詩句,分朝代進行梳理,找到每個朝代各自的特點,品味各個朝代獨特的魅力,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山水的獨特魅力。另外,教師可以推薦給學生一系列民族文化的書籍,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素養。
在當前背景下,作為中國畫傳承者,應該積極加強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文科學生的必修課,更應該是中國畫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中國畫專業學生應該認識到,僅僅學習繪畫技巧是不能創作出優秀中國畫的。學生應該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積極學習民族文化知識,將上自遠古、下至今日的文化類別進行系統學習。另外,在課余時間,學生應該積極參觀相關歷史文物博物館,面對真實的歷史載體,形成屬于自己的文化見解,這樣有利于對其他中國畫的品評,促進自己整體專業素質的提高。在學習中國畫專業知識的過程中,除了學習什么是中國畫,如何創作中國畫之外,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去體會中國畫所表現的內涵。學生在創作中,要積極進行創新,而不是一味地模仿。
近些年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各個領域競爭日趨激烈,中國畫的發展也受到一定的影響,表現在中國畫的創作太過于追求技巧,而對其中傳承的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精神有所淡漠與懈怠,這樣的現象對于中國畫的傳承與進步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中國畫發展不僅僅是一種物質形態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其中傳遞的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精神,中國畫藝術工作者應該時刻謹記藝術使命,堅決抵御物質文明的沖擊,加強自身責任感,努力學習、探索中國畫的技巧與內涵,尤其是其中蘊含的民族文化藝術內涵,這是中國畫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國畫向前進步的決定因素。中國畫創作精神是否得到延續與弘揚,決定著中國畫發展的未來,每一位中國畫藝術的傳承者都應牢牢樹立這一精神,使中國畫傳統藝術能夠大放異彩。
中國畫作為民族藝術瑰寶,要進行傳承創新不能忽視對民族文化的學習。在時代背景下,中國畫藝術工作者要積極發揮帶頭作用,抵制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蝕,建立屬于自己的文化自信。中國畫的根本價值在于鮮明的民族性,對于中國畫的創新,我們并不排斥吸收外國繪畫的優點,只是在融合過程中,要注意主次之分。作為中國人,我們有責任將中國畫以獨特的優勢在世界文化藝術之林中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