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奇
(河南農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河南·鄭州 450046)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對高等教育明確提出了具體要求:高等教育所要培養的是既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扎實的專業技能,并能夠熟練應用所學專業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1]近年來,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在應用型人才需求的背景下,越來越重視專業技能人才及英語知識技能的培養,特別是對商務英語專業的設置及其相關課程的開發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受本民族語言的影響,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英語知識結構相對單一,英語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與漢族學生相比具有其典型的學習特點。
少數民族高校學生大多來自少數民族偏遠地區,由于該地區基礎教育中對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英語課程的設置相對較少,加之英語教師資源缺乏等原因,導致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相對薄弱,不能夠運用英語進行良好的溝通,英語知識的學習思維能力也相對欠缺。同時少數民族地區學生進入高校后在生活中多數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日常溝通,在高校英語學習中需要用漢語幫助他們理解英語的句意和發音,即英語的學習需要用漢語這第二語言解釋來學習第三語言英語,在本民族語言、漢語和英語之間不斷地進行切換以獲得英語知識。[2]在三種語言切換過程中三種語言的知識結構會不可避免地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對于第二語言漢語也尚未完全掌握,因此,英語學習對少數民族學生來說既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又是一件相對困難的事情,這就加重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英語的難度,降低了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減弱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高校少數民族學生與普通漢族學生就英語學習動機相比較,少數民族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明顯不強,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是依靠外部壓力才學習英語的,如:高校中英語是必修課,出于學分壓力,才不得不選擇學習英語,因此,少數民族學生英語的學習缺乏內驅動力,這不利于英語知識的接受。另外,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策略方面與漢族學生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少數民族高校中的學生大部分來自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生活的環境大多較為偏遠,這使少數民族學生養成了相對孤僻的性格,不善于人際溝通,很少參與社交活動。加上少數民族高校一般會將同一民族學生編為一班,所以生活中少數民族學生更多地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交流,這都不利于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學習互動活動的開展。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少數民族學生采用的學習方法以機械式背誦英語單詞、句子為主,英語學習中也沒有優秀的標兵做示范,缺乏語言環境和競爭性,而語言的學習更多地需要互動和交流,這些都不利于有效的學習效果的實現。[3]因此,由于缺乏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又沒有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在獨立學習過程中少數民族學生又不能很好地運用學習策略做到嚴格地自我監控、自主學習,這就導致少數民族學生對英語學習漸漸失去信心,最終缺乏學習英語的動力,甚至產生放棄學習英語的想法。
語言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講授者與學習者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雙向互動過程。學習者在學習新知識時實際上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結構來獲得新的認知,而新認知的效果又會對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產生一定的影響。[4]少數民族語言作為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特征,少數民族學生進入高校前受本民族文化的影響以本民族語言為主,進入高校后需要學習漢語、英語,還要不斷適應產生漢語、英語的文化環境。在英語學習中,還需要先使用尚未完全掌握的漢語來翻譯,所以少數民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需要不斷適應三種文化環境,接受三種語言的相互轉換,由此語言的遷移增加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英語的難度。
1.英語教師的商務專業知識不足
商務英語教師一般需要具備三種能力,首先要具備人民教師所需的基本的師德師范、教育教學能力和一定的課堂組織管理能力;其次,應具備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如:聽、說、讀、寫和翻譯,并且能夠將其專業知識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講授給學生;最后,還要具有區別于普通英語教師的能力即掌握系統的商務基礎知識和要有商務實踐經歷。[5]而目前少數民族地區的商務英語教師多以青年教師為主,多數是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這些純語言出身的青年教師雖然英語功底深厚,但是缺乏商務專業知識,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偏重于語言知識的講解,如:詞匯、語法知識。有的青年教師雖然對商務知識有所了解,但課堂中只是淺顯地講授簡單的商務理論知識,不能啟發少數民族學生以商務活動角度來進行學習和思考,不能促進學生將商務知識與英語相結合,更不能夠引導學生將商務英語知識運用到真正的商務環境中,這使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商務英語知識的過程中缺少商務環境,難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商務英語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商務專業知識。
2.商務英語教師的商務實踐能力缺失
高校商務英語教師不但需要大量的商務專業知識儲備,還需要有一定的商務實踐經驗,其實踐經驗的多少直接影響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商務實踐能力。[6]現階段,大部分少數民族高校教師習慣于高校的專業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學校又缺少商務英語教師實踐教學的獎勵機制,加上由于高校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多,課時壓力的加重等因素,使商務英語教師逐漸失去到企業實踐的熱情。這就促使商務英語教師在具體的商務英語教學實踐中缺乏商務理論知識的教學案例和實踐操作,從而影響商務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少數民族高校商務英語教師只有不斷深入到企業進行實踐,對崗位要求有具體的了解,才能捕捉商務英語領域最新動態和就業要求,從而使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的商務英語知識更具有實效性。
目前,我國大部分少數民族高校商務英語使用的教材是統編漢語編寫的教材,因此,少數民族學生在三語的背景下進行英語知識學習,即以漢語為媒介進行英語知識學習,因而增加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也束縛了商務英語教學方法的更新。[7]另外,少數民族地區統編商務英語教材的內容沒有體現少數民族地區商務發展的特點,教材結構也沒有結合少數民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這增加了少數民族學生理解的難度。而且商務英語教材知識陳舊,沒有結合少數民族地區現階段商務發展的熱點,教材的內容設置忽視了民族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少數民族地區商務英語教師集中講解和翻譯商務英語語言知識,忽視了鍛煉少數民族學生商務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這就使少數民族學生商務英語學習的潛能與熱情得不到激發。
商務英語的師資要求較高,需具備英語口語能力和商務專業知識。少數民族地區商務英語教師,多是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的青年教師,缺乏商務知識儲備,因此,在商務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多以傳統講授英語的教學方法進行講授,如聽、記、練習等。這些教學方法單一,促使學生對教師有較強的依懶性,從而形成教師是知識的傳輸者,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英語知識的現象。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不但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與商務英語專業所培養的技能型人才要求也相悖。學生被動地接受商務英語知識只能增加少數民族學生英語知識儲量,而很難使學生所學商務英語知識運用到具體的情境中,這削減了少數民族地區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畢業后就業的競爭優勢。因此,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應該針對不同的英語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使所學英語知識運用到不同的商務情境中,從而增強教學效果的實效性。
少數民族地區商務英語“雙師型”教師的培育,需要商務英語教師既要具有扎實的商務英語知識,還要有系統的商務理論知識,如:經濟學、金融學、市場營銷等。一方面,對少數民族地區高校來說,要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商務英語教師向“雙師型”轉化。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可以通過校企間展開合作的方式,聘請企業中的專家向學校學生定期講授商務知識。與此同時,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還可以與東部經濟發展較好地區的高校進行校際間商務英語教學方法的交流與合作。[8]另外,少數民族高校還可以與本民族地區的企業展開合作,定期安排高校中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師到企業中進行實地培訓。教師學習期間可以接觸到最新、最熱門的商務知識,回校后可以更好地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商務實踐能力。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還可以通過組織商務實踐經驗豐富的英語教師講授公開示范課,對本校新來的商務英語教師進行培訓,通過這種老帶新的方式,促進青年商務英語教師不斷成長。另一方面,對少數民族地區商務英語教師自身來說,少數民族地區商務英語教師要有向“雙師型”教師發展的意識,通過閱讀商務書籍、參加學術報告和名師指導等形式不斷進行商務理論知識的學習,了解商務領域發展的最新動態,以提高自身商務知識的理論素質。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企業實踐能力,增加商務英語實踐教學環節,促進自身與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少數民族地區商務英語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樹立教學方法多樣化的意識,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不斷加強商務英語教學方法的研究。商務英語教師還需不斷提高自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不斷獲取商務知識信息,了解最新商務動態,以便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將更豐富、更新的商務英語知識傳輸給學生。另外,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還應不斷加強商務英語教師信息獲取能力的提升,通過聘請校外商務英語優秀教師,以面授或網絡教學的形式對本校商務英語教師進行短期培訓,以提高商務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少數民族高校還可以通過豐富校內教育資源,如商務英語實訓基地建設、更新多媒體設備等以促進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商務英語教學應有自編的商務英語教材。教學內容既要結合少數民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又要體現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特色。少數民族地區高校自編商務英語教材的內容要能體現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并且以少數民族地區的商務環境為背景,結合少數民族語言和英語的特點,促使商務英語內容與商務經濟活動的緊密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商務英語教材內容的設置上還要包含聽、說、讀和寫等英語素質能力的培養;在實踐上商務英語內容的展開要結合商務熱點內容,開設學生模擬商務公司活動的對話,如商務信函、通知和廣告等,以促使少數民族學生實現商務英語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促進少數民族學生商務英語運用能力的提升。[9]在注重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商務英語知識和運用能力提升的同時,還要在教材中涉及國家外貿政策和方針,以及商務方面的法律法規,促使高校少數民族學生了解國家商務方面的方針、政策,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最后,自編商務英語教材還要有職業道德素質要求的知識,促使少數民族學生在掌握商務英語知識的同時,養成遵守職業道德的品格,不斷增強其團隊和服務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