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花都區新華中學 廣東廣州 510000)
目前,小組合作學習是最多國家采用的一種教學理論和策略,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此被稱為近十幾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隨著廣東新的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加深,小組內的合作學習已被引用到英語課堂教學中,該教學模式已成為當前英語課堂教學的一種組織教學模式,但是,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由于評價方案的缺失,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的實踐中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1]
本校目前的高中英語所建設合作學習小組的評價機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1)評價目標單一:教師對學生在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做出全方位的評價,只有對學生的認知能力的評價。(2)評價形式簡單:針對于合作式的學習參與量多的學生只給予一些口頭的評語,評價的力度不到位。(3)教師在教學評價中占據主導性的地位: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運用合理的教學評價模式僅重視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并沒有讓學生對自己進行評。[2]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評價教學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的形成性的評價實際上是針對于在教學的過程中是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適當的評價。美國著名的評價專業斯塔費爾比姆曾指出了:“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Prove),而是為了改進。”實際上是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成績、以及學習方法進行綜合性的評價。通過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實際學習中,并通過教師所提出了問題及時的進行改正,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目標,可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學生能夠通過其他同學和教師對自己的評價進行綜合性的反思,合理的調整自身的學習方法,并不斷形成符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在合作性教學中小組的合作學習模式屬于一項重要的學習環節,文章中已經提到了,很多教師沒有重視合作評價教學模式,他們僅是客觀性的認識評價教學,很多教師僅重視教學結果,不重視教學過程,對學生各個階段學習的情況沒有進行充分的認識和了解,主要是沒有得到及時表揚和鼓勵的學生逐漸失去了合作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高中英語課堂出現了一些小組合作的常見低效現象。而進行合理的小組性的合作評價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性精神。所以,筆者認為在小組合作中實施形成性評價是十分必要的。[3]
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形成性的小組式的合作學習評價可以起到組內成員互相督促,互相學習的作用,達到知識互補、信息溝通、疑難共解,一起進步的目的。為了能夠更好的促進小組合作評價有效性,筆者遵循學生主體、激勵性原則,從學生自評、小組內學生互評、小組自評、小組間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進行評價教學,這樣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能使評價更全面、客觀、民主。
自我評價是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所制定的評價標準,對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所表現的行為的自我評價。我校小組合作學習的自我評價包括小組內個人的自我評價及小組成員對自身小組的評價。它要求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表現或小組整體的表現做出反思與評價,肯定自己或小組的進步與成績并找出存在的不足,尋求解決的方法,使自己和小組在以后的合作學習中做得更好。針對評價教學制定了相關的形成性的評價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以組為單位,運用分數來進行統計,總分(100分)(占30%),其中優10、良8、中5、差3,具體的評價內容為:① 我樂意與其他組員合作。② 我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活動。③ 我明白自己在合作中的責任與分工。④ 我每次都能參與小組共同制定計劃。⑤ 每次討論我都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⑥ 我的發言無壟斷現象。⑦ 我注意傾聽并尊重組員的意見。⑧ 我在合作中樂意幫助組員。⑨ 我能與其他組員分享學習成果。⑩ 我能認真、按時完成了合作任務。[4]
學生及合作小組在自評的同時,也在小組成員之間展開互評和各小組間的互評活動。在小組成員互評時,要求相互找出各自的優點,并提出改進的建議。這不但加強小組內成員之間的關心和了解,促進互相學習,相互幫助,而且提高小組成員的合作意識和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小組間的互評,也可以促進小組間的相互了解和學習,增強小組間的競爭意識。通過小組成員進行互評,通過將組作為單位,通過分數的形式得出評價結果,說明:優10分、良8分、中5分、差3分總分為(50)(占30%)其評價內容為積極參與、明確個人職責、認真傾聽積極發言、樂于幫助他人、按時完成任務。[5]
在學生的自評、互評,小組的自評和互評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評價和反饋的情況,及時全面、公平、公正、客觀地總結學生的評價。此外,教師根據學生的評價表格,統計和累計學生個人和小組的成績,得出小組合作的總分。教師根據各組的總分,每月評出優秀小組和進步小組,也評選出有杰出貢獻的優秀個人,并進行表揚和鼓勵,從而地激發學生參與小組合作的熱情,增強信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作當中。[6]
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對學分認定的相關規定,本校英語科組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如下學分認定,將小組合作加入其中。例如對新華中學模塊的英語學分認定的學習過程表現性進行了有效的評價其中內容包括:班級、學號、姓名、作業包括:得分、權重10%。學習過程表現性評價內容包括:筆記練習檢查10%、小測/聽寫30%課堂評價20%、句型檢測20%、小組合作20%、小計、權重50%。終結考試內容包括
在教學實踐中,課題小組在(2)、(6)(10)、(12)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形成性評價。在這四個班中,學生們感覺到這是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充分體現了他們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小組成員之間學會了互學、互幫、互補和互促,他們更加注重合作過程的行為表現,更積極地參與小組的合作活動。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提高,這可以從歷次考試的班平均分排位看出。根據班別 學段排列,其中高一下學期2班(理科普通)的平均分排位是第4,高二上學期期末2班(理科普通)平均分排位為4,高二下學期期末班2班(理科普通)的平均分排位為第二。高一下學期期末6班(理科普通)平均分排位是第3.高二上學期期末,6班(理科普通)平均分排位為2,高二下學期期末6班(理科普通)的平均分排位為3.高一下學期期末10班(文科普通)的平均分排位是第5,高二上學期期末,10班(文科普通)的平均分排位是第5,高二下學期期末10班(文科普通)的平均分排位為3。高一下學期期末12班(文科普通)的平均分排位為4,高二上學期期末12班(文科普通)的平均分排位為2,高二下學期期末12班(文科普通)的平均分排位為2。[7]
小組合作學習的形成性評價在教學實踐中的實施,進而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針對一些中小生來說都增強了課堂活動的參與意識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也嘗試到形成性評價給他們帶來的成功。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體能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在評價過程中,學生評價表也反饋了很多信息,教師結合自己通過課堂上的觀察、批改作業、和學生進行交流等方面,不斷反思和評價自己的教學情況,總結成功的經驗和不足之處,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管理,更新教學理念,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評價能力、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