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第五十六中學 山東青島 266000)
同課異構是一種教學研究的方式,其中的“同課”是指相同的教學內容;“異構”是指不同的教學設計。同課異構就是選用同一內容,根據學生實際、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有不同的教師進行處理、組織課堂教學。
同課異構教學研究活動設計的依據之一就是教學是一種個性化的活動,教師個體的認知風格、經驗水平、性格特征、能力特長、生活經驗是各不相同的,這些差異會對教師備課,授課時選擇教學內容和教法產生不同影響,從而出現同一文本有不同解讀,同樣的內容有不同的教法。這些不同并不代表誰優誰劣,只是說明了教師的課堂風格不同。因此,同課異構目的之一就在于讓教師在認識和體會這種不同的過程中發現自我,從而形成自己的富有成效和特色的教學風格。
同課異構教學研究活動設計的依據之二是學生的認知差異。同一班里的學生或班與班級之間,學情也有差異,教師備課、授課時會選擇有所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授課。因此,同課異構的目的之二就是教學設計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的保證。
課例一:徐老師由解說中國的“龍”導入新課,引起學生地聯想和想象,接著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以齊讀為主,教師再朗讀課文;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由“視像”的感念引入聯想和想象,它們在文中如何體現的;分析語言上的表達技巧;最后布置作業。
課例二;季老師由“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導入新課,介紹作者郭沫若;多媒體出示學習目標,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帶著兩個問題聽讀課文,然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指導學生注意朗讀的節奏、語速、語調等;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天上的街市是怎樣的一個街市?”學生依據文章來思考回答;研讀賞析,揣摩品味文章的語言,小組討論,交流、發言;拓展延伸,想象“神奇的藍色星球”;布置作業,分層次,有必做和選作。
此次“同課異構”活動是由珠海拱北中學的老師與青島五十中老師共同完成的,教學處理上的差異促進教師對學生、對文本的研究,鍛煉了教師的課堂實踐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和適應能力。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蘊含不同處理中的一些共性的東西。
1.教師應當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學和導練,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樂學、會學的境地。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對問題的設計要有梯度,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的可能,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2.語文教學要注重教師激情的范讀和朗讀訓練。語文教學永遠不能缺少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和深入淺出的講解。但對文章過多的分析,反不得其妙,只會把優美的詩文變得支離破碎。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吟詠,披文入情,其中的妙趣就盡在不言中了。
3.好課應該有實際的教學效果。語文課堂教學應注重教學的實質。不追求課堂的表象。這兩節語文課,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相同教材內容的不同的處理,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教學效果是由差異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有所收獲。因此衡量一堂課的好壞,只能以實際的教學效果為標準,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掌握了一定的語文知識,獲得了一定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是否有所提高。《天上的街市》一文,運用了聯想和想象,課堂上教師通過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反饋,就可以檢驗學生一堂課的學習效果。
4.對教學藝術的共同追求。兩校老師進行了課后交流,尤其是注重深挖教材,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扎實的基本功、較高的素質等予以充分肯定,也十分中肯地對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如練習的設計、拓展延伸等方面進行了探討。誠如一位教育家所言:“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還是每人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每人有兩種思想。”這樣可以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逐步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這就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學質量。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對教者、對教師群體、對整個教學質量的提高都有著顯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