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二中學校 吉林四平 136000)
誠如我們所知,閱讀教學是以促進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為目的的重要課堂教學活動。閱讀教學不僅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對讀本的欣賞,感受以及理解的能力,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日常交流起到工具性的作用,對處在各個學習階段的學生尤其是初中生十分重要。加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實驗稿) 》( 下文簡稱“新課標”) 中對初中課本中的語文閱讀部分的閱讀方法、閱讀技能以及閱讀的目標等提出了15條之多的明確規定,語文基礎課程的改革促使閱讀教學備受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矚目。下文將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兩種方式進行簡要論述。[1]
個性化閱讀教學即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導的,體現對學生極大尊重的教學。個性化教學要求老師重視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和體會,達到通過閱讀來營造相應的教學環境,進而幫助學生進行個性的釋放,最終達到提高閱讀質量的目的。“新課標”中也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課堂實踐中, 教師應該盡量營造讀書的氛圍和情境; 激勵學生進入自主的讀書狀態。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 我們強調學生的獨特體驗, 尊重學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但個性化不是自由化, 教師對學生個性化閱讀結果中不合理的部分, 可以調控。[2]
個性化閱讀一般通過兩種方法實現,第一種是通過調動閱讀欲望,教會學生進行批注閱讀;另一種方式是通過加強對學生延遲評價的重視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閱讀的能力,下面將對這兩種個性化閱讀的教學進行詳細的論述。
調動學生的閱讀欲望,學會批注閱讀的原因在于閱讀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只有讓閱讀者將自己全部的注意力和情感投注在書中,才能最好的對書中的內容和情感坐吃最好的理解和啟發,達到閱讀的真正的目的。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不注重自身的主體感受,只是一味的跟從老師的指令和思路進行閱讀,長此以往便失去了對閱讀的興趣,也越來越沒有學習的主動性,更是日益缺乏屬于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批注式閱讀主張學生要有獨立的自主的思考過程,要對文章的結構層次、語言特點以及思想感情等有思考有見解,并在此基礎上在文章的相應各處用簡潔性文字進行標注。
延時評價強調閱讀的過程的重要性高于閱讀結論的得出,強調注重學生的主觀感受。傳統的以老師為主導的嚴肅死板的課堂氛圍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需求,我們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閱讀氛圍, 激勵學生勇于表現自我, 大膽創新, 發表自己的見解, 在閱讀中充分展示自我。
探究式閱讀教學是以老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進行自主閱讀的一種探究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以書本為基本研究的內容,老師作為組織者為學生們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討論問題的機會, 讓學生或是以個人的形式,或是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發言和套路,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學習的能力。探究式閱讀教學要求在閱讀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 以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為基礎, 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探究之法, 逐步學會對大量信息進行質疑、分析、比較和推敲,最終獲得有創意的結論。
探究式閱讀一般通過兩種方法實現,第一種是通過細心傾聽學生對文章的感受,鼓勵學生表達出自己對文章的質疑;另一種方式是通過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解釋困惑的能力,下面將對這兩種個性化閱讀的教學進行詳細的論述。
誠如我們所知,“新課標”強調“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此可知老師應該細心傾聽每個學生由于學習方法,理解能力,思想情感以及積累等的不同對于閱讀的文章的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鼓勵學生表達出自己對于文章的疑惑,并且對學生的困惑加以適當的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思考得出結論。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 大疑則大進”。探究式閱讀從學生的“問”開始, 是一種問題質疑式學習。因此, 在閱讀教學中,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質疑探究的時空, 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 改變過去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 讓學生認識到“發現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引發自我思維, 產生疑問。這樣, 既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來讓他們自主思考互相解答是探究式閱讀教學又一十分重要的方法,學生小組討論進行交流可以促進學生意見的表達,疑問的解答,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尤其是在“新課標”倡導“合作”學習的當下,小組討論的探究式閱讀教學方式顯得十分重要。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對于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至關重要,可以將閱讀教學分為個性化閱讀和探究式閱讀,但是無論是哪種閱讀方式都致力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創造性的學習以及培養學生對讀本的欣賞,感受以及理解的能力,對于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等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