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江南新村第二小學 廣東廣州 510000)
全球信息化時代融合了高科技發展,對人及培養人的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交互智能平板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發展趨勢進入課堂。
交互智能平板集成了投影機、電子白板、幕布、音箱、電視、電腦等教學裝備,以高清液晶屏為顯示和操作平臺,具備書寫、批注、繪畫、多媒體娛樂等功能,融入人機交互、平板顯示、多媒體信息處理和網絡傳輸等技術。相比于傳統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組合,交互智能平板采用一體化設計,無需投影儀;具有高清晰度、高亮度的顯示特性,解決了傳統投影儀在顯示上對光線依賴的不足和限制;教師可輕松用交互式智能平板與學生互動,手指輕點,借助系統軟件完成圖片局部放大、聚焦顯示、圖片縮放、視音頻播放等功能,就像操作智能手機一樣簡單、方便。[1]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認為早期“教育”側重如何學習、記憶和掌握更多的知識,講究知識的系統性,而在人工智能時代,知識是開放的,隨時隨地可查找、檢索,因此,記憶知識以及知識的系統性不再這樣重要,學生更需要學習如何從已有的知識中挖掘出新應用、新知識,通過已有知識學習新知識,與之對應的知識結構或學習過程就是思維的訓練。因為低階認知技能的重要性會下降,如記憶、復述、再現等初級信息加工任務將被機器代替,而高階認知能力的重要性會更加凸顯,如識別問題、邏輯推理、意義建構、精致思考、交互思維素養等。其中交互思維素養,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時代學生交往方式的變化,需要高級信息素養、媒體素養、溝通交流和技術倫理,重點引導學生學會開源共享、參與協商、組建社區等,理解復雜的相互關系。[2]
未來的學習,在哪兒學、跟誰學、怎么學?原有的概念可能都會被顛覆,交互智能時代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能力層級甚至心智模式都提出了新的需求。在教學上,交互智能時代要以“思維教學”為主線,既強調基于認知能力的信息加工、分析綜合、邏輯推理等高階思維的培養,還要增加和突出計算思維、設計思維和交互思維的培養。交互智能平板對于當前的教育,不只是顛覆和沖擊,也會帶來促進和改良,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智力程度和思維習慣以及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獲得知識及能力、素養的提升途徑無疑會更多元,實現真正的個性化學習和因材施教。
交互智能平板的互動效果是其一大亮點,教師整合各種教學資源的優缺點以及與交互智能平板的兼容性,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教師、教學媒體、學生”之間全方位的互動。它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猜測和嘗試,使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學生通過交互智能平板的形象演繹,動靜結合,以及動手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不僅弄清了知識之間的來龍去脈,同時也掌握了相關知識,而且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它可以將文字、圖形、動畫和聲音有機地編排在一起,具有強大的計算功能和信息處理功能,通過集成的“電子白板”軟件對圖形可以進行伸、縮、移、旋、切、拼、補等變換,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內容形象化,增強其表現力,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得到刺激,增強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
《節約用水》是北師大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節約小標兵》主題一“節約資源”中一課,二年級的孩子對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需要多少水,目前水的匱乏已經到了什么程度,學生沒有系統地了解和理性的認識。我們將用交互智能平板呈現地球上不同形態咸水與淡水分布的比例與區域,學生可以通過拖曳區域色塊進行比較,直觀理解淡水資源的稀少和珍貴。又可讓學生拖曳“長江”、“黃河”、“珠江”等熟悉的幾大河系在地圖上,增加中國水資源分布的直觀感知,明白人類“擇水而居”的道理。《水的危機》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地球真美麗》第三主題中的第二課,也許讓學生了解世界和我國水資源的嚴峻現狀,此時運用交互智能平板直觀呈現數據色塊區域對比,可拖曳可重疊可通過顏色深淺清晰呈現人類能開采使用的淡水資源這0.26%到底是多少,學生會對“地球上的水”、“淡水”、“可利用的水”三者間的數據差感到震驚,當與人類每天生產生活所需的淡水數據對比,更讓學生明確地球淡水資源的匱乏。[3]
《人人都應該懂得的“道路語言”》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生活中的交通與安全》中一課,學生知道要遵守交通規則,但對生活中常見的交通標志卻缺乏認識,忽略同時沒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我們將用交互智能平板設計“找規律,巧分類”活動,讓學生通過調查、觀察、歸類、探討、實操、交流等方式,根據交通標志的圖形、顏色、圖案等信息在平板中拖曳,從而對交通標志產生濃厚興趣同時,學會辨認理解各種標志,嘗試把標志分成三類:警告標志、禁止標志、指示標志,學生分類后將與全班對話,交流分類的依據和理由。過程中有不同意見的學生能復制整理另一套進行對比參照,學生充分表達各自理由,學習主動性投入積極。課堂還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交互智能平板上模擬步行前往廣州市少兒圖書館,擬出綠色行駛路線,期間檢測到學生過斑馬線,對紅綠燈交通指示燈、各種標志的正確理解。[4]
“交互智能平板”促進教師角色由“主導者”向“合作者”的轉變,使教師與學生構成一種伙伴關系,學生與教師之間也可以進行相互討論,取長補短。因此,學生的學習由被動的“聽”變為主動的“參與”,在師生的合作中獲取知識。教師將交互智能平板的優勢與教學內容合理地結合起來,實現“教師、教學媒體、學生”之間全方位的互動,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說“交互式智能平板”影響了課堂,但課堂又何止不是在影響“信息技術”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