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縣八一中學 云南金平 661500)
道德情感是一種具有約束力和監督力的情感,它對于道德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幫助。我們所說的道德其實就是源于人對待事物的意識,體現出來也就是道德情感。道德情感能夠讓人們區分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它約束著人的行為,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發展。[1]
另一方面,道德情感也影響著人類的客觀情感,它能夠讓人從單一的開心和憤怒中分離出更多的感情,使人在社交活動中能夠展現更加豐富的心理活動。并且道德情感還能夠將個體感情延伸到更加寬泛的范圍之中。比如一個具有愛國感的人,他面對維護祖國的人也會產生類似愛屋及烏的情感,這就是道德情感的寬泛性。[2]
中學生的道德情感都在不斷形成的過程中,但是普遍存在的一種情感就是愛國感。我國從青少年小學時期就在不斷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而中學生是愛國情懷較為深重的一代人。他們在國家主權和國家統一等方面表現出了和成年人相同的的認知,這種認知就是我們所說的愛國感。而這種愛國感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中學生政治觀的發展。但是也有一部分的中學生受到來自社會極端人士的影響產生了諸如”事不關己““不感興趣”等等的道德情感,這樣的道德情感體現在百分之十七的中學生中,并且認為這樣這些多余的情感影響學習。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沒有在這些中學生的道德情感中體現。
根據我們的調查顯示,青少年的人生價值觀總體是積極向上樂觀蓬勃的。我們從青少年的人生理想中發現了他們實際上已經形成基本成熟的價值觀。百分之三十的青少年認為理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并且會努力完成目標。百分之二十的青少年認為自己現在還模糊,沒有明確的目標,但是會在成長的過程中找尋。只有百分之五的學生將金錢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并且認為金錢高于一切。由此可看,中學生的價值觀參差不齊,但是總體上趨勢是較為積極向上的。
近年來我國大力宣傳《三字經》、《弟子規》等具有教育意義和道德觀形成的詞,在中學廣泛學習,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績。隨著社會的不發展,人們已經無暇關注其他人,因此愛心和公益心逐漸降低。青少年處于道德觀的形成階段,易受到負面價值觀的影響,近年來我國的有辱道德觀的事件時有發生,小到隨地吐痰,大到坑蒙拐騙,都影響著青少年道德觀的形成。我國青少年正確道德觀的形成還有待增強。
道德情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方面是來自家庭和學校對中學生道德情感的宏觀影響,另一方面則是來社會中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看似外部的因素其實對學生的影響最多。我們常常形容孩子是一張白紙,至于他隨后的顏色,取決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我們希望孩子的人生紙張是彩色的,因此在中學這個塑造性格的時代,我們一定要重視對中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因此我們應當重視這三方面對中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陶冶中學生的情操,塑造正確的道德情感。
在發展的過程中往往不是一帆風順,中學生在學習和進步的過程中往往也會產生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對中學生的道德情感的形成都是一種威脅。家長和老師要及時發現并且做好引導,讓學生在面對負面情感時學會自己主動克服,用自己正面的情感去接受負面情感,做到道德情感的健康形成方式。當負面情感過剩,容易覆蓋正面情感,就會導致抑郁等精神疾病,如果控制不得當將會對學生造成終身的影響。社會的發展需要正能量的加持,中學生則是社會的希望,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對于中學生負面情緒的引導。
我國近年來不斷推行素質教育,要求從小開始提高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實這么做是不無意義的,不僅可以陶冶中學生的情操,還可以推動中學生道德情感的形成。素質教育也是近年來唯一能夠融合在教學之中,能夠潛移默化影響中學生道德情感形成的方法。教師是學生的指路明燈,在目前學校已經成為中學生第二個“家”的時代,學校和老師應當不僅僅注重授業解惑,還要做好對中學生思想引導的工作。這樣才能健全中學生的人格,推動社會整體素質的發展。
我國向來有評選榜樣的習慣,很多人都能夠通過榜樣的力量學到很多意義。中學生的崇拜心理比較高,通過弘揚榜樣的精神能夠促進中學生價值觀的形成,也能夠讓中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些情感上的共鳴能夠豐富中學生的道德情感,這樣的情感共鳴越多、越持久就能夠讓中學生對于精神層面的理解更佳深入,能夠滋潤著中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中學生處于人生重要的時期,中學時期道德情感的形成影響著未來青少年的發展和正確價值觀的確立。因此在中學時期,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還是社會都要注重對中學生道德情感的培育。盡管大部分的中學生的道德情感形成和發展趨勢是相似的,但是還有少部分的中學生的道德情感稍微欠缺,這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才能打造當代中學生正確的道德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