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圖縣大興鎮中心小學 遼寧鐵嶺 112529)
作文是語文學習中一種創造性的練習,是學生認知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實際的教學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生普遍厭煩,歸根結底應該激發學生習作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作文教學中著力于學生興趣的培養,使學生“有饑餓感”、“有食欲”,樂于表達,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撥動學生樂于寫作的心弦。這應當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
“作文難,難作文”,一到上作文課,許多同學常常是咬著筆頭,看著天花板,一臉痛苦狀,作文課成了“作難課”。要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我認為,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生的知識狀況和生活見聞,融合教學內容,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只有多讀書才能領略書中的真諦。我們所使用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文章和片段,它們都是出自名家之筆,語言生動形象,學生也比較容易接受并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學生應該多讀、多記,必要時把它們背下來。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在班級設立閱讀專區,里面可以投放報紙、刊物、雜志之類的書籍供學生閱讀,也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讀過的好的書籍帶到班級來和大家做個分享。讓學生從中吸取寫作之精華,才能做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2]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下,饒有興趣的寫作,充分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是小學作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學成功的向導。[3]
作文的內容都來源于生活,生活永遠是寫作的源泉。而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洞,主要是因為他們的作文內容脫離了生活,作文中空話大話連篇。記得有位評論家在談到作品與現實生活的關聯性時,他說:“所有好的作品在必須根植于現實生活,現實生活是文學作品不可或缺的土壤,好的作品只不過是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罷了”。葉老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的流個不歇。”要解決學生“沒有材料可寫”,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難,教師就必須要有意識的豐富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尋找靈感,獲取作文材料。
把單調的作文課上成作文活動課,有意識的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貼近自然、社會、生活的活動,讓學生在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中觀察生活,開拓眼界,獲取資源。在活動中教師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觀察,養成觀察習慣,學生們興致高昂,看到或聽到、想到什么,往往控制不住要找個對象“吹”一番。教師切勿因此將其視為不守紀律而扼殺,其實這種“吹”實際上就是一種表達。學生有了這種表達欲望,教師應及時捕捉住這種時機加以引導,然后鼓勵他們大膽地把見聞和感受寫下來,做到想的廣、寫得好。活動的內容要豐富多彩,并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積累,日積月累,作文起來就有話可說了。
“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學生平時留心觀察,認真思考,便會發現,生活的題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觀察對作文而言是重要的必需條件。走出課堂,走進自然,學生會發覺很多東西是和書本上認知到的不太一樣,他們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感觸。學生可以親自去觀察個仔細,去觸碰,去體驗,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并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引導他們不斷的積累材料,以備不時之需。一來二去,讓學生知道,寫作文其實并不難,只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罷了,關鍵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這樣一來,學生就能體會到寫作素材來源于生活,就不會再為沒什么可寫而煩惱了。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級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這是一種軟化的寬松的評估要求,它使師生雙方從批改的陰影中走出來。批改本身就帶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審視態度,它著眼于學生的不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不符合新課程平等對話、民主交往的精神。所以,我認為,改革作文的評估方式,應把“批改”變為“交流”。教師就作文和學生平等交流,從學習的態度,發現的眼光,欣賞的心情對待學生的作文,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給出自己的建議式、商量式的評估結果。當然,我們還應跟學生用心靈交流。文章不是無情物,即使是小學生的作文,那也是他們情感的表達。盡管有時幼稚,不成熟。但卻有成人無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獨特和創意。教師必須用真心去感受,用童心去理解,用孩子的角度去觀察,去分析,才能走進他們的世界。學生才會和教師真誠地對話,而不是編故事,迎合教師。
每一次的作文練習對學生來說都是一個訓練和提高的過程。而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則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講評中不斷提高的。這一階段,是師生共同總結本次作文的經驗教訓,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階段。指導學生進行作文的互批互改,是學生了解到自己作文的優點和缺點,并從中受到怎樣寫好作文的啟發,通過互批互改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到學生作文的實際,便于總結作文教學的經驗教訓,及時改進教學。
總而言之,小學作文,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根據生活的實際來寫。讓學生懂得作文從觀察中來,從生活中來。讓學生多看、多寫,懂得“多看思路廣,多寫筆生花”的道理。對學生的作文,教師應采取寬松的,多樣化的評估手段,蹲下來看學生的作品,平等地交流,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作文興趣,才會誘導他們多寫、樂寫、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