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縣橋江鎮中學 湖南懷化 419308)
不難發現,我們大家在初中時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時候,有部分教師由于受到了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在課程教育的過程中,一味地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緊扣書本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不要求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應付考試,這樣往往使得學生無法正常的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水平,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容易使學生對這些死板的學習內容失去興趣,無法獲得學習的自主性,這樣很不利于學生的習慣養成,以及學習成績的提高。所以說在當前階段,初中教師如何在思想品德課程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文就對初中生以及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特點分別進行了分析,了解到教學過程中的現狀,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
初中的思想品德課程主要包括了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這四大特點,它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素質修養,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道德感。不同于其他學習科目的是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方式更注重于實踐性,為了能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這一課程,教師應將實際生活與書本知識相結合,使學生在日常的生活經驗積累的過程中也能很好的理解和領會到思想品德課程的根本所在[1]。
初中生時期其實是我們大家正處于懵懂時期的年紀,這個年紀的我們正往青少年時期進行過渡,身上所帶有的不僅是稚嫩,也有叛逆和好奇。因為對這個世界、對這個社會有了更多的了解,再加上知識的逐漸豐富,他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和道德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很容易扭曲。而且年輕稚嫩的他們對這個社會也充滿了很多的希望和期盼,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受到打擊,影響性格的養成,因此教師應采取合適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及時注意觀察學生的內心情感波動,對他們進行足夠的關愛,引導他們培養正確的社會價值觀[2]。
由于種種的教學壓力,導致部分的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學生進行學習上的互動,只是單一的講述學習內容,對要點進行重點講述之后,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學生牢記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會影響到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性格養成,也不利于知識的及時消化吸收,日積月累的容易導致課程跟不上[3]。
其實不難發現,可能是受到學習壓力的影響,初中生的學習氛圍往往不夠活躍,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也是如此。教師也會在課堂教學中覺得學生的參與度不夠,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與教師的配合程度也不夠,無法跟上教師的思維。這樣如此死板的互動形式“形同虛設”,活躍不了氣氛,更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帶不起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嚴重影響到學習效果。
部分的思想品德教師為了應付上級領導的督察工作,在對課堂教學互動過程中,提出的相關話題和探討性問題過于淺顯,問題深度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無法正常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會導致一些愛搗亂的學習隨意發揮自己的“特長”,容易造成課堂秩序混亂。這樣的互動方式同樣也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不能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產生根本性的影響[4]。
老子曾經說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良好的結果都需要一個扎實的基礎,只有基礎打好了才能高效的進行后續的學習和生活。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堅持打好基本功,把基礎知識牢記于心,然后在采取其他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5]。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會發現,教師給自己講再多遍的知識,也不如自己遇到問題后找尋答案、探尋結果后學習的快速。同樣的一個知識點,自己問出來就比教師給自己講的印象深刻。所以說,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還能更有效地進行知識的學習。
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是任何人都無法灌輸給他們的,只有他們親自參加參與,在經歷過之后,才能有效的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而在這過程中,他們可以找到生活和學習的經驗,領悟到很多的學習道理,也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防止學生的思想扭曲[6]。
從上文的探討研究中可以了解到,正處于初中時期的學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社會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對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教學方法,避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上采取有效的互動方法進行高效的學習,培養學生端正人生態度,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和道德修養,為國家積極培養高素質可發展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