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二中學校 吉林四平 136000)
教學提問環節是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的一個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學提問設計有創意,有新意,有趣味性,有價值就會讓學生們對整堂課程充滿興趣,會讓整個教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誠如我們所知,提問由老師發出,教學提問設計的主體是老師,老師發揮好課堂提問的主導作用對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至關重要,因此初中語文老師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創新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筆者將跟隨初中老師探索創新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步伐,結合實際教學的經驗,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進行簡要的論述,希望對初中語文老師對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環節創新的探索。[1]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提問時,需要依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具有差異化的提問內容,實施分層提問,防止初中生的語文成績兩極分化,鼓勵初中生在語文課堂進行自主思考。比如,《觀滄海》的教學,這首詩描寫了詩人登山望海所看到的和想到的景象,通過寫景抒情的方式,表達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我向學生詳細地介紹古詩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我設計的提問如下: 詩歌的抒情方式大致有三種: 寫景抒情、敘事抒情、議論抒情。本詩屬于哪一種抒情方式? 你認為這首詩歌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詩中那一個字能夠統領下文? 對于語文基礎較差的初中生,我設計的提問如下: 作者登上碣石山之后看到了哪些景物? 你認為詩中哪些詩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2]
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提問時,只注重提問的形式,而忽視提問的結果,也就是說并沒有注重對學生的點撥,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學習思路不明確的現狀,學生找不到語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比如,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通過多媒體技術將課本插頁中魯迅圖像展示給學生,并告訴學生魯迅的作品在中國文學上的影響深遠,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當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結構以后,我開始進行教學提問。如果單純地向學生提問三味書屋的情況,學生會感覺到枯燥無趣,因此,我將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生活的不同之處進行對比提問,這樣就巧妙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初中生的合作與探究精神。學習散文,必須要找到文眼,才能夠理解散文的真實含義,我通過小組互動的方式,讓初中生探討本文的文眼是哪句話,最后學生都能夠找到文眼: “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我還為學生提出了開放性的提問: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你更喜歡哪一個,請結合課文內容談談。
在一些初中語文課堂中,有的初中語文教師為了節省課堂時間,往往省略課堂提問環節,直接進行下一步的教學。有的初中語文教師總是選擇語文尖子生回答課堂提問,這樣可以避免后進生在回答時耽誤時間的現象。因此,我在教學提問時會巧妙地設置懸念,讓學生把回答問題當成是一種快樂,形成一種積極回答問題的心理渴望。比如,講《背影》,在設計提問時我依據學情,注重精講多練,從文中父親說的“五句話”,出現的“四次背影”,三處“情感的跌宕”,兩個“聰明”,“一聲長嘆”入手,注重激發初中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請學生找出并品味父親樸實無華的語言,從父子對話的角度進行分析,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語文教師必須要注重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加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重視,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給學生帶來學習語文的動力。比如,講《陋室銘》,我先讓學生歸納本文的寫法及主題,然后進行拓展提問: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句話反映了作者的交友情況。有人認為這種交友的習慣輕視勞動人民,是不足取的。你的看法如何?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符合初中生的認知水平,有利于激發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于培學中生的學習能力和文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語文教學提問設置要科學合理,不能浪費過多的教學時間,但也不能“一筆帶過”,必須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筆者參加過一次初中語文公開課,在那次公開課上可以看出,語文教師設計了豐富的提問內容,但是他并沒有把握好時間,占用了太多的教學時間進行提問和互動,結果教學任務并沒有全部完成。通過這樣的案例,我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研究,在語文教學時我會先進行學情分析和教學規劃,明確教學目標,做到心中有數。而且提問時必須要給初中生留出思考的時間,不能打斷學生的思考,防止學生對課堂提問產生厭煩情緒。還要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及時轉變語文教師的角色,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總之,初中語文教學提問必須注重啟發性和連貫性的特點,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以促使學生積極思維
綜上所述,教學提問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加之根據新形勢以及新課改的要求我們應該對提問環節設計加強創新,因此本文從對教學提問進行分層設計,防止兩極分化;加強對教學提問點撥的重視,防止模糊不清;對教學提問精講多練,防止低效重復;加強教學提問的拓展,防止思維受限以及對教學提問進行合理設置,防止時間浪費五個方面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進行淺析,希望對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