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珺
(酒泉廣播電視臺,甘肅 酒泉 735000)
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媒體的發展已經沉重地打擊了我國傳統媒體行業。為了讓傳統媒體在激烈的角逐中立于不敗之地,相關部門必須采取實際行動,科學合理地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本文深入分析了網絡環境下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發展的基礎,闡述了網絡環境下中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整合的特點和趨勢,最后探究了互聯網時代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有效路徑。
網絡時代下的傳統媒體常常以虛擬形式出現,與之前的紙媒時代存在明顯的差異。傳統媒體不斷完善改進,以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優勢,正因為如此,媒體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互聯網時代下的媒體需要不斷革新與優化,才能在今后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互聯網環境下,新媒體的建立主要是以傳統媒體為基礎的,比如各國出現的網絡運營商。在變化莫測的信息時代,新媒體在發展過程中充滿了機遇和挑戰,新媒體也是在原有媒體的基礎上崛起的。現階段,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但新媒體在發展的進程中也存在缺陷和不足,比如假消息時有發生以及各種庸俗文化花樣百出。
事實迅速變化要求媒體盡快報道或傳播。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在信息獲取方面各有優勢,傳統媒體有專業隊伍,新媒體有全球基礎、互聯網終端,可即時獲取和發布第一手信息,但新媒體也有其劣勢:發布信息不嚴謹、權威性不強。對此,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只能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只有這樣,類似2005年倫敦地鐵大爆炸的新聞才能更快、更真實地展現到人們面前。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交通運輸徹底中斷,受災地區消息依靠先進的海上衛星電話傳播,為整個社會提供了有效信息和援助。
傳統媒體擁有多年的傳播經驗,有規范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在受眾心中具有較高威望;而互聯網的優勢在于各類信息能夠實時傳播。對于新媒體來說,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傳統媒體力量與傳統媒體充分互動。以“紐約時報”網站為例,目前它已成為最大在線報紙品牌,這與其巨大平板報紙品牌影響力和權威性息息相關。在我國,新媒體也高度重視與傳統媒體的合作,如雅虎中國網站與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社、中國青年報、羊城晚報、南方日報等14家傳統媒體建立內容供應合作伙伴關系,為雅虎中國新聞頻道提供國內、國際、社會、財經、娛樂、體育、科技等方面專業的、豐富的新聞報道。相信通過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廣泛合作,更多用戶可以得到更加及時、準確的報道。同時,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本著互利合作原則,也將促進社會交往的共同繁榮。
選擇適當的溝通渠道和信息傳播渠道,達到重要策略預期目標和預期效果。除了知名報刊、廣播、電視和新媒體外,還有很多新交流渠道,如手機、網絡電視和電子雜志等。但是,任何一種媒體都不可能得到所有用戶的青睞。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互動合作是拓寬傳播渠道的最快途徑,也是實現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的必然選擇。
信息交流中的互動和參與感可以使受眾成為整個受眾群體中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單個的受眾。例如,對于足球迷來說,足球愛好者在看球賽的過程中,他們不滿足于個人的觀看,更渴望與數百萬球迷分享他們的感受和熱愛,新媒體可以很好地實現這一點,但傳統媒體的參與度非常有限。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競爭是不可避免,但只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互動性和合作性,傳統媒體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例如,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和《快樂女聲》是中國傳媒業的“神話”。湖南衛視不僅滿足了廣大民眾的需求,還注重以受眾為中心進行傳播,充分地利用了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甚至才剛剛起步的手機媒體。利用新媒體來擴大節目影響力只是《超級女聲》和《快樂女聲》獲得成功的一個因素,這充分體現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帶來的良好效應,資源整合是必然趨勢。
在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互融合,不斷變革,不斷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互聯網時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世界各行各業的消息鋪天蓋地,蜂擁而至,過去的媒體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因此新媒體在這種背景下迅速發展,完成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更是非常有必要。
[1]趙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如何有效融合[N].中國經濟時報,2014-09-24(010).
[2]崔敏.新形勢下地方電視臺的網絡融合之道[J].新聞世界,2015(0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