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顏滔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1)
職業道德素養是從業者必備的基本素質,新聞工作者特殊的職業性質決定了其職業道德素養要求更高,而目前部分媒體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忽視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建設,不僅破壞了新聞媒體的形象,更危及黨的事業。因此,加強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提升其基本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新聞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宣傳工具,在對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解讀宣傳上,以及對社會問題的報道反映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聯系政府和人民的紐帶之一。新聞工作者作為黨的耳目喉舌,是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者,也是老百姓看社會、看世界的眼睛。他們的職業道德素養不僅是新聞工作者從業的基本要求,更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只有新聞工作者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才能全面準確地理解和宣傳黨的大政方針,實事求是地反映社情民意,才能達到黨對新聞媒體的要求。
1.新聞報道真實性下降。新聞真實性指的是新聞報道的每一個事實必須符合客觀實際,真實性也是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的根本原則。然而如今,新聞工作中存在新聞報道真實性下降的問題。2014年,馬航MH370客機失聯事件發生后,國內各大媒體都對此事件進行了系列報道,而在事件發生初期,國內沒有一家媒體到實地調查采訪,了解當地政府、航空公司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而貿然轉載他國的不實報道,也沒經過求證就發出來。更可笑的是在同一時間某城晚報稱MH370客機已經成功降落,而另外一個城市的媒體則表示已經確定MH370于越南墜毀。國內媒體對此次事件報道的自相矛盾,也讓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除此以外,近年來新聞廣告的真實性也讓人生疑。最典型的案例“三鹿奶粉案”,新聞單位在不了解產品具體功效與副作用的情況下,單純為了金錢利益,對其進行廣告宣傳,而未對其功效進行嚴格把關,從根本上講,利用受眾對媒體的信任傷害了受眾和消費者的利益。
2.內容無營養,惡趣味化。隨著新媒體特別是自媒體的發展及廣泛應用,各類新聞已經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終端占據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業余時間,人們已經把瀏覽新聞作為一種休息消遣的方式之一。而如今的新聞內容隨之出現了無營養、惡趣味化的特點,特別是大量娛樂八卦類新聞占據了人們的視野,人們天天沉浸在明星出軌、吸毒、酒駕、奢侈生活等負面信息之中。這些負面信息對認知成型的成年人來說可能影響并不大,最多當作休閑時候的談資與噱頭,然而對于那些認知未成型的青少年來講,也許就是錯誤的認知導向,他們會把從媒體上看到的行為用在現實生活中,認為這些事是常見的,于是就不以為然地模仿,對未成年人的成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除此之外,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惡趣味新聞,新聞工作者為了點擊量,從語言和圖片上增加噱頭,以色情、恐怖、血腥、暴力、嘲笑弱勢群體等內容吸引受眾。導致噱頭新聞量遠遠大于政策性、社會性、民生性新聞,在突出新聞趣味性的同時忽視了新聞的政治性。
當前新聞工作中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一線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缺失造成的。
1.媒體多、競爭大,想脫穎而出獲得關注,提高受眾量。部分新聞工作者為了業績和吸引受眾,提高媒體關注度,存在夸大新聞事實等行為,且在未實地采訪調查的情況下,為搶新聞首發,新聞工作者通過主觀臆測來編造、撰寫新聞,嚴重違背了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和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
2.滿足受眾追求刺激的閱讀喜好,提高點擊率,吸引廣告商。商業新聞是現在新聞界存在的最大問題,更多受眾就意味著更多廣告商,就意味著更大的利潤,因此部分新聞工作者通過惡意炒作,來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提高點擊量,把新聞與商業掛鉤,做有損職業道德的有償新聞。
3.新聞工作者專業素養不過硬,不愿吃苦耐勞。但新聞工作確實是最辛苦的工作之一,不管天寒地凍、刮風下雨,還是生病,都要不斷發掘新聞素材,而部分新聞工作者吃不下苦,或減少實地采訪次數,或采訪不深入,這也是造成新聞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新聞工作者在政治方面的職業道德最重要的體現是堅持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黨性原則是指在新聞活動中充分體現黨的政治主張、思想意識和組織意識,是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精髓,而我黨新聞工作的傳統就是政治家辦報。新聞媒體作為黨的耳目喉舌,要求其從業人員即新聞工作者一定要具備極強的政治素養。
第一,新聞工作者要有極強的政治敏銳性。在報道新聞的過程中應具有判斷美丑的能力,報道內容不違背黨的政策法規,不做損害黨與國家利益的報道。
第二,新聞工作者要有堅定的政治信念。新聞媒體堅決服從黨的領導,新聞具有指導性,作為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尤其是各級黨報作為黨宣傳方針政策的陣地,新聞工作者一定要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與黨的思想路線一定要保持高度一致,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會受到多重思想文化的沖擊,因此作為新聞媒體要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堅決服從黨和政府的領導,堅決為人民服務。因此,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素養占首要地位的是政治素養。
思想方面最核心的職業道德體現在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上。其中,愛崗敬業是最低要求,奉獻社會是最高要求,而最重要的則是服務群眾。新時期的新聞工作者更要以人民公仆的形象服務群眾,堅持深入了解群眾,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同甘共苦。只有深入基層,深入人民群眾才能反映群眾的真實訴求,才能使媒體更好地起到連接黨和政府與群眾的作用。
新聞工作者自身業務素質主要體現在新聞工作者對新聞的采、編、寫方面。
采: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從平凡的生活中發掘有價值的新聞,能厘清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
編:指對新聞素材片段的編輯能力。
寫:勤于寫作,精于寫作,將新聞事實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呈現給受眾,縮短新聞事實真相與受眾之間的距離,讓受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新聞工作者對自身業務能力的培養,就是對新聞負責,就是對自身職業道德的培養。
總之,加強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提升其素養,既是其職業要求,也是繁榮新聞事業的根本所在。
[1]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10.
[2]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