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蓮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北京 100081)
雖然我國目前原創兒童繪本發展較為迅速,但其中還存在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以及沒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等弊端,現對此作具體闡述。
目前,我國兒童繪本發展速度較快,但是尚存諸多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問題就是繪本主題形式普遍較為單一,缺乏新意。現階段,我國市面上的兒童原創繪本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以我國傳統民間故事為原型進行創作,如較為著名的熊亮《京劇貓》系列,以及保冬妮《虎妞妞》《小小虎頭鞋》等,這些都是以我國的民間故事傳說為基礎進行創作的。第二類是以我國傳統文學以及大家名著為原型創作而成。這一類創作的最初目的是引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幫助其更好地學習傳統文化,這類代表作品有2010年左右蒲蒲蘭策劃而成的“名著繪畫系列”,其中包含了魯迅、老舍、冰心、郭沫若等文學大家的作品。最后一類是對中華民族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的英雄人物的事跡報道,這類做得最好的要屬北京聯合出版社出版的《繪本中華故事》,這一繪本對我國上下五千年中許多有很大影響力的人物都有所提及。
兒童繪本起源于17世紀的歐洲,于近些年才傳入我國,雖說我國兒童繪本這一領域發展較為迅猛,但是與國外相比還存在巨大的差距。這點可以從各種獎項的獲得者中看出一些端倪,大部分兒童原創繪本的相關獎項都是被西方人奪得,中國獲獎者甚少。同時,我國兒童文化繪本市場中最受歡迎的是歷史人文類,因為家長普遍希望孩子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但沒有看到兒童最感興趣的并不是文字和規則,而是圖畫。這些受到追捧的繪本的圖畫并不是很多,就算有,也只是對文字的介紹,單純地起到幫助孩子理解文字的作用。這是成人的思維,在兒童的世界里,圖畫是主體,文字是次要的。因此,中國原創兒童繪本要想在未來得到較好的發展,就一定要認清主體,明白誰才是兒童繪本的真正需求者,不應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否則對中國原創繪本以及孩子的發展都沒有好處。
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普遍都是模仿力特別強,但要想促進我國原創兒童繪本的發展,首先需要重視的就是原創。
希望出版社的副總編輯曾說過:“原創本質的意義是原創而不是本土,原創的意義是為了文化的多元,而不是為了文化的競爭。很多人問:引進了那么多作品,為什么我們自己的作品還沒有產生。這其實是圖畫書領域的國貨心態。”這也就為我們闡述了我國兒童原創繪本的發展路徑,即一定要朝著多元文化的方向發展,絕不可墨守成規。例如,原本我國的繪本絕大多數都是以史為鑒、以史為經驗來闡述道理,其實完全可以換個角度,兒童的思維都是富有創造性的,他們喜歡的不一定是已經發生的不變的歷史,也許是對未來的想象,而這就是我國原創兒童繪本一個很好的發展路徑。當然對未來的想象也并不是指空想,一定要在經濟基礎上進行創作,如現在很熱的AI技術、外星人學說、機器人革命等話題,這些話題在現階段科技基礎上的創作既能夠讓兒童了解現階段世界的科技,又可以培養其超前思維,最關鍵的是兒童對這些事物都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
眾所周知,傳統的兒童繪本用于親子之間的互動閱讀。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無論是教學方式還是學習方式相較以往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改變,如現在的課堂教學強調的是多媒體與黑板的結合,甚至多媒體比黑板的利用率要高得多,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模式必將取代傳統教學模式。再者,現代人通常是通過手機來獲取信息,傳統書籍的地位已經被削弱許多。因此兒童繪本行業要想在這個時代獲得發展就一定要迎合時代潮流,通過不同渠道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最簡單的就是要嘗試與新技術進行融合。其次可以應用哈佛大學的多元智能理論。簡單來講就是通過繪本使學生的多元智能得到發展,如語言智能可以通過繪本中較為優美的故事片段得到訓練,數學邏輯可通過故事情節的設計來得到鍛煉,自我認知可通過角色設定來實現等。總而言之,兒童繪本行業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就一定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努力與新時代、新技術相融合。
雖然我國原創兒童繪本在發展的路上還存在很多問題,但只要我們充分認識到這些問題,并能夠盡最大努力去避免它、去改善它,相信總有一天中華民族可以站在與繪本相關的世界級領獎臺上。
[1]潘明歌.中國原創兒童繪本發展路徑探析[J].中國出版,2016(18):32-35.
[2]楊丹.中國原創兒童繪本的出版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D].河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