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鋒
(武漢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如今,我們處在一個新的傳媒時代。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媒介融合是最顯著的特點,所以我們也經常將這個時代稱為媒介融合時代。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環境下,數字化、電子化的不斷發展促使我國的傳媒生態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更是成為主流發展趨勢。其中,新聞傳播更是受到了較為深刻的影響,因為新聞傳播也需要按照媒介融合時代的要求來更改培養模式和理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適合媒介融合時代需求的新聞傳播人才。
新聞學的核心就是真實性,所以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理念也應該保持真實性,這也是新聞的本質性特點。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理念的真實性主要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用真實的經歷、人、事件向學生講授一門真實的學問,這也是新聞的生命。因此,在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守的理念就是真實性,不因為任何傳播技術抑或媒介環境而改變新聞的本質,只有做到這點才能培養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才,確保新聞傳播的真實性。[1]
新聞傳播這一門課程以政治學、文學以及社會學作為主要學科,其中還涵蓋藝術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多個學科。但無論如何,新聞學本質上還是屬于人文學科,主要的目的就是傳播真相、追求真理、維護正義。所以,我們在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過程中還需要具備較為良好的人文精神理念,確保培養人才的質量。
在媒介融合時代,培養新聞傳播人才還需要具備較為明確的職業指向性,也就是要遵守實踐性這一培養理念。新聞學這一門課程本身就具備較強的職業教育特點,屬于一門應用型學科。實踐性對于新聞學來說十分重要,只有具備較強的實踐經驗的新聞傳播人才才能傳播高質量的新聞。
除了上述幾點培養理念之外,與時俱進這一理念也是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過程中需要遵守的理念。新聞傳播本身就和時代發展、技術進步以及環境變化有較為密切的關系,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只有做到與時俱進才能確保培養人才的價值。
新聞傳播者這一職業本身就具備傳播真相、報道事實、維護正義的特點,所以這是一個讓人敬仰的神圣職業。因此,我們要強化新聞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不斷弘揚新聞理想和人文精神。同時,任何新聞傳播形式都不能侵犯原創新聞知識產權,并且還要經得起法律的檢驗,避免在新媒介環境下出現違背新聞原則的事件。
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人員也面臨著更為嚴峻的環境。要想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就必然要進行專業和課程改革,以此培養出適應媒介融合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正因如此,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實行本科“2+2”培養改革模式。在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過程中,不同院校應該結合自身優勢和教學傳統,在遵守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法律、標準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條極具特色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比如,積極增設“網絡與新媒體”結合的新型專業、對傳統新聞傳播課程進行調整和設置、增加與新媒體相關的課程等。[2]
新聞學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所以在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過程中一定要將實踐教學放在較為突出的位置,這也是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過程中面臨的較為嚴峻的問題之一。針對這一點,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各院校也需要加強研究和探索,在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過程中加強和媒體的合作,在政策的支持下實現對口定點合作,這樣就能為學生提供較為良好的實踐基地和平臺。此外,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開展一些媒體實踐活動,如積極舉辦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擔任總編、記者、編輯,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經濟信息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之下,媒介融合時代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過程還需要加強對外合作,以此來提高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新聞傳播人員的專業水平。在加強對外合作的過程中,不同院校的實際情況存在差異,所以在新聞傳播對外合作的過程中也就面臨不一樣的局面。所以,在實際的培養過程中院校可以由淺入深、由點到面,逐步深化對外合作。比如,可以先提高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通過對外引進的方式來優化院校的師資隊伍,從而很好地適應新聞傳播國際化發展的需求。
新聞傳播從某些方面來說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在媒介融合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則會直接影響新聞傳播的質量和效率。只有結合時代發展背景,明確人才培養理念與路徑才能有效地保障新聞傳播人才的質量,培養出真正有價值的新聞傳播人員。
[1]石堅.媒介融合時代新聞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以三江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新聞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為例[J].三江高教,2013(2):1-7.
[2]楊麗.媒介融合時代地方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困境[J].今傳媒,2012(10):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