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鴻儒
(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北宅村現有的主干道是麻洋至北宅吳坑長6 km的水泥路,村莊距離縣城15 km,動車站10 km,廈沙高速路7 km,緊鄰九埠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后山渡民居和羅漢寺等3處文物保護單位,為北宅村休閑旅游的發展發揮著區域聯動作用。
北宅村屬于亞熱帶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兼有的季風區,總體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8.9℃,年最高溫度36℃,最低溫度-2℃,平均雨量1 809 mm,屬于福建的濕潤區,適合果蔬和藥材的生長,一年四季采摘不斷。
整個村子屬于盆地,群山環繞,毗鄰天然氧吧——九阜山,村內茂林修竹、溪河眾多、四季常綠、花草芬芳、空氣清新。此外,還擁有豐富的礦藏資源,被譽為西城鎮的“聚寶盆”。
北宅村山清水秀,自然生態保持良好,像百畝茶園、千年紅豆杉、百年古廟、楓樹林、蝙蝠洞等自然資源,具有悠久的歷史和人文氣息,是當地發展觀光旅游重要的物質載體[1]。除此之外,當地淳樸的民風和悠久的農耕文化也成為當地休閑農業發展的一大特色。
近些年,尤溪縣交通狀況雖有所改善,但與發達的沿海城市還有一定差距。北宅村休閑農業旅游度假村位于西城鎮邊緣地帶,進入景區的道路主要以狹窄的鄉村道路為主,交匯處轉彎困難,給游客出行帶來不便。
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北宅村休閑旅游主要是通過電視臺、旅行社等傳統方式對外宣傳,缺乏豐富多樣、覆蓋面廣、時效性長的新型宣傳方式。在網絡銷售方面還不完善,使休閑農業的知名度受到一定影響[2]。
北宅村現有4家休閑農業經營主體,1家民宿,居住條件和服務水平與中心城區同等價位的酒店相比,還存在差距。
通過走訪調查當地休閑農業從業人員發現,從業人員的年齡集中在40~60歲的中老年群體,學歷較低。這些從業人員主要來源于景區所在村鎮未轉移的勞動力,文化素質普遍不高,服務意識不強。
目前,廈沙和湄渝高速公路已經正式被列入海峽西岸經濟區高速公路網,廈沙高速已經建成通車,湄渝高速也即將建成通車[3]。尤溪成為閩中重要的交通樞紐,向東輻射福州經濟圈,向北拓展江西南昌等中部城市,向南連接閩南金三角,這將使尤溪縣的交通狀況和經濟形勢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同時為休閑旅游提供廣闊的市場。
尤溪縣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有福建省最大的龍門場古銀杏群落,世界文化遺產——聯合梯田,福建省首家“海峽自駕游基地”——閩湖等等。在《尤溪縣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中明確了“一城引爆、一廊串聯、組團帶動、多點支撐、全域布局”的空間結構,北宅村如果能牢牢把握和利用精品旅游路線,加強景區間的互動交流,鄉村旅游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加,那些長期生活在喧囂城市的人們,開始向往美麗的田園風光和寧靜的鄉村生活,休閑意識不斷增強。對于一直生活在城市,缺乏對農村了解的青少年來說,體驗鄉村生活,進行一次“鄉村變形計”,是當代青少年的人生必修課,也受到更多學校和家長的青睞。
尤溪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休閑農業的發展,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休閑旅游,制定了《尤溪縣“十三五”休閑旅游農業發展規劃》,構建了“五個休閑農業旅游區”,設計了“四條精品旅游線路”。同時,每年縣里和鎮里對美麗鄉村建設給予資金上的支持和一系列優惠政策,來推動休閑農業的發展。
與尤溪縣當地相近的休閑農業項目較多,其中桂峰村是國家級休閑農業品牌和中國魅力休閑鄉村,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因此,北宅村休閑農業的發展面臨來自周圍景區市場競爭的壓力。
北宅村的鄉村休閑旅游還處于起步階段,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壓力比較大,過度開發或者開發不當都可能會給當地的生態和經濟造成惡劣的后果,而太過于保守又無法發揮出本地資源的優勢。因此,北宅村在休閑旅游策劃開發時不僅要對旅游經濟投入、產出進行分析,確保旅游開發能夠帶來豐厚的利潤。同時,要防止對資源和環境的原貌破壞,促進當地經濟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休閑農業并指出“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福建在“十三五”期間著力建設全國生態旅游先行區、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合作先行區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旅游核心區,全力打造全域生態旅游省,推動旅游產業、產品和服務的轉變。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13年 12月11日第三次修訂)頒布,我國公民1 a平均休假時間超過1/3。國家實施黃金周和完善休假制度,使居民空閑時間增加。同時,隨著居民環保和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回歸田園的旅游成為居民的主要出游方式。
表1 SWOT-PEST分析圖
截止2015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 395萬人,占62.5%。三明市總人口為253萬,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42.4萬人,占56.3%。與此同時,福建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30 722元增至33 275元,三明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25 197元增至27 393元。這表明,居民有能力支付休閑旅游的費用,省內客源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通過調查數據可知,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游客占77%。對于游客來說,要不要旅游,選擇什么樣的旅游方式,去哪旅游,會隨著旅游者文化程度的提高傾向性更強。參觀休閑農業的游客以學生和企事業單位人員為主,占游客總數的60%。因此,應加強與各大中小學合作,讓景區成為青少年素質拓展的重要基地。與各大旅行社合作,策劃旅游路線,使北宅村成為企業員工、在校大學生、家庭假期和團體旅游的重要去處。
2016年以來,北宅溝度假村與福州農林大金山學院和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簽約,成為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憑借相關科研單位和專業人士的支持,科學開發,合理規劃,發揮高校較強的自主創新和科技示范能力,為實現休閑農業的現代化提供保證。
綜合表1的戰略分析得出,北宅村休閑農業發展具有較好的內部環境,政府政策支持為當地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屬于“優勢+機遇”型,即“SO 戰略”。通過PEST分析,我們發現北宅村休閑農業發展也具有較好的外部環境。因此,北宅村休閑農業發展應采取“SO-PEST”戰略,合理規劃,科學開發,促進北宅村休閑農業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