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標
(武昌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65)
當前物聯網技術已經應用到各個領域,引領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等新領域的發展。隨著智慧農業概念提出并部分實踐應用,物聯網技術在農業領域大有可為。
我國農業領域物聯網應用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物聯網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溫室大棚種植、農業氣象領域和傳統作物種植等方面[1]。
我國溫室大棚種植歷史悠久,粗放種植方式占主流。溫室大棚種植技術的現代化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溫室大棚產量、質量和品牌培育。物聯網技術應用在溫室大棚種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在研究溫室大棚環影響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將物聯網技術中模糊自適應PID控制算法應用其中,實現了對溫室大棚溫度控制。基于光照感知、顯示、溫度和控制等4個系統組成物聯網技術框架,完成智能監控功能,滿足了現代溫室智能監控的需要。除實現對種植環境的控制外,采用物聯網技術預測蔬菜種植面積、種植模式、生產季節、銷售區域及預期價格等,可以避免大面積種植導致農戶收益降低的情況。
物聯網技術在氣象領域的應用,提高了天氣預報的精準度,對于幫助抵御災害天氣帶來的農業風險和降低農戶損失具有重要意義。朱育紅(2017)將物聯網技術看作氣象服務的得力助手,物聯網技術在小氣候觀測、自動氣象站數據接入、農業災害報警和農業氣象數據加工分析等多項業務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實現農業氣象精準高效意義重大。王高芳、牛永波等人(2018)從智能農業、精準農業和特色農業等3個方面介紹了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用詳實的數據使人們對技術應用的結果一目了然[2]。
實現農業現代化,是“三農”工作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我國當前農業生產中,傳統種植依然占據主要地位。王萍、趙宏亮等人(2018)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對大豆生長環境監測和產量智能化管理。周杰和馬良(2018)介紹了物聯網的技術在水肥一體化中的應用,破解了水肥一體化的技術難關,既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也減輕了勞動量。
物聯網技術是當前發展最為迅速的關鍵性先進技術,使用成本比較高。這與目前階段農業生產低成本、農產品低附加值的現實情況相背離。物聯網技術應用成本高,極大阻礙了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和推廣。此外,物聯網技術目前仍處于技術推廣初期,很多元件和設備功能比較單一。價格貴、成本高,成為物聯網技術應用和推廣的最大難題。
物聯網技術是新興技術。對物聯網技術的操作和應用,需要掌握較高知識和技術水平。當前,我國農業發展較為落后,農民基本素質普遍較低。對物聯網技術知識、技術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較低,農民在操作過程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進而導致物聯網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推廣和普及收到限制。應從技術層面對物聯網設備使用流程進行簡化,以方便農民使用。同時,相關部門也應循序漸進推進相關知識普及,增強農民知識儲備,從而促進物聯網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目前在利用物聯網技術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一些核心技術使用了國外技術。使用國外技術時需要支付一定的知識產權費用,增加了我國物聯網技術應用產品的成本,降低了價格競爭優勢。因此,相關科研部門應當加大研發力度,掌握核心技術,從而降低物聯網技術設備的使用費用。
物聯網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有助于促進農戶增收、推動農業提檔升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物聯網使用中存在的成本高、推廣普及受限、缺少核心技術等問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以充分發揮物聯網優勢,提高農民收入和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