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明娟
【摘 要】 在聾啞學校作文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注意語言與言語的區別,用規范的語言寫作。平時多閱讀一些文章,開闊自己的眼界,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名家的寫作方法。在生活中多多觀察,多與他人接觸,感受生活中各個角落的生動氣息,將自己的真實經歷、所見所聞寫進作文中,表達對生活的真實感悟。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聾啞學校;學生;作文;教學
由于聾啞學生自身的生理缺陷,教師在對聾啞學生進行教學時存在一些困難。寫作最重要的是生活積累,聾啞學生獲得信息最主要的來源是眼睛觀察到的事物,信息來源匱乏,文章素材積累不足,寫出來的內容容易空洞乏味。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通過手語和文字表達,但手語與寫作對話的正常語序存在一些差異,學生很難培養正常學生的語感,所以寫作時容易出現語句混亂的問題。下面提出了一些想法,希望能夠提高聾啞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讓學生區別語言與言語
教師與學生對話主要是通過手語,手語作為一門語言,有自己的規則,與漢語語法有區別。在交流教學的時候,就像中國人翻譯外文書籍一樣,要將書本內容用手語進行恰當的表達。聾啞學生將手語的規則運用在書面表達上,表現出來的問題就是平時常見的句子結構混亂,成分殘缺。為了讓聾啞學生掌握正確寫作方法,了解語言與言語的區別,寫出表達正確、語句優美的文章,首先要讓學生了解作文是書面作品,字詞句都要具備社會共同理解和一般遵守的規定。與言語相比,語言是封閉的、規范的,語言由語音、語義、語法、詞匯四個要素構成。寫作過程中詞句都有一定的規律,只有掌握了語言,才能掌握正常的思維交流能力。學生只有正確區分了語言和言語,才能夠使用規范的方法進行寫作。
二、了解作文寫作框架
每種文體寫作都有固定的框架,按照框架寫作或許很難寫出絕佳的文章,但按框架作文絕對中規中矩,不會出現重大錯誤。例如記敘文一般按照“開頭點明事件及其意義,順敘事件,結尾抒情深化中心”的結構進行寫作。議論文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包含論點、論據、論證,基本結構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一般按照“開頭引論,提出問題,主體分析問題,結尾解決問題,進行總結”的框架行文。微型小說的特點是以小見大,只要立意新奇,情節完整,結局有新意就足夠完美。散文長于抒情,有鮮明的自我意識,在寫作時不受約束,但其寫作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在此就不作具體分析。學生可以多閱讀一些參考資料,了解各種文體常用的寫作模式,在寫作文時按部就班地行文,能夠普遍提高聾啞學生的寫作水平。作文題目作為作文中心的高度濃縮,是第一眼吸引讀者的地方,題目的設立也有一定的技巧。用詞語做題目,表達其本意或比喻義;用短語做題目,注意定語對中心詞的修飾;用句子做題目,可以化用俗語或詩句,更有文學氣息。
三、寫出真情實感,在生活中積累學習
如果說詞匯與語言是一篇文章的骨架,那么字句中包含的真情實感就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表達方式與表達內容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對于聾啞學生來說,詞匯和語言的缺乏是寫作時技術層面的問題,但只要表達的情感飽滿,簡單的語言也可動人。聾啞學生不能通過聲音獲得信息,眼睛就是他們與世界交流的窗口。在生活中,聾啞學生往往有著比常人更仔細的觀察力,觀察生活的同時,要將生活中的大小瑣事作為寫作素材積累起來,最好的素材就藏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細節。
語言詞匯匱乏的問題可以通過閱讀解決,書是最好的老師。用手語表達寫作方法有一定的困難,文字則沒有交流的障礙。通過閱讀學習名家的寫作方法、表達方式,積累好詞好句,廣泛的閱讀能夠補充聾啞學生生活經驗的不足,開闊他們的眼界,拓寬知識面。
通過他人著作學習寫作是一種值得借鑒的方法,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還是要用自己的情感表達。寫文一定要有真情實感,真實是文章的生命。對于聾啞學生來說,生活經驗不足不要緊,可以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或印象深刻的生活。有一篇高考作文中寫道:“白花花的太陽照著,整個工地像只蒸籠,沒有一絲風,知了撕破喉嚨吱吱地叫著,衣服不一會兒全部濕透,緊貼在身上。”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作為作文素材,具體充分,真摯感人。通過觀察,寫自己耳聞目睹的真人真事,抒發自己的真實想法。作文是情感的具體表現,情感來源于對生活的感悟,每篇作文表達的都是作者獨特的情感體驗。聾啞學生不能說話,雖然不能直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心里活動,但他們一定有很多生活感悟想要告訴別人。老師要鼓勵他們用文章表達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任何文章都帶有作者自己的情感,想要寫出的文章引人注意,撼動人心,首先得投入自己的感情。有篇學生習作,通過回憶表達了他與家人之間深刻的感情,這位學生的母親也是一位聾啞人,有一次學生生病了,病得很重,家中又沒有別人,母親只能自己出去找醫生。但是母親不會寫字,又不能說話,費了好大的勁兒才請回來醫生。孩子看著母親滿是汗水的額頭,眼淚在眼眶中轉了幾圈,卻還是忍住了沒有流下來,他怕母親擔心。這篇文章中的細節十分動人,無論是母親為了孩子而操勞,還是孩子為了母親而忍耐,情感表達都十分令人感動。作文來源于生活,生活是情感的源泉。學生寫作一定不能脫離生活,生活中的真實經歷才是最打動人的素材。
教授聾啞學生寫作文一定要讓學生注意語言與言語的區別,用規范的語言寫作。平時多閱讀一些文章,開闊自己的眼界,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名家的寫作方法,套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使文章結構工整,成分完整。在生活中多多觀察,多與他人接觸,感受生活中各個角落的生動氣息,將自己的真實經歷、所見所聞寫進作文,表達對生活的真實感悟。
【參考文獻】
[1]鄭延梅.不要給孩子的作文潑涼水[J].家長,2015(12).
[2]張君燕.假期游玩,允許孩子慢下來[J].中華家教,2016(Z1).
[3]艾旺生.共結同盟抗“作文”[J].家教世界,2016(07).
[4]李和琴.聾校作文“巧”教學,讓課程育德成為常態[J].新校園(閱讀),2016(05).
[5]龐亞男,大貓老師.推開繪本世界的大門[J].父母必讀,2017(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