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亮
摘要:隨著刑法修正案(九)的頒布,之前一直備受關注的毒駕依然未能入刑,再一次引發了社會各界的討論。伴隨經濟的發展,毒駕的危害越來越大。其危害性絲毫不亞于酒駕,而我國刑法卻并未對毒駕行為予以規制,總是在危害發生之后才介入。放眼國外,大部分的國家普遍已將毒駕納入刑法。所以有必要前移毒駕防范重心,通過刑法修正案將毒駕納入危險駕駛罪中去,維護交通秩序,打擊毒品犯罪,構建和諧社會。
關鍵詞:毒駕 罪刑法定 危險駕駛罪
中圖分類號:D924.3;D92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2-0063-03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吸毒人員和機動車的數量的不斷攀升,毒駕肇事案件呈爆發性增長。因為毒駕所引發的交通事故越來越多,所帶來的社會危害愈發顯著。值得關注的是,酒駕因其納入刑法,所帶來的成效顯而易見?!昂染撇婚_車,開車不喝酒”早已深入人心。當前毒駕依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現行法律對于毒駕的立法已遠遠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不能適應經濟的發展。
一、毒駕入刑的必要性
(一)毒駕行為危害日益嚴重
毒駕之患猛于虎,吸毒對駕駛者的影響是巨大的,駕駛車輛需要駕駛員的精神高度集中,需要其對交通實時狀況和車輛具有準確的判斷能力和控制能力。而吸毒后會使駕駛員大腦和身體能力減弱甚至喪失,無法達到正常駕駛標準。從而極易引發交通事故,危害道路安全,威脅生命財產安全,釀成大禍,悔恨終身。
1.毒駕行為具有高度的隱蔽性
毒駕行為并不像酒駕那樣容易通過肉眼觀察即可發現,酒駕具有極易被發現的特點。毒駕更多的表現是在精神方面的影響,使其精神方面受到抑制和亢奮,在心理方面,則表現為對人性、對法律規范缺乏敬畏,而這些單憑視覺、嗅覺等直觀感覺無法辨識。因此,毒駕需通過高科技檢測技術認定,否則很難被執法人員發現。
2.毒駕具有高度危險性
毒品比酒精更具有麻醉性,更能麻痹駕駛員的神經,還伴隨嚴重的致幻性。吸食毒品的駕駛員會產生視覺模糊、反應遲鈍、思維混亂、嗜睡、幻覺、妄想、昏迷等癥狀,會大大地降低駕駛人的反應能力,削弱駕駛人的注意力,干擾駕駛人對距離與速度的判斷,嚴重威脅道路交通安全。
3.毒駕人員數量的上升
目前國內登記在冊的濫用合成毒品人員數量已達到145.9萬名,超過了傳統毒品的登記人數,是2008年同期的6.5倍,年均增長速度超過40%。與酒駕相比,毒駕行為對道路交通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危害更大。據統計,公安機關發現的吸毒駕駛人員已經多達62萬余名。毒駕猶如一顆隱藏的“定時炸彈”,炸毀的是文明出行的社會風氣。拆除這顆“定時炸彈”,刻不容緩。
(二)我國法律對毒駕行為規制不足
入罪舉輕以明重,出罪舉重以明輕,將毒駕防范重心前移,從源頭治理毒駕行為至關重要。
1.我國行政法對毒駕行為的處罰力度較輕
我國的《道路交通法》雖有涉及禁止毒駕但對毒駕該如何處罰卻沒有明確規定,處罰力度較輕。對毒駕者處罰最甚者也不過是注銷駕駛證。駕駛人吸食、注射毒品后駕駛機動車或者正在執行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社區康復措施的,要注銷駕駛證。
2.我國刑法未對單純的毒駕行為作出規定
毒駕行為本身仍然未能入刑,我國目前對毒駕依然是按照結果犯來處理。刑法在毒駕方面更多體現的是懲戒功能,而不是預防功能。換言之,毒駕若未導致交通事故,其行為是很難受到處罰的。即使行為人因為吸毒行為神志不清擾亂了交通秩序,發生了危害結果,毒駕本身這一行為因尚未納入刑法規制的范疇,在刑法上并不會受到懲罰。而對毒駕所造成結果的處罰也沒有一個統一的、量化的標準 。例如,毒駕發生交通事故,一般以交通肇事罪論處;若危害程度更加嚴重、惡劣,為符合罪責刑相適應,一般會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論處,同一個行為,情節和后果不同,這兩個結果之間的分界點如何界定?這在我國刑法上依舊是空白和模糊不清的。
無論是從行政法法律規制來看,還是從刑法的法律規制來看,我國關于毒駕的法律規制都存在許多不足,甚者缺失。與酒駕行為的法律后果相比,毒駕承擔的法律后果卻更輕,達不到震懾效果,也不符合刑法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無形之中,更加會催生吸毒駕駛行為的出現。因此應盡快將毒駕立法,對毒駕實行“零容忍”,打擊毒品犯罪,維護社會穩定。
二、域外毒駕模式的選擇及理論反思
在毒品日趨泛濫的今天,毒駕入刑對我國來說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與之相類似的酒駕入刑之后,取得的效果也是立竿見影,在社會上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v觀世界各國,很多國家早已將毒駕納入了刑事法律的規制范疇,適度借鑒吸收國外立法的成功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再結合當前國情,加速毒駕入刑,打擊毒駕行為,遏制毒品藥物的濫用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德國模式
德國在刑法上按照不同的情形對該行為將會以不同的罪名論處。德國刑法規定了駕駛員的合法正確的駕駛狀態,也列舉了那些違法、錯誤的駕駛行為,其中就包括我們所說的毒駕行為。在德國,吸毒駕駛機動車,不論其是否對公共安全造成了損害,都構成危害公路交通安全罪,也不論其既遂抑或未遂。它的特別之處在于把吸毒與飲酒后同樣是導致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削弱歸為醉酒狀態。另外,德國刑法對兩種罪名的過失行為同樣要作出處罰,只不過是相對于故意的情形來說,前者處罰更輕而已。這種情況下,相當于是一種兜底性條款,即只要你吸毒駕駛機動車,那么就有一款罪名適合你,就可以入罪。
(二)日本模式
作為中國的毗鄰國日本,在毒駕方面的法律規定也是非常嚴厲的。駕駛者在吸食藥物后導致分辨能力和控制能力降低,法律將認定其不能達到刑法規定的基本駕駛能力,若其這一毒駕行為引發他人受傷或死亡的結果發生,駕駛者將會被以危險駕駛致死傷罪論處。并且,其法條所說的藥物,也不單單是以毒品、麻藥、興奮劑等管制藥品為限,還包括其他類,如安眠藥、辛納,令人大腦神體容易產生昏迷、沉睡、不清醒癥狀的藥理作用物品。危險駕駛致死傷罪是屬于結果加重犯,值得注意的是,它還有一個前提,違反《道路交通法》。endprint
(三)美國模式
在美國,吸毒駕駛機動車視為醉酒駕駛,可以按照公然醉酒罪來處理,受到刑法的處罰。美國醉駕與我國刑法所規定的醉駕不同之處在于:我國刑法將醉駕包含于危險駕駛罪當中,但不包括“吸毒駕駛”。而美國的刑法中所指的醉態駕駛,不僅包括飲酒,還包括其他介質進入體內導致人身體或精神能力的障礙,如毒品、違禁藥品、安眠藥等。毒駕在美國的法律上規定的懲處方式是非常嚴格的,無論是否造成了事故抑或損害,只要是在吸毒之后駕駛車輛,就應該被認定為犯罪行為,因為其在法律上被定義為危險犯。
綜上所述,各國刑法對毒駕行為予以高度重視,處罰也是非常嚴厲,有些國家是將毒駕當作行為犯來處罰,例如德國;有些國家是以結果犯來處置,例如日本、英國、新加坡;而美國則是以行為犯和結果犯結合處置。另外,上述各個國家都普遍將毒駕行為包含在危險駕駛中,普遍認為吸毒和醉酒駕駛在根本上性質是沒有區別的,都屬于危險駕駛行為,共同適用刑法處罰。而我國目前刑法對于毒駕行為本身并沒有相關規定,僅僅是結果的“變相處罰”。因此我國應當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相結合,完善相關法規,加速毒駕入刑,從源頭上預防毒駕行為的發生。
三、毒駕入刑之制度進路
隨著毒駕逐年增長的趨勢,毒駕入刑這一問題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毒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不言而喻,學界和社會成員對毒駕入刑的呼聲近些年來愈發高漲,但究竟以何種形式入刑,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討和分析。
(一)通過修正案將毒駕納入危險駕駛罪中
1.毒駕入刑的設置模式
從性質上看,毒駕的性質與酒駕較為相似,將毒駕納入到危險駕駛罪當中,而沒有必要將毒駕這一問題單獨定為一個罪名。我們可以采用刑法修正案的方式將毒駕納入刑法,既可以保持我國刑法典的權威性與統一性,又可遏制毒駕這種危害行為,填補法律空白。
(1)單獨設立“吸毒駕駛罪”,有些不切實際,立法成本過高。毒駕的性質與“酒駕”“競速駕駛”屬性相似,在有一個能容納類別相同罪名的危險駕駛罪存在的情況下,又單獨將毒駕行為,增設為一個新罪名——“吸毒駕駛罪”,無疑是對立法資源的浪費,更是對整個刑法體系罪名結構完整性和統一性的破壞。
(2)毒駕納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去,有一種“殺雞用牛刀”的感覺,反映出法律對毒駕行為的定性不當和懲罰過重的問題。而且該罪名的主觀要件大部分是為直接故意,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持肯定態度,希望和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而毒駕行為人大多是持間接故意的心態,因此將毒駕行為以該罪的罪名入刑顯然也不合適。
(3)將毒駕毒駕行為納入危險駕駛罪中最為妥當。原因在于:首先,在主觀心態方面,危險駕駛罪,實踐主要認定為故意,這與毒駕行為的主觀心態不謀而合。其次,危險駕駛罪是屬于(抽象)危險犯,意思是說只要行為人實施該犯罪行為,不論其是否發生犯罪結果,都構成犯罪。毒駕行為的本質屬性就是一種危害行為,無論是從道德還是法律的角度來看,都不能為社會所容忍。因此,將毒駕行為通過刑法修正案方式納入此罪是最為恰當的。
2.毒駕的犯罪構成
毒駕,是指行為人非法濫用含有國家管制的容易使人形成癮癖的藥物(鴉片、海洛因、冰毒等)而駕駛諸如汽車、三輪車、摩托等在道路上行駛的車輛的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行為。這種行為是存在安全隱患的,毒駕是機動車駕駛員上路前絕對禁止的行為,所以本文認為毒駕入刑構成犯罪應具有以下幾個犯罪構成:
(1)客體要件:若毒駕入刑,其罪侵犯的客體是交通運輸的安全,危害的是公共交通秩序。眾所周知,交通運輸工具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公共交通秩序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毒駕問題關乎人命,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也直接關系到社會公共財產安全,關乎人民群眾利益以及社會的穩定。
(2)客觀要件:本罪客觀方面是毒駕行為的客觀條件。即應該符合以下要件:首先,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破壞了交通運輸的規則的行為。其次,是否發生危害結果并不是毒駕入罪的必備要件,毒駕行為屬于抽象危險犯。不以發生危害結果為其構成之客觀要件。最后,必須是吸食毒品之后駕駛機動車,或者正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
(3)主觀方面:該罪構成的主觀方面是具有一定的間接故意。我們都知道,人在吸食毒品之后就會產生精神極端的亢奮和妄想、幻覺等癥狀,脫離了現實,以至于判斷力降低或是喪失。而毒駕行為人作為擁有駕駛證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毒駕可能造成極強的社會危險性顯然是可以預見到的,雖然毒駕行為人對于危害結果是不支持的態度,但是他對這樣結果的發生不反對或是避免,而是一種放任的態度,主觀的惡性較強,這與過失有很大的區別,故其主觀的態度是間接故意。
(4)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應該是自然人,不包括單位,就是所謂的一般主體,即凡是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均可以構成。
(二)毒駕的法定刑設置
我國刑法量刑始終堅持罪刑相適應的原則作為基本原則,也是一貫立法活動所秉持的理念和思想。毒駕是作為危險駕駛罪中的一種行為入刑,理所應當參照危險駕駛罪的法定配刑,我國目前刑法對醉駕等危險駕駛行為處以拘役并處罰金。相比之下,毒駕的危害性與危險駕駛罪中其他行為,如酒駕、競速駕駛更加嚴重。因此,將毒駕的刑罰設置更嚴厲些較為妥當。至少不能輕于酒駕等其他行為。另外,法定配刑的同時還應當注意與交通肇事罪銜接問題。尚未發生危害結果時,毒駕作為行為危險犯,按危險駕駛罪處理,發生危害結果時則可以按照現有的刑法罪名處罰,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按該罪名處罰;符合其他罪名則按照相應罪名處罰。刑法裁量制度上,按照刑法總則規定處罰??傊?,毒駕的刑法裁量既要罰當其罪,還要考慮到與其他罪名的銜接,做到不枉不縱。
四、結語
毒駕造成的惡性交通事故頻頻發生,社會各界對毒駕入刑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毒駕日益蔓延,嚴重危及公共安全,正因如此,推動毒駕入刑,既可以遏制此類交通事故的頻頻發生,通過以修正案的方式修改危險駕駛罪,從而彌補我國刑法關于毒駕空白;又可以提高吸毒人員對毒駕危害性的認識,從源頭預防毒駕行為的發生。切實有效地維護交通秩序,打擊毒品犯罪,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毒駕問題的復雜性也說明,毒駕立法不應該迫于社會輿論草率為之,應當綜合各方面的原因,結合國情,汲取國外先進經驗,立足于本土,審慎而度之。
參考文獻:
[1]袁國禮.全國實際吸毒人數統計[EB/OL].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624/13793623_0.shtml,2015-06-24.
[2]王春圓.因毒駕引起的交通事故危害極大引社會關注[N].人民日報,2014-12-10.
[3]朱浩.毒駕入刑的應然訴求與思考[J].道路交通管理,2015(3):21.
[4]張明楷.論刑法的謙抑性[J].法商研究-中國政法學院學報,1995(4):108.
[5]趙秉志.英美刑法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2.
[6]楊煥寧.禁毒知識手冊[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1,35(2):101.
[9]王應甲.危險駕駛行為入罪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12-23.
[10]蘇威.毒駕入刑探析[D].沈陽師范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