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伍+李琪+宋長虹
摘要:馬克思、恩格斯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出發(fā),反思批判資本主義的唯心主義公平正義觀,提出社會經濟基礎是公平正義的決定因素,消滅階級和私有制是公平正義的根本要求,人的全面自由解放是公平正義的終極目標,從而實現對唯心主義公平正義觀的超越,建立起唯物主義基礎上的公平正義思想。
關鍵詞:公平正義 馬克思 恩格斯
中圖分類號:A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2-0210-02
公平正義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美好目標,是社會生活的永恒價值主題。作為政治哲學探討的核心問題,政治學、哲學、經濟學家從不同視角、以不同方式對公平正義進行了闡釋。當代有些西方學者認為,馬克思作為“道德虛無主義者”,不關心公平正義問題,這個問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視野之外。但是,縱觀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文獻,雖然其中沒有專門的文章討論公平正義問題,可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他們終其一生都在為人類公平正義事業(yè)奮斗,創(chuàng)造的理論就是要為建立一個真正公平正義的社會——共產主義所服務,其理論必然蘊含豐富的公平正義思想。學習和研究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中公平正義思想,對于糾正對馬克思主義的曲解、認識其科學性與真理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社會經濟基礎是公平正義的決定因素
(1)理解公平正義的唯物主義視角。早期由于受到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康德、黑格爾等哲學思想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主要基于唯心主義視角理解公平正義,認為國家的法律就是公平正義的原則和體現。但在參加現實社會生活實踐,目睹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后,馬克思遇到很多理論困惑,對原來的理論產生了質疑,由此導致其理論發(fā)生變化。馬克思意識到,理解法的關系“既不能從他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fā)展來理解”①,法的關系和公平正義都來自于社會物質生活關系。這樣,馬克思關于公平正義的思想,就從唯心主義指導下的公平正義觀,轉變到用唯物主義視角重新理解公平正義。
(2)公平正義來源于物質生產實踐。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公平正義來源于物質生產和生活實踐,其性質和內容由經濟基礎決定。公平正義不是人頭腦中抽象虛幻的意識,判斷的標準也不應該到法律條文中尋找,而是要從人類的生產方式里挖掘。馬克思指出,“只要與生產方式適應,相一致,就是正義的;只要與生產方式相矛盾,就是非正義的?!雹谕瑫r,人們關于公正正義的判斷標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著生產關系的變革而發(fā)生變化。馬克思說,希臘人和羅馬人認為奴隸制是公正的,封建社會卻宣布那是不正義的、封建制度才是正義的,而資產階級則要廢除被宣布為公正的封建制度;資本主義社會實行市場經濟,以平等交易為原則,但有人以欺瞞、哄騙等弄虛作假行為進行商品交易,那也是違背正義的??傊煌碾A級或集團對公平正義有不同的看法,剝削階級理解的公正,被剝削階級則可能持有完全相反的看法,而決定這些觀念的是現實社會的經濟基礎。
(3)公平正義具有歷史性、相對性。從唯物歷史觀的角度出發(fā),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公平正義具有歷史性、相對性,不存在也不會有“永恒的公正”。馬克思在批判蒲魯東時指出,蒲魯東從與商品生產相適應的法權關系中提取永恒公平的理想,是小資產階級公平正義觀。恩格斯批判蒲魯東的“永恒的公正”時指出,平等觀念無論以資產階級,還是無產階級的形式出現,都是歷史的產物,其形成需要一定的歷史條件,“這樣的平等觀念說它是什么都行,就不能說是永恒的真理?!雹鄱鞲袼雇瑫r指出,每個人的先天條件、生理與心理等不同,也會導致不公平的產生;兩個人甚至就其本身在性別上是不平等的,人與人間在能力素質上也存在著不平等,幻想道德上完全平等的兩個人是根本沒有的。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天生的差別,使得每個人的稟賦不同,致使根本不存在絕對的公平。人們追求的只能是達到相對公平,是在承認天生不公平的條件下,建立在特定經濟基礎之上的公平。
二、消滅階級和私有制是公平正義的根本要求
(1)批判資本主義公平正義觀。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后,揭露出資本主義公平正義觀的虛偽性、欺騙性。資產階級習慣并善于運用欺瞞和偽裝的方式,用表面平等的商品交易和雇傭工資制度,作為鼓吹和曲解公平正義本質的借口和謊言,以此對工人階級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實現資本家對工人勞動的無償占有。馬克思曾明確地把資本家的剝削譴責為搶劫、盜竊,說資本家財富的基礎“是盜竊他人的勞動時間”、持續(xù)增長的財富是通過“不付等價物而竊取的”,是從工人那里“掠奪來的贓物”。恩格斯指出,資本家坐享其成,不顧工人死活;工人階級拼命干活,卻不能養(yǎng)家糊口;工人勞動條件極其惡劣,連生命都難以保障,還談論什么公平正義;經濟上受剝削,政治上受壓迫,資產階級向工人階級宣揚的公平正義的理想王國,實際上是“一個公開實行階級恐怖和有意侮辱‘群氓的體制”④。
(2)資本主義社會不公的根源。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現實社會生產關系的研究,發(fā)現并創(chuàng)立剩余價值學說,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公正,根源在于存在私有制和階級。資本家運用殘酷暴力的手段取得物質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通過占有生產資料控制工人的生產,并將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無償占有。馬克思曾明確指出,資本家不付等價物占有的別人物化的勞動,并換取更大量的別人的活勞動。⑤而且,這種不公平不僅僅存在于生產領域,分配、交換和消費領域也都存在,直至從經濟上的不公平延伸到政治上的不平等。由此,馬克思認為要改變這種不公正,就要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徹底的變革,消滅階級、消除私有制,使生產資料重新歸工人所有。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平等要求的實際內容都是消滅階級的要求。任何超出這個范圍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謬?!雹抻纱?,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義思想,立基于工人階級對生產資料所有權上的平等,揭示資本主義不公正的根源,為無產階級尋求真正意義上的公平正義找到現實可行的實踐路徑。
(3)爭取公平正義首先要消除階級和私有制。既然資本主義公正觀具有極大的虛偽性和欺騙性,資本主義社會不公的根本原因在于階級和私有制的存在,那么,無產階級謀求自己的公平正義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推翻產生不公正的根源,消滅階級和私有制。因為,資本主義私有制不僅是經濟不公的根源,也是資產階級奴役和壓迫無產階級的基礎,所以,只有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壓迫,才能真正實現無產階級的公平正義的目標。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任務,就是要消滅資本主義的統治,消除資產階級賴以存在的私有制,進而推翻資產階級本身、消滅資產主義。馬克思、恩格斯公開宣布并鮮明提出無產階級革命的任務——“消滅私有制”,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對于那些企圖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謀求公平正義的人,馬克思提出尖銳批評和嚴重反對,認為是幼稚、可笑的幻想。馬克思說,要摒棄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資的想法,在革命旗幟上寫下:“消滅雇傭勞動制度!”⑦endprint
三、人的全面自由解放是公平正義的最終目標
(1)公平正義要求人的全面自由解放。人類真正公平正義的社會,首要的是以人的全面自由解放為目標。只有在人的全面自由解放的前提下,人的素質才能得到全面發(fā)展,才能依據興趣愛好、能力等選擇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才不會為生存而被其他人或其他階級所壓迫和剝削,人的意愿才能得到最大的滿足,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平正義。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未來公平正義的理想社會是一個以自由人為聯合體的社會,物質生產實踐是以自由聯合的方式進行的,現存的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壓迫與剝削、勞動的異化等不公正的現象都將不復存在,每個人都能夠實現全面徹底的自由解放。
(2)共產主義是人的全面自由解放的社會。在揭開資本主義的虛假面紗、深刻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的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描繪了他們關于未來人類理想社會的美好圖景——共產主義。在共產主義社會,資產階級的政權將被無產階級所取代,作為專制統治的國家不復存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差別消除,剝削與壓迫現象也將不復存在;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將被公有制所取代,社會化生產實現一體化,自私自利的獨立私人生產消失,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只有分工上的差別、無高低貴賤之分,被迫的生產分工制度也將被廢除;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提高,社會物質財富變得非常豐富,每個成員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得到相應的分配。正是在這樣的社會,不僅在生產領域,交換、分配和消費領域也都實現公平正義;不僅是在經濟上,而且在政治上,也實現真正的公平正義,也正是在這樣的社會,每個人才真正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
(3)實現共產主義的兩個階段。馬克思、恩格斯同時認為,由于社會發(fā)展受到歷史客觀條件的制約,實現共產主義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共產主義的公平正義的分配方式需要經歷兩個發(fā)展階段。在第一階段,社會生產力水平還不是十分發(fā)達,社會物質財富生產能力相對還不足,物質產品只能按勞動貢獻程度進行分配,即實行“按勞分配”,這是不可避免的階段。在第二階段,社會生產力得到不斷提高,社會物質財富變得十分豐富并且存在富余,在這個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所有物質產品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原則,社會成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獲得相應的分配??偠灾?,在共產主義社會,私有制被完全廢除,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資本主義舊式分工消失,社會成員不會在剝削與壓迫下勉強地維持生活,社會財富實現全體共有、人人共享,每個人實現全面自由發(fā)展,人類追求的真正意義上的公平正義得以實現。⑧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79.
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3.
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6.
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64.
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l].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84.
⑦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9.
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l].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64-3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