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韜
摘 要 紀錄片正在成為國家對外交流與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文章以《家在青山綠水間》為例,講述中國廣西電視臺與泰國國家電視臺共同合作拍攝與制作的紀錄片的過程,探討通過中外合作模式進行紀錄片拍攝、傳播時對部分核心點的各種處理方法。通過作品創作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微觀文化碰撞關系,揭示了跨國合作紀錄片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 中外合作;紀錄片;對外交流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1-0139-02
《家在青山綠水間》由中泰兩國合作的典范作品,該作品由中國廣西電視臺與泰國國家電視臺共同制作,是中宣部“紀錄中國”項目的重點之一。在雙方的努力下,它采取了敘事的形式。在6個多月時間里,我們分別在廣西、云南和泰國的清邁等地,探索和拍攝了兩國人民擺脫貧困的努力。節目不僅展示了兩國故事主人公的內容,也展示了兩國的民族風貌和自然景觀,突出了時空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同時,內容與時間、空間形成有機聯系。在記錄兩國眾多人民生動的生產和生活情景,反映他們積極扶貧、建設美好家園的偉大實踐的同時,也反映了各國夢的主題,這使得該項目具有更廣泛的意義。紀錄片具有較客觀的交流語境與交流語態,廣泛用于國際性傳播,是跨國度傳播交流的熱點[1]。“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等主題都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我們不僅要在中國媒體上“為自己說話”,還要促進目標國媒體的一致表達。《家在青山綠水間》在跨國合作中的成功,使其成為中外合作紀錄片中的一個代表案例,其中一些經驗值得總結和討論。
1 創意準備階段文化對撞
在當今這個時代,越來越明顯的展示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世界不同國家的民族文化都在不斷地融合,原本相互沖突的國家之間文化交流也正在加強。國際電視紀錄片的對外傳播具有傳播文化、塑造民族形象、藝術感染力強、滲透文化內涵等多種功能,為塑造我國對外的民族形象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具有非常良好的載體效果。電視紀錄片作為一種被廣泛接受的全球傳播形式,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內涵,成為一種有效的傳播手段。中國文化、泰國文化屬于亞洲文化,具有更強的相似性,如尊老愛幼、重視家庭價值觀、責任與恥辱、服從傾向、尊重面孔、和諧,內部和外部群體之間的差異,情緒控制,避免激烈的情緒,建立關系自尊和聲譽。華人在泰國人口中的比例很大,多民族混合生活,在此背景下,華人可維護和傳承中國文化,并逐漸引入、融入泰國社會。這是跨國聯合紀錄片成功的重要基礎。《家在青山綠水間》展示的是在生態環境保護前提下的扶貧工作,中泰兩國以多元化的方式展示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人民謀福利。在中國大力宣傳“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同時,泰國政府也在致力農村發展、水土保持、農業發展等專項規劃,也備受關注。兩國政府有著相同的目標和不同的方式、方法,為紀錄片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紀錄片選擇價值水平相近的拍攝視角,這種方法很容易為兩國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所認識,話題的選擇自然避免了文化上的障礙,這種優勢甚至成為這類紀錄片能夠為全世界接受的保證。
2 明確職責與科學配置
跨國紀錄片的合作是在平等合作關系的基礎上,利用紀錄片這一媒體方式實現合雙方兩國的同一目標。跨國紀錄片的合作不是簡單的涉及金錢的商務合作,更多的是媒體技術合作、文化融合合作。文化差異化下的跨國合作,尤其跨國、跨文化的平臺合作,成為了當代紀錄片發展的一個重要命題。
廣西電視臺和泰國國家電視臺事先對節目定位進行了明確,關于節目最終版權也進行了界定。根據拍攝和制作內容,攝制組確定了雙方攝制組成員人數,明確了導演、制片人等關鍵角色,對音響師、燈光師等關鍵崗位明確定人、明確分工;同時,制作核心設備也有很高的質量要求。在拍攝階段,中國和泰國已經確定了各自的工作計劃和組織。例如,建立了加強雙方信息交流的機制,明確了溝通渠道、溝通方式和對接隊伍。早期充分溝通拍攝內容,提前傳達拍攝方式,雙方互派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重要的拍攝內容由雙方共同指揮跟進,加強溝通解決過程疑慮;雙方在進展不一致的任何時候都保持較同步的拍攝節奏和時間表;互相核對、校正和補充,以確保方向的一致性。
3 文化差異下的求同存異
傳統的“同一個理念,同一個主題”的創作風格,尤其是在國際市場上,一直無法滿足觀眾的需求。不同文化、意識形態、習俗和價值觀對電視紀錄片的需求不能成為標準。為了在國際交流中有所作為,我們必須創造各種主題,并在故事中避免“意識形態”。讓國際觀眾評斷,減少因意識形態和政治語境的差異而對紀錄片傳播的影響[2-3]。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價值體系,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根源體系,世界允許差異,也是因為差異化而顯得更加燦爛。世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共享文明,也是求同存異,這是我們應該銘記和需要的工作[4]。
明確多元化交換與融合的必然性、客觀性,是實現多元價值求同存異前提和基礎。由于中泰的參與主體是建立在平等關系的基礎上的,國際化的視野不能再以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思想和文化來完成紀錄片創作。紀錄片正從“單方面創作”走向“多方協作”。
紀錄片的合作方不僅在紀錄片拍攝中進行合作,而且更多地體現在紀錄片發布、發行上的合作。合作雙方充分挖掘各自優勢、加強過程合作,以使得達到“1+1>2”的效果,提升紀錄片的整體水平。
在節目制作過程中,中方也盡可能尊重泰式風格,并采用其他觀眾可以接受的表達方式。在采訪和稿件寫作中,從框架結構,到每個句子,中方逐一檢討,并不厭其煩地與泰方溝通。多元價值主體的共存和多元文化的存在,不是說完全拒絕單一價值的存在,也并不是說任意地放縱這些價值,而陷入不講任何原則的地步。在合作中,對于原則性、立場性問題,我方則會牢牢把握主導權,積極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展示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中國形象。在合作中一旦遇到分歧,中國將本著客觀、誠實的原則,著力分析專業素質、專業標準的具體問題,實事求是,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