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李曉菲
摘 要 高校肩負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十九大再次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思政教育工作的環境和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給思政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文章以南京醫科大學為例,在大學生群體重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當代大學生對于新媒體的使用情況,探討如何利用新媒體有效促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和踐行的研究。
關鍵詞 新媒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1-0074-0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生奮斗的夢想之舵、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鈣、當代中國的興國之魂[1]。高校肩負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認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保青年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忠實守衛者。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顯得尤為重要。新媒體傳媒更新速度快、新聞覆蓋面廣、普及程度高,對當今大學生價值觀形成有重要影響。根據新媒體特點,結合高校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教育,增進大學生尤其是醫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認同,努力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對早日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研究設計
為了解新媒體時代青年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存在問題,我們在南京醫科大學的青年學生中展開調查研究。在選取對象時,我們一方面考慮了性別和年級人數均衡,另一方面強調了各專業青年學生所占比例大致相同。本次調查發放問卷共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98份,回收有效率為99.50%。問卷調查涉及對南京醫科大學青年學生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渠道、對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認識和看法、影響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因素和踐行和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四個方面的研究。
2 新媒體的內涵及其重要地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新媒體定義為“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當前其主要形式有新聞網站、網絡論壇、社交網站和QQ、微信、微博等即時通訊媒體。新媒體以其交互性與及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個性化與社群化等特點,在人們日常中越來越普及,并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16年7月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10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較2015年底增加3 656萬人,手機在上網設備中占主導;在年齡結構上我國網民仍以10~39歲群體為主,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30.4%。在本次對南京醫科大學青年學生展開的調查研究中也發現,無論性別和年齡差異,選擇用網絡發表看法的同學占61.54%。可見,新媒體已成為我國網民獲取信息、交流通訊和發表觀點的重要媒體形式。而高校學生所處年齡段在所有網民年齡段中占比最高,表明大學生對網絡的強大依賴性。
3 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形成帶來的影響
大學階段是青年價值觀形成和成熟的重要階段,其形成極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而新媒體作為大學生們最依賴、最廣泛的信息獲取途徑,在他們的價值觀形成中會產生重要影響。
1)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形成帶來的積極影響。(1)新媒體是大學生獲取國家政治等信息的主要途徑。在本次調查中,74.92%的同學表示主要通過網絡了解國家大事。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更為迅速、覆蓋范圍更為廣泛、更新速度更為快捷,它提高了大學生認知世界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的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形成有強大的推動作用。(2)新媒體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的有效學習途徑。本次調研有50%的同學表示更愿通過大眾傳媒學習思政理論知識。新媒體作為新興的大眾傳媒方式,可以利用數字傳媒技術,將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等緊密結合,提供更直觀、更輕松的平臺,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充分調動青年學生的視聽,將理論知識生動地表現,更利于引導大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內涵,在表現形式上更易被青年學生接受并獲得良好效果。
2)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形成帶來的消極影響。(1)當前新媒體環境使信息魚龍混雜,易對大學生產生誤導。新媒體時代是全媒體和自媒體時代,信息極易被碎片化、庸俗化,加上我國現階段網絡規范制度并不健全,不實信息、不健康的信息得以大肆傳播。由于不具備足夠成熟的信息素養,在信息海洋中,大學生容易迷失自我,這對他們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形成極為不利。(2)新媒體平臺言論發表的相對自由容易使大學生走上思想極端。新媒體平臺言論發表相對自由讓人們容易產生在網絡平臺上可以暢所欲言的錯覺。大學生是對獲得認同或追求個性有強烈訴求的群體,這也可能讓他們因過分追求共鳴或個性而走上思想極端,對他們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有致命作用。
4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大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1)傳統思想教育課程不夠深入人心,知行脫節現象嚴重。當問及“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回答集中在“聽說過”“有了解”而無人選擇“非常了解”,并有33.11%的同學認為學校傳統思政課程在幫助他們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作用很小、36.79%的同學認為作用一般。這表明要讓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共鳴與認同并非易事。一方面,“三個倡導”于大學生而言過于抽象,理解有一定困難;另一方面,高校傳統的思想教育課程存在缺陷,并沒有將核心價值觀細化到對于大學生具體的個性化培養,這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存在較為嚴重的知行脫節現象。
2)大學生易受周圍消極因素誤導。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對道德標準的判斷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3]。在新媒體時代,信息無論好壞都迅速傳播,大學生對一些與主流思想不相符的觀念更易表現出觀點偏激和盲從行為,導致煽動性思想成為其思想的主導而被嚴重誤導。調查中“社會變革,腐敗現象、不正之風的影響”“家庭教育的缺乏”“理論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現實反差太大”和“網絡信息時代各種媒體傳播的負面信息的作用和影響”依次位列“影響大學生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主要原因”前四。這些對在大學生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產生了很大阻礙。
5 針對新媒體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
1)高校的思想教育要結合新媒體,將核心價值觀內涵具體化。高校應高度重視傳統思政課程不夠深入人心、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嚴重知行脫節現象。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公眾平臺,為學生推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故事,使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醫學生中形成風潮;在開展傳統思政課程同時,積極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切身感受和積極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醫學高等院校更應利用醫學特色,將正確價值觀與醫學緊密結合,形成獨到具體的價值觀培養方式,如鼓勵醫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開展社區義診、醫學知識普及等志愿活動,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實現人生價值,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2)大學生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養,結合理論知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在面對不同媒體中各種信息時所表現出的信息選擇能力、質疑能力、理解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4]。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是信息的接受者與傳播者。大學生自身可以通過參加媒介素養相關課程、聽取思想教育課程和講座來深化對信息的判斷能力、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識;也應參與積極向上的社會活動,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感受活動傳遞的正能量,獲得幸福感,從而提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理解。
參考文獻
[1]張英姣,孫啟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原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7):134-137.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2012.
[3]叢明,趙志強,曹旭.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理論、方法和實踐研究[J].科教文匯,2015(32):7-8.
[4]劉敏,湯金陶.媒介素養教育應以大學生為主要整合對象[J].中國成人教育,2011(20):123-125.
基金項目:2016年南京醫科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專項項目“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策略及實踐研究”(2016ZSY009)。
作者簡介:劉 麗,講師,人社院教研辦主任,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