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交媒體時代的到來,特別是在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的崛起之后,自媒體成了一個人人都可以做的東西,但這也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社會責任的缺失,文章著重討論在社交媒體時代自媒體如何把握和履行好社會責任。
關鍵詞 自媒體;社會責任;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1-0150-02
截至2018年1月,中國網民用戶數已經來到了7.72億,在兩款國民社交App中,微信月活突破10億,其中公眾號超過2 500萬個,而微博月活也超4億,微信和微博上的自媒體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內容,不可否認,我們已經來到了一個自媒體的時代。和報刊、電臺等傳統媒體不同的是,自媒體是以網絡社交平臺為載體,具有強人設、速度快、傳播廣、觀點新等特點,這和傳統媒體時代有著巨大的差異,而自媒體的出現也讓整個傳媒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 人人都有話語權
自媒體時代帶給這個社會最大的改變是讓生活中的每一個普通人都擁有了屬于他們自己的話筒,也就是表達權,這種情況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媒體時代只有專業的新聞從業者、名人、明星等才擁有話語權的局面,人們可以在網絡社交平臺上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言論,換言之,“人人都是記者”。網絡社交平臺的流行讓新聞報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媒體記者,也可以是事件的親歷者,現場旁觀者,以及外圍信息的獲得者,而且相比起傳統的媒體記者,自媒體時代下的各個內容生產者,提供了很多傳統媒體無法挖掘的事實。
不過盡管這種變化使得人們能夠更加便利地接收到各種信息,但同時也衍生了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便是自媒體的社會責任缺失問題,畢竟對于很多熱點事件來說,親歷者,現場旁觀者只占據了一小部分,大多數內容生產者都屬于外圍信息獲得者。這些外圍信息獲得者通常會通過新聞媒體網站,社交網絡平臺等渠道獲得熱點事件信息,然后通過杜撰,編譯等方式拼湊出一副新聞圖景并發布,這種臆想性寫作方式的流行,會使得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受到嚴重的干擾,而問責機制的缺失也令人擔憂。
2 自媒體社會責任缺失的表現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有一定的好處,但從現實情況來說,它的缺點也逐漸凸顯了出來,特別是一些自媒體沒有責任意識,一味地追求點擊率和利益,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后果,以下我們將從兩個例子來看自媒體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第一個案例是空姐遇害案。2018年5月5日晚,空姐李明珠在執行完當天的工作任務后,在鄭州航空港區叫了一輛滴滴去往杭州市里,但不幸的是在途中被該司機殺害。該事件經各方媒體報道之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各自媒體紛紛發文譴責加害人以及滴滴出行公司。微信公眾號二更食堂在2018年5月11日發布文章《托你們的福,那個殺害空姐的司機,正躺在家數錢》,該文作者在沒有任何一手材料的情況下在文中臆想并撰寫了空姐在受害時被滴滴司機性侵的場面,硬生生地將一起新聞事件寫成小黃文,引起眾多讀者反感,隨后該文章因被大量舉報而無法查看。微信公眾號有格也在空姐遇害案的幾天后發布相關文章,文章問題不大,且在微信平臺上獲得了百萬閱讀量,但隨后該公眾號的編輯被扒出以一種炫耀的口吻在各個微信群中展示這篇文章的閱讀數,并號召其他公眾號來轉載這篇文章。這種舉措顯然會引起人們對其內容的反感,發布此內容的自媒體也不得不面臨道德上的譴責。
第二個案例是“80后”創業者茅侃侃自殺事件。2018年1月25日,有消息傳出“80后”創業代表人物茅侃侃自殺去世,年僅34歲,之后經多方確認,茅侃侃確實在今年1月在家中開煤氣自殺,家人發現時已去世,未留下遺書。隨后原央視主持人,微博大V王利芬發文《茅侃侃的離世,掀開了創業殘酷的一角》,迅速獲得10萬+的閱讀,王利芬在自己寫的文章獲得高閱讀量之后,不顧后果地在網上表達了自己的喜悅之情,在微博上發表了“速度要比我想象中快很多,先高興一下”的言論,很顯然這種言論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強烈沖突,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講究“逝者為大”,不管逝去的人在生前的經歷如何,都不應該拿逝去的人開玩笑或者是做出不合時宜的議論,更何況是王利芬這種為了滿足個人私欲,在公共場合里表露自己開心的情緒,在遭到了網友的批評后,王利芬發博道歉,不過網友對王利芬的道歉并不買賬,紛紛譴責王利芬,王利芬自然無法作更多的辯解。但更嚴重的是,在王利芬的文章獲得了更多閱讀量之后,很多自媒體一擁而上,紛紛發表與王利芬類似的觀點和文章,為的便是獲得高閱讀和高點擊。
這兩個案例,都是自媒體社會責任缺失的表現,究其原因,無非是這些自媒體片面地追求點擊量和瀏覽量,不顧內容的真實性以及言論的社會影響力,導致了自媒體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這些案例的出現也嚴重地降低了人們對自媒體的信任感,對整個自媒體行業產生不良的影響。自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媒介形式,本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然而現狀卻令人擔憂。因此,促進自媒體履行社會責任顯得尤為必要。
3 自媒體如何履行社會責任
在探討履行自媒體的社會責任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自媒體的社會責任是什么。傳統的媒體社會責任是指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在新聞傳播活動中必須履行的對社會安定、國家安全和公眾心智健康所承擔的法律、道德等公共責任和社會義務。而自媒體的社會責任是指自媒體及其從業人員在其創作和傳播的過程中應該遵循社會法律規范,弘揚社會正能量,以及履行維護社會公德的義務。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不管媒體的形式怎么變化,不管是自媒體還是傳統媒體,不管是網絡媒體還是紙質媒體,都應承擔社會責任。自媒體的社會責任主要包括自媒體的道德責任和文化責任。從自媒體的道德責任上來講,網絡社交平臺的蓬勃發展不僅使自媒體成為了社會信息的主要來源,還讓自媒體擁有了社會教化的力量,自媒體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中具備一定的道德教育功能,正向發揮自媒體在道德教化上的力量是其社會責任所在。自媒體的文化責任是指自媒體承擔著弘揚社會良好風氣,促進優良文化氛圍的形成的責任,正確的輿論引導可以提高公眾的媒介素養,同時自媒體也可以對社會上的不正當的言行、違反社會準則的事情進行揭露批評教化。
如今自媒體在社會責任上的表現不力很大程度是因為自媒體從業人員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不高。和傳統媒體不同的是,很多從事自媒體行業的人員并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也并非通過傳媒專業進入自媒體行業的,自媒體的門檻相較于傳統媒體降低了很多,只要能說會寫,語句通順就可以了,這也導致了很多自媒體行業的人員缺乏對媒體行業的基本認知,更別說重視自媒體的社會責任。其次,自媒體片面追求經濟利益也是其社會責任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自媒體是具有雙重屬性的,一方面自媒體和傳統媒體相類似,自媒體既是傳播主體,另一方面它同時也是市場經濟主體。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自媒體必然會考慮自身的經濟效益,但由于自媒體市場優勝劣汰的法則,自身的發展壓力等多層原因,直接導致了很多自媒體過度地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具體表現為把粉絲量和關注度看作是最重要的東西,用盡一切手段來提高內容的點擊量,甚至不惜歪曲事實和制造虛假新聞等,這些行為使得社會責任缺失的現象出現了。
在了解完自媒體社會責任的定義和成因后,最后我們還需要知道自媒體社會責任應該遵循哪些原則。第一,自媒體報道的真實性原則:這是自媒體報道的第一準則,真實性是自媒體在內容創作中必須放在首位的,真實性是自媒體內容的生命,任何歪曲事實或者制造假新聞的行為都是不被容忍的。第二,自媒體報道的客觀性原則,基于自媒體報道的真實性原則上,保持內容的客觀性,避免主觀臆想,避免被用心不良的人帶節奏,也是自媒體需要把控的一個點。第三,自媒體報道的純潔性原則,這也是很多自媒體都會違反的一個準則。當經濟利益與社會責任相互沖突的時候,新媒體應當保證在能夠產生社會效益的情況下再去實現經濟效益,即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這要求每一個自媒體從業者自覺地把社會責任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職業和工作,從而使自己的內容有益于社會,有益于公眾,以營造健康的自媒體環境和為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貢獻一份積極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嚴曉青.媒介社會責任研究:現狀、困境與展望[J].當代傳播,2010(2):38-41.
[2]王天定.誰的責任、向誰負責、負什么責任——淺議媒體社會責任的概念及特點[J].科學經濟社會,2007,25(2):126-128.
[3]鐘瑛,李秋華.新媒體社會責任的行業踐行與現狀考察[J].新聞大學,2017(1):62-70.
[4]鐘瑛.中國新媒體社會責任研究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5]徐峰.新媒體社會責任評價尚有提升空間——鐘瑛教授訪談錄[J].新聞論壇,2015(4):27-28.
作者簡介:張曉平,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