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鳳
摘 要:文章以教師職業道德失范的環境原因為研究對象,首先簡單的闡述分析了教師職業道德失范表現,隨后著重圍繞教師職業道德失范外部環境,從社會市場經濟大環境變化以及我國教育價值取向兩個方面深入分析了教師職業道德失范原因,以供參考。
關鍵詞:教師職業道德失范;環境原因;分析
教師職業道德行為失范會嚴重損害教師社會聲望與形象,制約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甚至還會主助長社會不良風氣。因此有必要對當下導致教師職業道德失范的外部環境原因進行探討分析,對于解決教師職業道德失范問題,推動教育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教師職業道德失范表現
缺乏職業認同感。部分教師并不看好自身職業,僅將其視為一種謀生手段,他們貪戀教師職業工作穩定,社會認同度高,同時又對自身薪資待遇、地位心懷不滿,怨天尤人,無心戀教。主要表現為:教學缺乏責任心,備課隨意,上課不認真,教案遲遲不進行更新,不進行教學方法、內容創新,滿足于現狀。
利用職權牟取私利。知識經濟時代下,國家雖然鼓勵個體追求合法利益,鼓勵教師深入挖掘自身專業知識市場價值,通過社會兼職、學術演講改善自身經濟條件。但部分教師利欲熏心,非法利用自己的職權為自己謀取私利。例如少部分教師“利用學生搞創收”,以補考費、資料費等名義,收取學生各種費用,同時借收費之機,擅自提高收費標準,或另立名目,為自己謀取權利。
對待學生有失公允、公正。發自內心的熱愛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是一種最為基本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但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于功利,沒有做到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有的教師過于注重學生成績,以學生成績作為“好學生”、“壞學生”唯一評判標準。有的教師針對自己喜歡的學生與不喜歡的學生在獎勵、批評、懲罰方面差別對待,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二、教師職業道德失范環境原因分析
(一)市場經濟大環境下對教師思想價值觀念造成一定的沖擊。自由的市場經濟體制賦予了社會個體成員在合法前提下,自由追求個人利益的權利,這一方面有效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使得人們思想價值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個體價值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社會價值已經不再是“一家獨大”,人們越來越追求個體社會價值的協調統一,逐漸習慣了以“價格”來衡量“價值”,甚至將“價格”與“價值”直接等同。以往,教師被譽為“太陽底下最為光輝的職業”,教師的“勞動”是“無價”的,有著被大眾廣泛認可的社會價值。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知識價值不斷被強調,教師的勞動價值不再單單以社會價值來彰顯,開始有了通過“價格”來獲得認同的可能性,因此功利追求必然成為了當下教師職業行為的一個新的動力,這會產生兩種效應,一是有效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教師的敬業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弘揚與發展。二是教師很難在“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之間找到平衡,尤其是在當下行業發展中,教師收入往往處于中下水平,與其他一些高收入行業形成強烈的反差,教師社會地位與收入并不相符,收入低在當下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往往意味著個人價值沒有得到認可,這就使得教師對實現個人價值期望不斷加大,教師在不斷追求個人價值的過程中,逐漸被“個人利益”所驅使掌控,遺忘了教師職業本身的“無私奉獻”屬性,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逐漸失衡,前者很容易掩蓋后者,導致教師職業道德觀發生扭曲、變形,誤入歧途。
(二)教育本身價值取向的偏移削弱了教師職業道德意志。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自然無法獨立于社會,成為超然的存在,它與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社會的發展進步離不開知識的更新與應用,因此教育是促進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同時也充分反映了社會經濟、政治發展需求,教育應主動適應并服務于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為其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從這一點上來看,教育在價值取向上本身就存在功利性的一面。然而教育同時也有著非功利性的一面,它向人們展示崇高的理想與生活境界,為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最高的理想教育境界應是實現自身功利性與非功利性和諧與統一。然而我國教育歷經多年發展,依然尚未把握好功利主義與非功利主義之間的平衡,受傳統政治文化特殊連理影響,我國教育價值觀往往建立在實用主義、功利置于的價值觀取向之上。在政治上,教育往往成為了其附庸與幫手,教育價值取向有著強烈的政治工具化傾向。而對于個人而言,教育往往成為通往“仕途”最好的“敲門磚”。在這一形勢之下,教育非功利性一面被逐漸掩蓋,功利性、工具性作用日益凸顯。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教育從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一種明碼標價“商品”,教師為了考而教,學生為了考而學,學生成績好壞成為了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升學率成為了評價學校好壞的唯一標準,在教育功利性大環境下,教師的職業道德觀念逐漸被弱化,決定教師日常教學行為的不再是“無私奉獻的精神”,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既得利益”,教師應有的職業道德逐漸被利益熏心所掩蓋。
綜上所述,教師職業道德失范無論對于學校發展還是對于學生未來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需要明確教師職業道德失范表現,找出導致教師職業道德失范的環境原因,文章主要圍繞社會市場經濟大環境變化、我國教育價值取向兩個大環境因素進行分析,期望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1]王立超.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失范問題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2):127-128.
[2]王雄.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失范原因及對策[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6,33(3):98-100.
[3]李敏芳.教師職業道德現存問題與客觀剖析[J].考試周刊, 2016(54):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