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親富
摘要:隨著國學浪潮的掀起,“國學”這一詞語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受到了各行各業的重視。國學具備較強的人文性,在凝聚了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語文學科中尤為凸顯。因此,將國學合理地與初中語文教學進行對接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讓更多人了解國學的有效途徑。本文詳細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與國學對接的重要性,旨在呼吁人們關注國學、了解國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 國學 重要性
“國學”是一個與“西學”相對的詞匯,從狹義的角度上來看,在我國封建社會中,儒家思想的地位一直占據主流,所以國學主要指儒學。而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國學主要指中國五千年歷史的民族精神及傳統文化。
一、國學對學生的重要性分析
1.拓寬學生的眼界,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國學經典中蘊含著大量的優美詞句,不論是在表現手法上,還是在詞語運用上,這些優美的詞句都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很少遇見的。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國學經典詞句,不僅能擴大學生的詞匯量,還能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造句方法和寫作的手法。不僅如此,學習國學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跟隨古人一起感受當時的環境,讓情感進行了一次時空旅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主動將自身情感融入國學中,產生情感共鳴,進而開闊學生看待社會的眼界。
2.體現出有態度的生活
隨著社會飛速的發展,自媒體的多樣化特點給予了學生更多抒發情感的途徑,但互聯網畢竟是虛擬的世界。在現實生活中,學生不會主動將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表達出來,這對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十分不利。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運用古詩詞,讓學生清楚了解經典背后的故事,知曉這些文人有著怎樣的人生際遇,他們是通過怎樣的手法來抒發自己的情懷等。如在春游時,語文教師想知道學生看到遠處山峰時心情如何,如果直接問學生,那么學生回答的積極性肯定不高,而將《山行》和《登高》等古詩詞作為問題的切入,通過講解古詩詞作者描寫景物的手法及作者對山的情感表現等,就能很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二、國學對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1.融合教材
語文教學的各個階段都有著國學的身影,如文言文、詩詞歌賦等的教學,而初中語文教材中涉及宋詞、元曲等,表明國學作品與語文教材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因此,在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應重視國學教學。如在教學《水調歌頭》時,教師應讓學生明白這首詞中蘊含了蘇軾對親人的美好祝愿和思念,體現出了蘇軾樂觀的心態和曠達的胸襟。同時,詞是可以唱出來的,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聲唱出這首詞,在吟唱和朗誦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
除此之外,初中語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參考這首詞的寫作手法,然后進行仿寫,讓學生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學會詞的基本寫作,還能夠充分感受詞中蘊含的情感。由此可見,初中語文教學和國學的對接能夠極大地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轉變教學方法
教育的時間跨度較大,但是古代的教育方法依舊可以為現代教學提供可參考和借鑒的經驗,而參考和借鑒的最好方法就是將語文教學與國學進行對接。如在引導學生品讀古詩詞,深入感受其中的意境時,雖然古人沒有現代技術設備拍下其所看見的事物,卻通過文字將其記錄下來了,學生在感受古詩詞的意境時,大腦中會自然浮現出作者所看見的畫面。另外,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與教材內容相對應的影像或圖片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國學。
三、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學和國學的有效對接,不僅是初中生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還是中華文化傳承的必然選擇。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尋找科學合理的方法,實現語文教學與國學之間的有效對接,促進語文教育的發展,為中華文化及精神的傳承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陳春雨.國學在初中語文課堂實踐經驗[J].智富時代,2017,(3).
[2]劉亞東.國學教育對初中語文教學的意義及影響探析[J].科學導報,2013,(9).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銀寶湖鄉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