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及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核心素養的培養應貫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結合實踐經驗,筆者從什么是核心素養和如何培養核心素養這兩個方面進行了探究。
一、閱讀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內涵
素質教育要求語文教學應更加傾向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和未來的發展,而與此最相關的就是閱讀教學。根據多年的閱讀教學經驗,筆者認為,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文字運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語句理解能力、邏輯思維等。因此,提升核心素養不僅是閱讀教學的目標,也是小學教育的目標。
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1.采用興趣引導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好奇是人的天性,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決定了他們對很多事物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語文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好奇心強這個特性加以引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師可以給學生留出充分的自由空間,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進而引發情感共鳴。不管是語文教學,還是數學教學,教師都可廣泛運用興趣引導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2.真正把學生當作閱讀教學的主體
《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和核心。因此,教師必須積極引導,避免填鴨式的灌輸和死記硬背。語文閱讀教學有其特殊性,它與數學等學科的教學方案完全不同,數學等學科的題目答案是標準的、唯一的,而語文閱讀題目的答案不具備唯一性,可以根據發展思維形成多種多樣的答案。在閱讀教學中,如果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表達出了嶄新的看法,教師要予以表揚和贊許。即使學生的思路是錯誤的,教師也不能直接批評和否定,而應耐心引導,避免打擊他們的自尊心,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而這也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語文課本上的內容已經無法滿足《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閱讀數量和閱讀質量。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語文教師必須要求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
小學高年級學生較之低年級學生來說,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但是對于一些學生來說,進行自主的課外閱讀仍然比較困難。因此,教師要開動腦筋,開拓方法,循循善誘,以多種方式促進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如教師可以每周選出兩節課的最后20分鐘抽查,讓幾位學生為全班同學講述自己最近課外閱讀的文章。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還能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4.保障閱讀環境,增加閱讀途徑
在課外閱讀時,一個健康的、積極的閱讀環境十分重要。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社會閱歷有限,對于書籍沒有良好的辨別能力。因此,教師要幫助他們尋找適合的閱讀途徑,選擇積極向上的書籍。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和義務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健康的閱讀環境,還可以有效利用學校的圖書館,并且要求家長配合,多帶孩子去一些書展、報刊亭、大型圖書館等開放場所,增加學生的閱讀途徑。
5.向學生傳授閱讀方法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教會學生閱讀方法比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更加重要。良好的閱讀方法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文字轉化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教導學生如何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主旨,使學生能夠認識到文章中的優美句段和點睛之筆,并進行摘抄、消化和運用。這樣,學生不僅能提高閱讀能力,還能將閱讀中的理解能力轉變為自我表達能力。
三、結語
小學生已經開始具備獨立的意識和認知能力,但受限于年齡和閱歷,所以需要教師加以正確引導。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理解能力和核心素養的有效方式和關鍵措施,教師應該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在教學實踐中引入多種多樣的方法,探究出最佳的教學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西省靖安縣雙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