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燕
摘要:高中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心理問題的高發時期,教師應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關鍵詞:高中生 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
當前,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有很多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或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習問題。高中生學習任務重、壓力大,還有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方法不當,沒有學習計劃,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加之家長對子女期望過高,致使他們產生考試焦慮、厭學逃學、消極頹廢、神經質等不良心理狀態。
第二,人際關系問題。高中生人際關系問題主要包括與教師的關系問題、與同學的關系問題、與家長的關系問題。師生關系不融洽,容易讓學生情緒消極,產生壓抑對抗心理;與同學關系緊張,容易讓學生產生被孤立、被排擠的感覺,他們容易出現敏感、自閉、抑郁心理;親子關系不協調,極易讓學生出現孤僻、專橫等不良心理,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第三,網絡成癮問題。許多高中生沉迷在網絡游戲、網絡小說和網絡聊天中不可自拔,他們不愿與家長、教師、同學、朋友一起交流,只生活在網絡世界里,離開網絡就萎靡不振,容易出現人際交往障礙、性格扭曲等諸多心理問題,嚴重損害了高中生的身心健康。
第四,青春期情感心理問題。高中生正值青春成長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不強,易出現情緒方面的問題。
二、加強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1)組織主題班會,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應以班級為單位,圍繞某個話題組織召開主題班會,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如教師可以在高三年級開展“高考復習大家談”主題班會,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暢談自己的復習計劃、學習煩惱和困惑。這樣一來,既能讓學生明確高考復習的方向,又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調整好考前心態。
(2)開設心理健康講座和心理咨詢室
結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學校應有針對性地開設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和心理咨詢室,通過生動活潑的對話、專題討論會、咨詢熱線等形式,向學生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學生心理健康意識,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3)課程教學中靈活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關心理教育的素材,有意識、有目的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塑造良好的人格。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巧設教學情境,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4)開展多樣的實踐活動
教師可定期開展豐富多樣的競賽活動,如百科知識競賽、演講和經典朗誦比賽,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心理。教師還可以圍繞教學目標,定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鍛煉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
2.重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僅依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結合家庭教育。家庭與學生的健康成長息息相關,家庭教育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許多青少年犯罪,究其原因是缺少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導致他們身心發展不平衡,最終釀成了悲劇。因此,要想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質,教師必須重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家長要尊重、理解和信任孩子,關心他們的學習情況和日?;顒?,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讓高中生在家庭氛圍中獲得身心的愉悅感,從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高中生身心健康發展;其次,家長要與孩子進行平等的對話,關注孩子的內心,掌握孩子的心理狀況,并積極做好孩子的心理輔導;最后,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努力學習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并加強與教師的溝通和聯系,通過家校攜手,共創良好的教育環境,為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三、結語
總而言之,解決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項意義重大、持久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及社會的多方參與、積極配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