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鞍山市華育高新區學校 遼寧鞍山 114005)
隨著合唱日益被重視,合唱教學成了我們難以逃避的課題。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有意地培養與訓練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才能在合唱教學中,表現出駕馭自如、游刃有余的狀態。我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幾點較為重要的合唱教學中教師必備的能力:
1.音準、節奏、力度的聽辨能力,是音樂素養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礎的能力。當學生唱不準了音高,唱錯了節奏,力度變化不準確,教師不能聽出來,立刻指正,那么學生就沒辦法唱會歌曲,唱準歌曲,更不要提唱好歌曲。如果齊唱都不能唱好,就根本不用唱合唱了。
2.音色判斷能力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因而根據歌曲的風格、情緒、表現內容的不同,所需要的音色也不同,需要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要求與塑造學生的聲音。同時就需要教師自己對聲音的音色有準確的概念與敏感度,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學生音色的變化,并做以及時準確的調整。[1]
3.和聲聽力是合唱中教師難以繞過、不可避讓的硬件能力。兩個聲部同時唱響,哪一個聲部唱的準,哪個聲部唱的不準,錯在哪個節奏,不準在哪個音高,教師如果聽不出來,就沒辦法進行有效的指導。因此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就要努力去聆聽范唱歌曲中的低聲部旋律,培養自己能夠分部聆聽的能力,在學生的合唱過程中,培養自己能夠同時聆聽兩個聲部的能力,讓和聲聽力在教學中不斷得到磨練與提高。
首先教師要有正確的聲音概念,了解童聲合唱的特點。如在聲音位置上稍靠前些;從聲音由口腔出來的狀態看,比成人稍“橫咧”些;從歌唱氣息上看,音肺活量較小,一般比成人稍淺些。如果在訓練中違背了規律,旋律處理的童聲就會傾向成人化而失去活潑甜美鮮亮的特色。而教師只有熟悉與掌握童聲與成人聲音的差異、通過不斷的對比聽辨練就靈敏的耳朵加之科學的指導旋律方法運用,長此以往,才會取得良好的聲音旋律效果。
其次,教師要掌握童聲訓練的常用方法。
1.聲音走向與共鳴運用。①引導學生體會聲音在頭部前上方所形成“走向前上方的眉心”似的“面罩感”,這是對頭聲共鳴作用與聲音前方走向的形象比喻。對于找不到聲音走向與共鳴運用的學生,可讓他們捂住雙耳,堵住外界聲音,這樣能比較清楚地去體會感覺歌聲在口咽腔與頭腔中的走向以及共鳴聲區反射中心的運用,“捂雙耳聽自己的聲音”的方法也可幫助對于胸聲與頭聲、真聲與假聲在各種不同音高時,應該有音量大小不同、適當增減的理解。
2.氣息狀態。歌詞呼吸應該是胸腹式聯合呼吸,單純的胸式呼吸(吸氣時聳肩,而且只吸到上胸部)與單純的腹式聯合呼吸(完全用下腹部吸氣,下肋缺乏擴張作用)都不符合歌唱要求的吸氣,故應避免。
我們教學中常用形象性的孩子話來幫助孩子們找到吸氣的感覺,如“聞花”,手掐腰,感受呼吸時腹部的變化;又如用“吹息蠟燭”與“吹紙條”等方法,感受急呼與緩呼的對比。
3.口腔狀態。口蓋要稍稍“弓”一些,即有輕微的弧形感,咽腔也要稍微空一些,即讓軟口蓋后端有微微上抬感,好像含了一小口水,又好像用最后面的上下臼齒咬了一顆小綠豆。聲音自口中出來時要有些“豎圓感”,也就是要適當減少“橫咧感”。
在歌曲教學中,尤其是合唱教學中,教師的一心二用的能力太重要了。教師能夠很好的一心二用,會使教學反饋與教師評價更為精準,使教學方法更為靈活有效,使教學效率得到較大提高。
1.“聽與唱”上的一心二用。齊唱時要聽伴奏,合唱時要聽和聲,領學生歌唱時要邊唱邊聽學生的歌唱,參與合唱時要唱自己的聲部還要注意聆聽另一個聲部與整體的和聲效果。總之聽與唱密不可分,依賴共存。教師只有具備了聽與唱的一心二用能力,才能及時準確地給予評價、給予指導。
2.“彈與唱”上的一心二用。彈唱是音樂教師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具備了良好的自彈自唱能力,無疑會更加容易感染學生、吸引學生、帶動學生,讓音樂課更加生動鮮活。而在合唱教學中,教師的“彈與唱”的功夫,將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我們都知道,合唱教學中最難的是低聲部的演唱,因為低聲部往往沒有高聲部那樣強的旋律感,不能夠很容易被聽到,被學會,被記住,所以老師的一心二用則在此時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提示作用。教師可以唱一個聲部彈另一個聲部,對兩個聲部均起到提示作用,或用琴或用歌聲強調表現比較弱的聲部,幫助、帶動他們唱準旋律,體驗到合唱的感覺。如在學習《小紙船》一課時,我就會用到一心二用的能力。在學習合唱部分時,我會采用先學習低聲部,加深印象、先入為主的方式。在視唱完低聲部旋律,能夠填詞演唱時,我會用琴聲去彈高聲部,對低聲部進行一定程度的干擾。但如果僅僅這樣,往往會真的將低聲部給干擾崩潰,那么我就會在彈高聲部的同時,口中跟學生一起演唱低聲部,讓孩子們在歌唱時有所依托,增強信心,逐步達到唱準本聲部的同時還能夠聽到另一個聲部,而又不會受到影響,達到聲部間的準確與和諧。
3.“做與唱”上的一心二用。和聲訓練時我們往往會用柯爾文手勢加以輔助,兩只手各指揮一個聲部;教師還可以用歌聲帶動一個聲部,用手勢指揮另一聲部,將一心二用進行到底,達到“分身有術”的效果。
合唱指揮要通過手勢、動作,將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傳達給合唱隊員。讀譜的能力與譜面的分析直接反應指揮在作品積累方面的廣度與深度。合唱總譜,體現橫向的旋律、節奏與縱向的對位、和聲以及伴奏在內的多方位認知上,迅速準確地讀譜是建立內心聽覺的首要條件。
鋼琴的演奏能力直接影響總譜縮彈的效果。多聲部縮彈可以幫助指揮者在排練時準確告知合唱隊員聲部間的對比、均衡、力度等具體要求,甚至可以直接為聲部直接的藝術處理進行范奏。
聲樂的范唱能力不僅僅是指指揮自身的聲部演唱能力,還要求對其他各聲部的各個聲區、換聲點、總音域等進一步深入了解。范唱是排練中既直接又形象的良好手法,有時甚至可達到立竿見影的極佳效果。
合唱這種藝術形式,反應著一個集體、民族直至一個國家的文化精神,是社會、時代的強音,是最高雅的藝術。隨著我國合唱的推廣與普及,對從事音樂基礎教育的小學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肩負著提高民族音樂素質的重任,我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磨練,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才能適應音樂教育的發展,為提高全民音樂素質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