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成都 611731)
“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這句話原文出自張之洞的《吁請修備儲才折》,時值甲午中日戰敗后仁人志士們對救亡圖存的大聲疾呼,今日此語又見于習近平總書記對高等教育和青年學子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囑托之中。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1]
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強烈,科技創新、社會進步、實現民族繁榮等偉大的中國夢,迫切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去完成。大學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擔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大學在培養人才必須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我們必須與黨和國家的發展同步,理解精神的本質,堅定正確地傳達黨和國家的聲音。[2]
在新時代背景下怎樣讓青年學子樹立青春理想,綻放青春活力,書寫青春奮斗是高校輔導員應該研究的課題和急需解決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從歷史、現實、未來三個維度展開引導和教育,讓他們了解過去的苦難歲月,感受現在的中國巨變,展望明日的偉大復興,從苦難走向輝煌,由奮進引領未來。
近代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期,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終于完成了民族解放,人民從此當家作主。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拯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中華民族實現了從奮發圖強到富強的偉大跨越。特別是,在十八大全國代表大會以來的五年,黨和國家在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和成就,民主和法治、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態文明、軍事國防、香港、澳門和臺灣、外交全面從嚴治黨等多方面實現了巨大飛躍和發展。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彰顯著中國力量,讓全世界感受到中國的巨大改變。身處在歷史巨變中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幸運的是切身感受到偉大祖國從苦難一步步走向輝煌,我們幸運的是內心涌動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自信力。[3]
從苦難到輝煌,也是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青年一代永遠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曾經的苦難和傷痛,因為只有銘記,才會深刻。高校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加強學生們的歷史教育,通過主題黨團活動、思政課堂、名師講壇、紅色主題參觀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樹立深刻的歷史觀,因為只有銘記歷史才能創造歷史,感受苦難才能創造輝煌。
十九大報告指出,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定位。一個新的時代開啟了新的旅程,新的使命,新的使命召喚新的力量。今天的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中堅力量,肩負著國家未來發展的歷史使命。年輕一代有理想、有能力、有責任,國家有未來,國家有希望。高校輔導員的重要職責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引導學生追求更高的目標,樹立崇高的理想。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當代青年大學生應該樹立堅定的信念“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將為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大學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傳遞和培養,更應該將學生的理想信念、責任擔當意識的培養作為核心工作。在人民物資生活日益豐富的環境下,輔導員應該積極引導青年學子志存高遠,將自身發展與國家發展同呼吸共命運,組成命運共同體。鼓勵學子爭做高層次精英人才,支持大學生前往國防建設重點領域學習工作,引導大學生奔赴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等,只有將這些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在教育的全過程,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影響每一位青年學子,讓這些堅定的理想信念根深蒂固的埋藏在內心深處。偉大的歷史進程需要一代代人的銘記與奮進,針對當代青年大學生,我們一定要加強他們的思想引領教育,讓他們將知識與愿景深根于中國大地,與國家的改革發展同頻共振。
黨的十九大的報告已經為新時代的中國發展描繪了美好藍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了引領,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為中國夢的偉大復興提供了保障。進入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華民族必將堅定地領導中國共產黨破浪前行,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未來的。這是我們這一代,是年輕一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在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接力斗爭中實現。當代青年學子生逢其時,重任在肩,定是未來中國建設的燎原之火,在大學輔導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引導學生努力學習,開拓進取,勇攀科學高峰,個人和國家發展和建設的命運共同體,開啟屬于新時代中國的發展力量,屬于一代中國青年的時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