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縣綜合高級中學 吉林通化 134000)
因此,高中教師加強對于高中生特殊家庭環境教育特點的研究,有利于促進高中生的行為、人格以及道德良性循環發展。
家庭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社會的細胞,但并不是每個細胞都完美無瑕,家庭也是一樣。在當代社會中,特殊家庭的比重居高不下,從而迫使這類高中生成為被要求關心的集體。因此,高中教師應該積極加強對自身學生的照顧以及行為特點的研究,從而促進高中生自身健康的發展。[1]
高中學生特殊家庭結構的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即單親型家庭教育、隔代家庭型教育以及寄養型家庭教育等。[2]
家庭教育對于每一位高中生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是學校以及社會無法取代的,而家長便充當著他們第一位教師,而且家長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是家庭和諧的基礎。如若家長其中的一方出現離異或者死亡等其他狀況的時候,那么家庭的完整性便會消失。處于缺少完整性家庭中孩子,他們不僅僅在心理上承受著巨大傷害,同時這類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將造成嚴重的缺失。例如,這類孩子成長成人后,由于沒有受到家庭的溫暖的照顧,因此,他們所出現情緒上的偏差,包括消極怨恨,對于現狀不滿以及仇恨他人等一種非正常的心理特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會致使他們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
所謂隔代型家庭教育是指,高中生的父母長期在外工作,不與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而是讓其父母去教育、照顧孩子,因此,對于這些高中生則被稱為留守兒童。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當今社會有許多家庭中的高中生都是與其爺爺奶奶或者姥爺姥姥等生活在一起,與自身父母相處的時間少之又少,又由于老輩的教育方法與模式與當今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別,因此,處于這種狀況下的高中生難以健康快樂的成長。[3]
所謂寄養型家庭教育指的是,由于父母去外地工作,不得不將自身的孩子托付給親戚或者朋友去照顧的類型。在統計中,我們了解到,家長將自身孩子托付給他人照顧的約占6個百分點,并且有些朋友或者親戚要同時照顧多家人的孩子,這無疑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以及自身性格特征造成一定的影響。[4]
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種重要的特殊群體,因此,學生生活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學生自身的狀況。對于高中生而言,外在的社會環境也就是其所生長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以及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等是影響高中生自身發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中生多為獨生子女,這類高中群體多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全面的考慮問題,同時不會去思考其他同學的感受,因此,這些高中生對于處理問題的傾向往往是自私的、消極的。而這些因素都將會導致這類高中生對問題處理能力與方式的欠缺,從而變成問題學生。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毋庸置疑是高中生接受教育的三大主力戰場。并且在這三大戰場,家庭教育對于高中生的成長占據主導地位。因此,特殊高中生所表現出來的問題,通常與其家庭存在必要的聯系。通過對書籍以及實踐的勘察,我將特殊家庭的高中生特點總結為以下幾種:
由于高中生自身家庭的離異或者家境貧寒等狀態,從而造成這類高中生內心自卑,并在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自我感覺低人一等,因此,自卑之心便悄然興起。這類高中生的特點通常在生活領域內表現為情緒低沉,對班級活動處于冷漠的狀態;在學習領域表現為自暴自棄,缺乏自信心與學習的熱情。
處于特殊家庭中的高中生的失落型表現主要體現在孤獨無助、性格產生變異,甚至具有扭曲的傾向,并且還有一部分高中生表現為沉默寡言、離群索居和不善與他人溝通。這是由于這類高中生受到家庭變故所造成的。
敏感型高中生的特點在于他們內心極其脆弱與敏感,并且他們自尊心極強,更不愿與自己的同學、老師、朋友之間討論自己的家庭,如若有同學在其面前討論,他們便會大發雷霆、性情狂怒或痛哭,這是由于這類高中生認為他們行為是極其不尊重他人的隱私做法。
逆反型高中生大多都發生在再婚家庭環境當中。這是由于這類高中生對繼父母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甚至產生敵意,處處與其繼父母作對。并且,這些高中生在學校也不愿聽從教師的管教,具有一定的棄學、厭學的心理,甚至還經常與班級學生打架、斗毆,對學校造成一定的惡劣影響。
造成歸屬型高中生這種類型的原因是由于,這些高中生在家庭中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因此,這類高中生的主要特點在于熱愛班集體,與老師、同學較為親近,對集體有較強的歸屬感與親近感,然而卻對家庭較為漠視,不愛回家,對家庭有所顧忌。
在高中生活中,教師應該積極在班級內開展互幫互助的主題班會活動。在活動中,教師應該號召班干部帶動全班學生去幫助處于這種家庭中的高中生,無論是從生活方面抑或學習方面,都積極給予鼓勵支持,從而促使這類高中生感受到班級的溫暖,從而感受到生活的快樂。
由于高中生所處于的特殊家庭模式并非完全一樣,因此,教師對于高中生的教育指導應該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對于生活在單親家庭生活中的高中生,教師必須告知家長都有照顧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并且為了高中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家長雙方必須定期到校參加家長會,只有這樣才會致使高中生的內心感受到學校與家庭的關心,才能最終促使高中生消除不健康心理,樹立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