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青島西海岸新區致遠中學 山東省青島 266510)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云接受采訪時表示,高考報考理工科的學生最好一定要考物理。他希望政府部門可以制定一個有利于學生高考選擇物理考試的規則。“很多工程科學問題都來自于專業基礎課,是從物理延伸出來的。高考物理作為備選,對理工科學校選拔人才影響比較大。”所以,考生的物理水平嚴重不足這一現象引起社會各界對物理人才以及以物理為重要基礎的理工科人才培養的擔憂。所以在新高考模式下有必要研究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
在今年兩會上,教育部長再次談到了高考改革。今年起17個省份,將啟動高考改革,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在教育綜合改革中居于龍頭地位。去年上海、浙江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平穩落地,取得了成功,為其他省的改革提供了經驗。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四省市去年啟動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有效吸取了浙江和上海改革的成功經驗,也注意到了試點中新出現的一些問題。今年起還有17個省份要開啟改革進程,教育部正在進行評估,“基本態度是實事求是、不湊數,條件達到了就批準啟動,條件達不到就創造條件,達到了再上。‘時間服從質量’,要堅持質量導向、問題導向,確保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取得成功”盡管高考不斷變革,但目前仍是總分錄取的模式。但基礎教育仍然存在功利的應試傾向,為了在高考中拿得高分,獲得更高等級,學生開始搞“田忌賽馬”。不少學生在選考時繞過公認為最難的物理,選擇難度低的科目,致使物理科目“遇冷”。在高中教學中,高中物理作為高考的重要科目成為了大多數人所逃避的學科,普遍被認為是難度最高的學科。傳統課堂教學方式是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接受程度、理解深度都不足,已經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的需要[1]。
傳統的物理教學是教師根據考試大綱制定教學內容,教學的目標是教師自己明確,然后直接進行授課。教學內容也只是一味的講解理論知識,學生不能完全參與到物理教學過程中,僅僅被動的學習物理理論知識和背誦教師總結的知識,導致學生得不到思考,創造性思維得不到開發。而新高考模式的出現首先注重的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生,給學生創造了思考問題的空間,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物理學習中,并且有能力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充分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2]。
傳統的物理教學,只注重學生的學習知識,學生只是被動的學習,不能掌握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找不到問題的關鍵,而且對物理情景沒有想象,不能把物理概念形象化。而新高考模式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這是對學生的一個全新定位,更多的讓學生去主動探索學習方法,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切實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技術平臺已經深入到物理教學中。通過網絡技術平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提高物理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圓周運動》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放映圓周運動的軌跡,突出“運動軌跡是圓或者圓的一部分”這一特點。然后繼續講解線速度和角速度,放映線速度描述沿圓周運動的快慢,帶領學生一起總結“角速度描述繞圓心轉動的快慢,單位時間內轉過的角度越大,角速度越大”的物理意義。講解難度較深的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系時,通過多媒體放映和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先找出弧長與圓心角的關系。最后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入更深的講解。由于課堂教學視頻化,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動腦獲得知識,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開發,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3]。
教師更注重向學生提供認知方面,而忽略了情感信息的反饋。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要以情感為導向,強化評價的激勵性。對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而言,對什么都充滿希望,所以要從鼓勵的角度出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為構建新的物理學習評價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比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知識基礎,創設不同難易程度的物理問題,學會處理和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師生高度配合完成教學,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新高考模式下物理教學是在學生熟練掌握物理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強調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要求學生本著新高考模式的指導思想,掌握多個學科的基礎知識,從而完成跨越多個基礎學科的綜合能力測試,這充分體現了學生在綜合性方面的均衡發展。另外,新高考模式強調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運用情況,要求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程度,并且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將物理知識有效運用到其日常生活中,提升自身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新高考模式涉及千千萬萬的學子,更涉及到未來中國的強勢崛起。所以讓學生意識到物理教學的重要性,通過網絡技術平臺和情感為導向的教學,形成物理教學的新模式,從而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