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改革開放后在教育領域內出現的新生事物,我國很多高等院校為了借鑒及有效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廣泛和國外高校合作,開展合作辦學。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和壯大,推進了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高水平大學建設,提高了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
中外合作辦學核心問題是如何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有利于豐富我國高等教育資源,滿足廣大教育消費者多樣性和選擇性需求,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全民化,培養適合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國際型人才。
本文通過研究延邊大學通信工程專業與韓國湖西大學情報通信工程專業的合作辦學模式以及其現狀,分析引進教育資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善策略,從而進一步提高合作辦學質量,提高學校國際化影響力。
延邊大學通信工程專業與韓國湖西大學自2015年開始實施中韓合作辦學,每年招生約100人。該合作辦學的特點是實行“4+0”辦學模式,即學生在國內完成中韓雙方共同制訂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修完全部本科課程包括韓方的專業課程,將獲得中韓雙方頒發的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目前發展較為良好,制度相對完善。但與此同時,在其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以近年來的合作辦學實踐過程來看,主要問題在于教學方式、雙語教學、選用教材、教學效果等方面。
1.教學方式問題
授課方式不同。國外教師特別強調實踐性環節,注重在實踐過程中以互動方式完成知識的傳授。通過實踐操作、團組小項目、分組討論等方式,進一步提升知識點的理解程度。而大部分國內學生習慣聽講式授課方式,難以適應這種教學方式,無法深入理解專業課程的內涵。
教學課時不同。國外高校所開設的專業課程,因其覆蓋的知識面多,所以一學期中,一門課程對應的課時也多,往往是中方一門課程學時的兩倍多。
2.雙語教學問題
延邊大學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很多教師都具有中韓雙語教學能力。而且,通信工程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的培養方案里也要求學生學習三年的韓國語課程。但是,學生對韓國語課程的學習效果參差不齊。在第二學年學習雙語教學的專業課程和韓方教師的專業課程時,大部分學生都克服不了語言上的問題,從而影響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
3.選用教材問題
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中使用中文教材,所接觸的專業知識或術語均源于英文文獻,在翻譯時容易產生歧義。因此,學生在學習雙語課程或韓方教師的專業課程時,很難將課程的知識或專業術語統一起來,容易形成認知上的偏差,直接影響專業課程知識的理解。
4.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態度問題
以延邊大學與韓國湖西大學的合作辦學現況來看,合作辦學錄取分數線相對低于普通本科生的錄取分數線。大多數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加之很多學生來自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沒有受過艱苦生活的磨煉,心理抗挫能力較差。再加上教學方式、雙語教學和教材等問題,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以上分析的中外合作辦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若不加以解決,將直接影響合作辦學的健康發展,甚至影響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全局。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幾種對策可以借鑒。
1.合理分配理論課程與實驗課程
國外高等教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從學生的角度安排多種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下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理論聯系實際并運用于實踐過程之中。借鑒這一經驗,在實踐型專業課程的教學中鼓勵教師多采用團組小項目、分組討論、實踐操作等任務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忙起來,而不是整堂課老師不下講臺。
在引進外方的課程內容時,應合理分配理論學時與實驗學時比例;應引進相應的案例庫和項目資源,也應采取項目式教學法,給高年級學生布置大項目。大項目分成若干小項目布置到低年級專業基礎課程和應用課程中,建立以項目貫穿整個課程體系的全新教學模式,增加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實踐鍛煉與模擬操作的機會。
2.構建中方與韓方聯合教學模式
很多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將國內外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有機融入雙語教學體系中,形成“中方專業課程—雙語專業課程—外方專業課程”的教學流程,提高專業課程配置的合理性。延邊大學也采用此教學流程,但以目前的辦學情況來看,該教學體系中韓方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語言問題。因此,延邊大學擬構建中韓聯合教學模式,中韓教師協同完成韓方專業課程的教學,韓方教師為主講,中方的雙語課程教師為助教。并在暑期短學期中由韓方教師進行“創新實踐性教學”,使得學生短時間提高韓國語技能,逐步適應從國外移植的教學方法。
3.引進與采用國外原版教材
工學領域所使用的專業術語一般源于英文文獻,因此直接引進與采用國外原版教材,可有效地避免專業知識認知上的偏差,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引進原版教材,應選用配有實際案例或教學輔助多媒體資源。教師在課堂上采用這些資源,利用實踐操作、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教學方式,發揮圖表的視覺效應和音響的聽覺效應,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外籍教師的引進
中外合作辦學的主要優點之一是讓學生在國內就能享受國外優質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國內高校學習國外教師的課程。但是一般來講,正常學期中邀請國外教師有困難,只能在短學期中開設外方教師的課程。因此,直接聘用外方教師或海外歸國人員、選派中方教師赴國外培訓、參加教師資格國際認證等方式提高教師資源,有利于中外合作辦學的長期發展。
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實踐過程中仍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中外雙方教學理念差異方面的,也有合作辦學的規律實行方面的,還有大量實踐方面的。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結合實際,合理引進、管理和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為此,需要不斷創新合作辦學模式,正確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我國教育水平、培養適合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國際型人才。
[1]徐澄鑫.安徽外國語學院對外合作辦學模式探究——以中韓合作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6):86-87,108.
[2]劉夢今,林金輝.構建中外合作辦學評估制度的基本依據與原則[J].教育研究,2015,(11):123-128.
[3]趙惠娟,錢恒.探索中外合作辦學體制下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德育教育模式[J].青年文學家,2013,(13):142.
[4]任慧琴.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雙語課程的“復用”實現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2,(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