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南縣實驗小學 吉林輝南 135100)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推行,許多學校的語文課程學習不再局限于課本知識的學習,而是通過采取各種各樣的方法讓學生可以學到更豐富的知識,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強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通過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可以使學生的看待問題的思維更開闊,使學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從而激發他們探索知識的欲望和積極性。[1]
在新時代背景的影響下,成績依然是衡量一個學生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因而導致了許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只看中學生在學校是否有認真學習,卻不重視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包括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另外,教師也只會根據學生家長的要求,把教學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而忽略了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在這種課外閱讀不被重視的情況下,學生只會對著課本念那些關于考試的知識,他們的思維也因此被禁錮了。[2]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如今的課外閱讀書的種類越來越多,而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對于東西好壞的分辨力還較弱,不能分辨哪些課外閱讀是健康的,哪些是對他們身心發展有害的,部分教師只是給學生布置了課外閱讀的任務,卻沒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讀物種類進行要求,導致學生閱讀了一些不健康的課外讀物,從而影響了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及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博大精深,使其思想和人格都受到文化氣息的熏陶。而在當前的考試制度下,語文學習的焦點漸漸變得模糊,教師更關注的是如何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提高學校的升學率。因此,在只注重讓學生快速掌握語文知識的情況下,學生所獲得的知識也僅僅停留在對字、義、音的理解上,而沒有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刻理解,從而使語文知識教育逐漸失去了意義。
學生只有在時間與空間都允許的情況下才能順利的完成閱讀任務。因此,教師與家長不能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應關注學生全方位的學習情況。要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創造和提供更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和空間。
例如,在語文自習課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優秀課外讀物的簡介,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可以把事先準備好的課外閱讀讀物發放給學生們,讓他們自行閱讀。有了充足的閱讀時間和閱讀空間,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會得到顯著提升。
由于小學生的閱讀效率和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較弱,可能對書中的某些內容的理解有困難,因而會自動跳過,這樣不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應教會他們做閱讀筆記,讓他們積累些好詞好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進行課外閱讀的講解,引導學生摘錄課本中的好詞好句及他們感到陌生,難以理解的詞句,然后對學生的閱讀筆記進行評比獎勵,對于學生摘錄的陌生詞句進行講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摘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學生完成課外閱讀任務后,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方式檢查他們的閱讀能力,從而告知學生他們在閱讀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改正,從而使他們的課外閱讀能力得以提高。
例如,教師可以就“讀后感”這種類型的寫作適當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詢問學生閱讀了哪些讓他們印象深刻的書籍,為什么會印象深刻等,然后讓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通過回憶閱讀過的書籍內容加深對書籍知識的印象。最后通過“讀后感”的具體寫作要求加強學生對于書籍閱讀的情感剖析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于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與加強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對當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現狀有足夠的了解,從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通過為學生提供更充分的閱讀時間和閱讀空間,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與學生多進行閱讀交流等方式加強對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從而達到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目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