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安市燒鍋鎮鄉中心校 吉林大安 131300)
1.忽視了對小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部分教師在教小學生語文識字時,在教學理念上存在著一定的誤區,他們認為學生把每個字的結構、音調、含義以及運用語境學清楚,就算是達到了教學目的。而不用去深入研究漢字背后所流露出來的人文精神。究其原因,可能是部分教師覺得小學階段學生由于心智還成熟,無法理解和消化漢字所蘊含的人文屬性。在這種錯誤的教學理念影響下,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會讓學生默寫和背誦新的漢字,然后第二天用考試的形式去考核學生的掌握情況,把漢字純粹的當成了一種工具性的語言。這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升。比如,學生的審美能力、表達能力、人文素養等其他方面能力都得不到鍛煉。此外這種教學模式也削弱了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小學生在教師的灌輸下,只會被動式的接受和學習,而沒有屬于自己的觀點,這就偏離了語文教學的真正目標。[1]
2.選取了不恰當的教學方式
漢語漢字的學習需要大量的背誦,學習過程比較枯燥和繁瑣。若是語文教師在授課時仍然是“照本宣科”地講解漢字,會造成學生無法提起興趣學習,課堂學習效率低的情況發生。漢字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打開世界之門的鑰匙,通過認識和理解更多的生字,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異彩繽紛的世界和豐富多樣的社會生活以及人生百態。學習的過程應當是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漢語字意的魅力,從中體會到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遺產。而傳統的教-背-記-考的教學方式,打擊了學生的學習漢字的積極性,學生更不能真正領略到漢字語義的優美和獨特。其實漢字教學方式種類有很多,都是語文教師可以借鑒的。[2]
3.不重視漢字的書寫過程部分語文教師在教授漢字的過程中,存在的另一個誤區就是認為漢字只要寫得出來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認識的錯誤在于沒有深刻理解漢字其實是一項語言的實踐活動,每一個漢字完成,培養了書寫者語文的實踐能力的提升。具體說來,從寫字的坐姿,到字體筆畫的順序、字體的間架結構都是需要教師下一番功夫琢磨和研究的。比如,之前有一檔電視節目叫《漢字英雄》,選手通過主持人說出的漢字來書寫出正確的漢字構造,選手在書寫部分漢字時仍然存在著倒插筆的現象,比如說,“絨”字,應當先寫左半部分,對于左半部分的書寫順序,大部分選手都是正確的,但是錯誤都是集中到右半部分的書寫順序上,很多選手都是先寫“戈”字,然后再寫里面的字,正確的字體筆畫的順序正好是相反的。從上面的例子里就看得出來,大部分教師對漢字書寫過程不是特別在意。因此,語文教師將總結出來的正確的書寫過程傳授給學生,才能真正提升小學生對漢語生字的語言實踐能力。如果教師教授漢字只注重結果,而不在意書寫過程,只要是學生漢字書寫錯誤就要求其重新熟記然后默寫,不利于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學習的真正進步。這種教學誤區需要在日后的課堂中極力避免出現。
首先,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創設多種情境,開展多種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體驗,從而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3]
其次,在進行識字教學時,要時時保持教學內容豐富且有新意。對于教學中必須重復的東西,如生字的鞏固,同一生字的對比練習等,教師應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以保持其新穎性另外,教學方式、方法也應靈活多變。比如說,利用教材中的文言警句講解漢字,學生在學會生字的同時,也學會了這句古語中所蘊含的寓意,反過來也加深了對漢字的理解和運用。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韻文來識字,合轍押韻的文章,易于學生接受和識記。這種優勢在于減輕了語文教師的教學壓力,教學過程較為輕松,學生也非常喜歡這類韻文,增加學習漢字的熱情??傊?,語文教師選取合適的教學方式能提升教學質量。在教授漢字時,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不能脫離文章,僅僅只教授漢字是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此外,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新字識字法時,教師應注意運用具體生動的教學策略。如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并適時配以表情和手勢,化難為易,變枯燥為生動使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4]
最后,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也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實踐活動因此,在這項活動中,教師要突出實踐活動的主體性。注意教給學生正確的書寫方法,教給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等,使他們能寫得端正,整潔,行款整齊,有一定速度。學生通過長期的寫字訓練,同時也可以受到美的感染,培養審美觀念和一絲不茍、愛好整潔等良好習慣,有益于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5]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只用正確掌握教授漢字的方法和理念,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積累工作經驗,將漢字的書寫過程和漢字背后所傳達的人文素養全部都教授給學生,才能真正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