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改革是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新一輪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改革旨在培養學生 “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學科核心素養,優化課堂各要素和流程,從根本上優化學生學習方式,核心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目前在政治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呈現出 “粗放低效”之困境: “分數至上、著重解題”的教學行為導致對素養導向、能力導向關注不足,從而讓 “師生缺乏能力”;“課堂高冷、評價單一”導致學生學習缺乏興趣、缺乏可持續學習激情,從而讓 “學習缺乏動力”;“強勢主導、追趕進度”的課堂管理擠占學生成長、重知少趣,從而讓 “課堂缺少活力”。“三力”課堂扎根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破除課堂教學 “粗放低效”之困境,構建 “學習有動力、課堂有活力、師生長能力”的提質增效的課堂新樣態。
高中思想政治 “三力”課堂的構建,立足 “改課”的教學實踐,優化課堂教學各流程,注重教學定位的精準與厚度,褪去教學行為的功利與缺位,改變教學評價的單一與孤立,追求 “課堂有溫度、知識有密度、學科有深度”和教學 “有效率、有效益、有品質”,讓我們的政治課堂更鮮活,更豐富,更有生命張力!筆者以 “意識的作用”課堂教學實踐為例,談談如何破解課堂教學 “粗放低效”之困境,構建 “三力”政治課堂新樣態的 “破立”策略。
任何一場課堂教學都是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之下進行的,教學目標解決課堂教學 “我要到哪里去”的問題,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學目標的真實途徑。“三力”課堂改革要求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高效有為的課堂教學實現師生共同的成長與收獲,達到 “師生長能力”的教學目標。教學定位的精準與厚度,影響到“三力”課堂的方向問題。“三力”課堂合理的教學目標不僅要體現思想政治學科特色,更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契合時代發展要求,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今天的政治課堂依然擺脫不了應試教育分數的束縛,教學定位注重分數和解題技巧的精準度,忽視政治課堂教學目標中的溫度和厚度。“師生長能力”絕對不是知識到知識、技能到技能的點到點的單一收獲和提升,而應該是知識、技能、情感、思維等多元化的成長。
高中政治 “三力”課堂應該成為學生身心所向往的地方,應該成為學生健康快樂全面發展的沃土,所以教學目標的定位不僅要精準——明確的知識目標、嫻熟的應試技巧,實現課堂 “有效率”,更要關注厚度和溫度——豐厚的精神滋養、敏捷的思辨能力、深厚的人文情懷,實現課堂 “有效益”“有品質”。教學目標精準度的完成,可以通過對教材、試題的研究和學生作業的反饋、集體備課的討論交流來提高精準度,這是任何一個政治教師都可以通過技能性的強化和培訓去提升的。只要是一個負責任、愛鉆研的老師都可以成為一個有效率的教書匠人,從而解決教學目標的精準度問題,達到 “教學有效率”。而教學目標厚度的達成,則需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情懷的教書大師。在今天的政治課堂教學中,缺少這種有深厚的專業素養、有前瞻性的思辨能力、有寬廣的人文情懷的老師,從而影響到政治課堂教學過程的廣度和深度,使教學目標缺少厚度。“教是為了不教”所要解決的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以及教學目標的精準度問題;“教是為了成長”所要解決的是為學生的成長培育核心素養,培育成長的 “DNA”,這才是作為政治教師應當樹立的教學理念,這樣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素養和能力的增長,實現 “三力”政治課堂 “有效益”“有品質”的課堂文化追求。
筆者在講解 《生活與哲學》第五課第二框 “意識的作用”這一課時,由 《開學第一課》柯潔的人機大戰的故事引入,暢談對人機大戰的看法: “人類相比機器最寶貴的是鮮活的感情和靈動的思想。”“比賽到了最激烈的時候,他恨不得去后臺把機器人的電源掐了。但是結束后再回頭看,他覺得其實不論誰贏,最終都是人類的勝利。”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學生生活中的熱點話題,人機大戰的故事不僅讓他們關注到現代科技的發展,更是為了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的理性精神。“人機大戰誰勝誰負”的討論思考,讓學生認識到 “思維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形成 “人工智能的勝利最終也是人類的勝利”這樣一種自信開闊的人文情懷。這絕對不是一堂簡單地理解為 “意識能動作用”的知識傳授課,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既注重了課堂的深度——人機大戰誰勝誰負?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在思辨中感受到思維是人類所特有的以及它的獨特魅力;也注重了課堂的溫度——柯潔立志成為世界圍棋冠軍的求學成長經歷讓每個學生感受到夢想的力量,感悟到意識的能動作用,更為柯潔的勵志故事和永不服輸的大情懷所感動。在故事中理解知識,在辯論中提高思辨,在勵志中提升情感,實現了師生情感能力共成長。
“三力”政治課堂中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促進者,同時教師也是自我專業成長的主體。沒有教師的專業成長,就難有學生的自主發展,課堂中雙主體在不同層面上不斷協調和共同發展才能夠實現 “課堂有活力”。“三力”課堂的實現需要優化課堂師生關系,引領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優化課堂教學流程,注重人性化的課堂管理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教師在考試指揮棒之下,功利化的追求課堂的容量、速度和難度,揮灑著 “速度與激情”,擠壓了學生自主學習與成長的空間,導致學生在政治課堂上主動參與的缺位,影響 “三力”課堂的實現。
“課堂有活力”需要教師教學行為去功利化,學生學習行為趨主動化,實現政治課堂教學行為的優化轉型,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維動力系統,充分展開學生的活動,彰顯課堂的生命活力。美國著名的教育家西爾伯曼在著作 《課堂的危機》中曾提出,課堂要做到真正轉型,必須體現兩個要素:第一,課堂氣氛是否轉變?第二,學習方式是否轉變?所謂班級氛圍的變革,是指走向人性化的理解和相互信賴的班級氛圍;所謂學習方式的變革,是指教師并不是全部知識的源泉,教師不包辦代替,而是采取使學生的學習變得容易,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的形式。高中政治課堂教師教學行為應當立足學科四大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公共參與、科學精神、法治意識,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有意識的、靈活多元的設計各種課型,拓寬學生 “主動參與、自主成長”的途徑。例如,主題式課堂教學讓學生能夠深刻感悟到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民族觀等政治認同;社會活動型課程讓學生能夠在活動體驗中參與,提升關注國家和社會、解決實際問題的參與能力;透析各種社會經濟現象的案例探討、角色扮演等探究型、體驗型課程讓學生能夠培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科學精神和法治意識,等等。當政治教師眼中不僅是知識和分數時,完全可以讓小課堂透析大世界,小平臺促進可持續成長。當學生不再被分數和作業所左右時,他們會在課堂展示他們的多樣性,綻放他們多維度的精彩,從而在課堂上充分展示他們的生命活力。
在教授 “意識的作用”本框時,為了創設行動型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更好地進行知識的構建、情感的升華,筆者帶領學生體驗 “柯潔和AlphaGo人機對話”的回顧,再現人機大戰激動人心的場面,這樣的課堂場景的設計,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柯潔:太緊張、太渴望勝利的起伏心態讓我下了非常糟糕的棋,從而三局落敗、遺憾揮淚;和阿爾法圍棋的較量下棋中明知會輸迎難而上,直面挑戰,讓我內心洶涌澎湃、躍躍欲試;同時壓力又讓我太緊張……”柯潔一波三折的下棋心態以及他的比賽狀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心態、情緒作為意識的力量深深地影響到柯潔的比賽精神狀態以及效果。“AlphaGo:根據深度學習原理,阿爾法圍棋(AlphaGo)是通過兩個不同神經網絡 ‘大腦’合作來改進下棋。第一大腦是落子選擇器,第二大腦是棋局評估器。”AlphaGo的精湛棋技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人的意識的能動作用,創造出自然界原來沒有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模擬 《開學第一課》的現場采訪,請學生談一談“如何看待這場人機對弈?”“你認為人工智能最終會取代人的大腦嗎?”等一系列問題地拋出,讓學生腦洞大開,大膽想象。重要的并不是結論,而是在這個探究過程中讓學生能夠真正 “動”起來,在課堂活動的體驗中實現 “主動參與、自主成長”,為培養 “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創造機會。
“三力”政治課堂注重學生學科素養的達成,凸顯學生的可持續學習能力,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幫助教師獲得有效的信息反饋,更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三力”課堂的教學評價檢測應該是一個系統化工程,從課堂結構、教學策略、教學目標的具體化設計等多個元素入手,并且引入即時評價和學科課堂評價機制才能更好地檢測課堂達成度,在檢測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更好地激發學生 “學習有動力”,從而實現學生的可持續學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課堂評價和教學評價的單維和系統化的缺失,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和不可持續的問題,影響“三力”的課堂可持續實施問題。
綜觀各種課堂教學評價,從教師方面:關注的是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解讀、課堂結構的設計、重難點的突破、教學現代化設備的運用等;從學生方面:關注學生的聽課狀態、參與度的問題等;各種作業和檢測更多的關注是學生的知識掌握度和解題技能,政治學科拿高分的不一定是政治素養高、有思想有情懷的學生,同樣教出成績高分的政治課堂不一定是多元有效達成的政治課堂。所以 “三力”政治課堂的教學評價既關注 “知識和技能”的顯性評價,又關注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隱性評價;既關注學生最終收獲的結果性評價,又關注學生課堂主動參與的即時性評價,更關注學生未來發展的成長性評價;既關注整個課堂的生態環境的整體性評價,又關注課堂的各生態因子活躍程度的微觀性評價,抓住成長的典例進行專門的訪談和追蹤調查,進行點面結合的全方位評價。
在教授 “意識的作用”本框時,筆者采用故事敘說、現場采訪的方式,讓學生能夠透過社會熱點問題“人工智能”探究意識的能動作用,讓學生由表層學習進入深度的思維學習;通過精煉的幾個問題的合作討論和比較思考,不僅讓學生鑒別基本知識,更是學會了對社會現象的哲學思考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課堂體驗過程中實現了多元達成,師生既長了能力,更是激發了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科學、更愛哲學的學習積極性。從課堂上熱烈的爭論、思辨的火花、自信的眼神,這是一堂多元收獲、成功的 “三力”課堂。在本課的結束部分,筆者設計了 “辨一辨”環節,讓學生對易混易錯知識點澄清誤區、精確認知,這是對學生認知的評價;對經典生活現象的“哲學思考”的設計是對學生運用所學分析問題的能力的評價;最后還采用“創意設計”這個環節——請你為班級環境布置設計創意一角,并說明創意的理念,這是對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評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創意性回答點贊,在課堂結束語部分也請學生談收獲,評選今日課堂 “最佳發言人”。當我們的評價不再局限于單一的知識掌握時,學生就實現了時時都有收獲、人人都會有收獲,學習就會有可持續的發展動力。
課堂改革永遠在路上,“三力”政治課堂是應對思政課堂教學改革 “再出發”的實踐探索。思想政治“三力”課堂的構建,將實現學生學習方式優化的深度教學,實現師生能力和素養共同成長的教學目標。讓每一堂政治課不僅成就了老師,更成就了學生;讓每一堂政治課不僅影響學生的現在,更要影響學生的未來。你怎樣,課堂就怎樣,構建“三力”政治課堂,每個政治教師任重而道遠;課堂怎樣,學生就怎樣,優化課堂關系和教學流程,每個政治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擊;學生怎樣,社會就怎樣,關注學生的素養和能力提升,每個政治教師要有這樣的情懷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