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金安區人民路小學東校 安徽六安 237010)
如何加強音樂教育教學的自身建設,完善音樂課程體系,推進美育的發展,已成為擺在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和緊迫的課題。
我們每位音樂教師都要進行心態調整,進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為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教師。
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更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教育工作者應以學生為本,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改革傳統的唱歌課、音樂知識傳授課和思想品德教育課,創造性地、靈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或促進者,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建立新型的學習方式。[1]
小學音樂教學有別于其他學科,它具有心理負擔輕、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等特點。這就要求執教者不斷探索新型的教學方式,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自覺參與的意識,使音樂教學鮮活生動,富有吸引力。音樂教學是一個使學生身心主動參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只限于一種教學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種教學模式,應以靈活、有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人人參與,主動發展自己的個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其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熱情,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提高其音樂的綜合素質,成為學習音樂、駕馭音樂的主人。[2]
興趣是音樂學習的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是學生的最好老師,對小學生來說更為突出,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就我們教科書而論,作品的選擇是核心,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小學生愛唱、愛聽,朗朗上口,易唱易記,同時,“知識與技能”的由淺而深,“編創與活動”的層層推進,學生有所得,有所為,更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以人文主題組織教科書的內容,從橫向體現音樂文化的人文性意味。為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小學教科書的人文主題名稱往往從學生的生活經驗而論。如:一年級上冊,選題為“好朋友”、“快樂的一天”、“可愛的動物”、“過新年”等。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文化底蘊遞增,人文主題的名稱也隨之提升。如到了四年級下冊,選題名稱為“水鄉”、“童年的音樂”、“搖籃曲”、“回聲”等。而到了六年級上冊是“芬芳茉莉”、“悠揚民歌”、“贊美的心”、“七色光彩”等,力圖讓音樂教科書體現文化中的音樂、音樂中的文化氛圍。
為保證《標準》的實施,教師應深入領會課程的基本理念,開拓思路,創新方法,以音樂為本,以育人為本,全面實現課程價值和課程目標。特別是我們兼職的音樂教師,由于教學任務繁重,沒有時間去全面了解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熟練掌握教學內容,導致音樂課達不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1)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
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
教師要引導學生喜愛音樂,要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比如:我上六年級音樂課,每節課最后十分鐘是小小音樂會,每次有兩位學生上臺表演自己最拿手的歌曲等,大家一起享受這自由快樂的十分鐘,學生們非常期待我的音樂課)。同時,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技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要善于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2)注意音樂教學各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系
本《標準》設定的四個音樂教學領域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教師應全面理解和掌握音樂教學各領域的內容要求及其相互聯系,并在教學中將其融合成有機整體,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例如“感受與鑒賞”即包含有“音樂與相關文化”,音樂表現的過程同時也是音樂感受和培養、展示創造力的過程。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的提高,可以豐富音樂的表現,促進音樂創造力的發展。同理,音樂與相關文化”也只有在音樂鑒賞、表現和創造活動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體現。
(3)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
課堂教學是學校音樂教育的主要渠道,學校和教師要為全體學生提供足夠的音樂教學時間、空間和條件。學生音樂能力的客觀差異,要求教師對所有學生給予普遍的關懷和鼓勵,使他們充滿自信地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對音樂特長學生應給予相應的指導,并引導和鼓勵他們關心集體的音樂學習。
(1)新授課
新授課是學生學習歌曲(樂曲)的初步演唱(演奏)及欣賞樂曲的最基本的課型,主要是學生對某一音樂作品的熟悉和學習掌握過程。
授課前教師要全面熟悉歌曲、樂曲以及欣賞曲的主題音樂,明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能力制定出課程的教學設計。
(2)復習課
復習課主要是鞏固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使學生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強化記憶,積累音樂經驗的課型。復習課常用綜合表演的形式進行。
總之,基礎音樂教育是義務教育,小學音樂是學生學習的理想時期,無論學生是否具有音樂天賦,都有接受音樂教育的權利,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終生享有音樂樂趣,是基礎音樂教育的崇高責任,也是我們老師的責任。我們應盡全力完成音樂方面的各項工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融合多種的學習方法,利用多種的學習通道,結合多種學習領域,為兒童的音樂學習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