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遼陽市白塔區白塔小學 遼寧遼陽 111000)
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能起主導作用、支撐作用,能夠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它是從教學內容整體的角度或學生的整體參與性上引發學生思考、討論、理解、品析、創造的整體性閱讀。余映潮老師認為,“‘主問題’是閱讀教學中立意高遠的有質量的課堂教學問題,是深層次課堂活動的引爆點、牽引機和粘和劑,在教學中顯現著‘以一當十’的力量。”
主問題是閱讀探究教學中有質量且立意高遠的問題,在教學中具有“一問能抵多問”的效果。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靈魂的再現。一篇文章的標題往往體現了作者別具匠心的構思。例如在《草船借箭》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諸葛亮在三天內向曹操“借”到十萬支箭,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學生通過閱讀圈點文章,真正走進文本,把諸葛亮善用天時、善用地利、善于用人、善用計謀等很好地探究出來了。這種提綱挈領的“主問題”設計,對提高教學效率顯現了重要作用。再如執教《索溪峪的“野”》時,就巧妙地利用了標題,設計的主問題是:說說課文中哪些內容在表現這個“野”字,要求學生根據示范自主品析。
這有助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和寫作思路,從而提高學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比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而文章卻用了大篇幅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為什么?可以使學生充分地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和寫作思路,提高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閱讀能力。再如在教學《將相和》這篇課文時,可以這樣設計問題:文中的三件事在文章中是怎樣安排它們的先后順序的?為什么要這樣安排?你能說說理由嗎?以此來引導啟發學生理解多件事情順序安排的方式和結構特點,感悟多件事情寫作思路的方法。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有關問題的設計,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語言風格,賞析、品味、領悟作品的語言特色,對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風格、感悟作者豐富的思想,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學《難忘的一課》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文中有一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反復出現,作用是什么?這句話三次出現,它猶如一根紅線貫串全文,織進了作者和臺灣師生強烈的民族精神,織進了深厚的愛國情思,這一課所以“難忘”,正是難忘在這里。再如教學《長相思》一課時,抓住 “聒,更”這兩個字體會到作者什么樣的心情?接著教師話題一轉,作者為什么要寫“長”相思呢?他身在何處呢? “程”字說明路途遙遠。身在征程,站在不同的地點,經過了崇山峻嶺,經過大河小川。而他的家鄉卻越離越遠,思念家鄉的心思越來越重,啟發學生說出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使學生真正了解了詩的意境,字字、句句體現了對故園的思念,對家鄉的情。
學生在閱讀文本過程中,難免有疑惑費解之處,教師抓住這些疑點設計主問題,可以激起學生探疑解惑的欲望。如教學《窮人》這一課,完全可以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文中的主人公真的是窮人嗎?作者為什么要以《窮人》為題?”等等,然后就自己受感動的地方談體會,自由選擇角色朗讀課文,揣摩桑娜的內心活動。這些開放性的“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既有較大的“運動量”,又有較大的“吸引力”,學生怎么不暢所欲言?老師的問題有思考價值,學生就“動”起來了,課堂就不會沉悶,學生也不會無話可說。再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課中,我是這樣設疑的:在生活中,有血緣關系的人才能稱為“親人”。那么課文中卻把朝鮮人民當作了我們中國人民的親人,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自學文中的三位人物的事例,學生不僅體會到朝鮮人民為志愿軍戰士付出的代價,對志愿軍戰士的親情、真情、深情,而且還應深刻地體會到我志愿軍為了幫助朝鮮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朝鮮的土地上浴血戰斗、流血犧牲等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這種偉大的友誼不正是“不是親人勝是親人”的體現嗎?
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僅是培養學生一般的思維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對這部分的問題尤其要加以重視,并設計恰當的問題予以引導。教師必須在此處調動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藝術的再創造,用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心理,把文中空白處合理、恰當、具體地填補出不同內容來,揭示這些空白的蘊含,發掘文章的藝術美和人物的內在美。再如《豐碑》一文的教學結尾處,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請你結合自己的感受,給軍需處長寫一條碑文,來贊美他的高尚品質。學生們躍躍欲試,寫的多姿多彩:“舍己為人紅軍魂,精神豐碑育后人”;“全心全意為人民,軍需處長永遠活在我的心”;“立此豐碑留軍魂,處長精神泣鬼神”……這樣的“感悟”,就把教學引入了一個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學生的“感悟”對話,各種各樣,不一而足。這一教學環節,使教學再次推向了高潮,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升華了學生的思想境界,又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發展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總之,教無定法,但教學有法: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只要對主問題設計的方法恰當、巧妙,引導得法,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